张焕南
摘 要:古人云:“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可见,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诱导”的必要性。所谓诱导法,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采用的一系列引导、启发的教学行为。新课改下的诱导法,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去理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笔者现谈谈在课堂中采用的诱导法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诱导法;中学德育;道德与法制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0-020-1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教师只顾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宛如一台呆板的接收机,处于十分被动消极状态。这种“独角戏”自然不受欢迎,效果欠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笔者认为,要想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采用诱导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演好课堂导入,使学生全神投入学习
上课伊始,如果教师总是用一种简单的说教。如:“注意啦,上课了”。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内容,现在我们来学习××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会感到很厌烦,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把整堂课带入“死胡同”。所以上课的导入环节很重要,只有讲究艺术性和技巧性,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学习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融入新集体·探究园”——“这让我记住你”“这就是我们班”时,上课一开始,我问:“新学年开学了,你们都认识谁呢?”学生普遍只答上了几个人的名字。于是我安排时间让学生互相介绍,课堂气氛开始融洽起来,为下面的教学留下伏笔,从而引入新课的内容。这样紧密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寓教学目的于分析、诱导之中,学生听起来亲切自然,容易接受。总之,教师上课的导入环节做好了,有新意了,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掌握的内容上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更加顺畅,为实现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课堂时机,诱导学生思考
课堂的45分钟里,如果一上课就采用有效的方法诱导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那就能起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催化作用。根据初中生注意力的特征可知,一节课的中间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出现“开小差、讲小话、搞小动作”等不良现象。在这个时段来一个“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做法,就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我在讲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关爱社会”一课时,在讲完前面的探究图后,已经是一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了,接下来应该讲“个人离不开社会”這个内容。此时,我发现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眼睛望着窗外。如果继续往下讲,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结合教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
1.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社会?提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首先社会是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即人群出现共同的物质地位。最后明确社会的定义,是指由共同的物质条件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2.作为个人,可以为社会做点什么?(进一步明确人与社会的关系)提示:参加大扫除活动,植树,帮助孤寡老人,进一步加深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3.结合身边实例,举出一些社会现象。提示:教育,医疗,违法犯罪等。
……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又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思考,主动答问,很好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启发诱导,密切联系生活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老师应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励者,把课堂“还”给学生。
首先,课堂上老师应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提问的设计应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授课中心,为完成任务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很强的启发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其次,老师的讲课,要密切联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的实践生活方面,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学生辨美丑识善恶的能力,使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升华。如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的内容时,我列举对社会贡献大的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如科学家南仁东、黄旭华、钱学森等,还有广东好人古槐基老师等,并对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了全面介绍,使教材内容更充实,更具有可读性,使学生对“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运用诱导法,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与学生构成教学过程的矛盾统一体,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使教学活动不断发展深化。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师生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心灵相通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在热爱学生,爱护学生和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也才可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正确运用好课堂教学的诱导法,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效率又高。因此,要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诱导法”作更详细的研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