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功
摘 要:要解决目前农村高中生阅读薄弱的问题,就需要在课内和课外下功夫。在阅读中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的引导地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措施
据本人了解,目前农村高中生阅读教与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同学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喜欢阅读一些网络小说,如玄幻小说、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阅读缺乏系统性,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往往比较随意;阅读的急功近利,只是在考试前翻阅几本作文书突击一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代读,往往条分缕析,精讲细讲,过度重视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因而没能真正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魅力,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教师往往大讲特讲阅读题的答题模式,以练习讲解替代阅读鉴赏,把文本弄得支离破碎,限制学生阅读思维。按新课标要求,本人认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到底的局面,就不能以老师课堂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堵塞学生的思维讲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讲读教学法不仅剥夺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也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以学生阅读为主体。让学生与文本产生直接联系,“让生生、学生与媒介、师生、教师与媒介形成多维互动,进而引导学生的自主认知”,使学生参与阅读,分享阅读体会,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二、落实教师的引导地位
教师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立足教材,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与学生共同参与文本的探究,引导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中获得阅读的感悟,习得阅读方法,提高对作品鉴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而不再是为了完成问题而阅读,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是作为引导学生阅读及检验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程度的依据,而不应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转变传统观念,才能真正的引领学生畅游阅读海洋,拓展学生思维,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从根本上打牢閱读能力根基。
三、阅读中尽量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二者结合
学语文不仅为了提高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有写的意识,要关注写作,注重读写结合,读中学写,以读促写。学生也要有写的意识,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从中感悟文章的主题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表达。这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终目的。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阅读教学最核心的东西,真正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关注阅读是提升写作的重要途径。
四、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农村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误区。好些家长认为学生在校读的课本是正书,课外阅读是闲书。作为教师,我们要纠正家长的心理误区。借助家长会或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时推荐好书,并让家长劝诫、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开辟阅读时间,提供阅读机会。在学校,除了每周开设的学生自主阅读课外,如果遇到有内涵或者文辞优美的文章,我会在课前请学生朗读给大家,让大家感知文章之美,激发大家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另外,还让学生每天挤出课余时间至少三十分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的读书时间就得到了保证,长期坚持,自然就会有收获。
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一旦养成,将受益终身,为“活到老,学到老”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读。多读书、读好书对人的意义是能够指导人生的方向,我们个人所能知道的东西实在是不多,而通过读书,会使我们了解更多不同个体的知识,我们在学校里的学习,一个是培养学习习惯,另一个是学到知识,而书本上的知识大体上是生活中能够运用的知识,我们了解的越多,对我们的扩大知识面有好处,我们知道的越多,在生活中就能运用的广泛,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产生。
勤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时,勤记笔记,摘抄美妙的词句、语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名言佳句,精彩片段,能背诵自如,积少成多,运用时便能信手拈来。
善用。就是要善于把阅读中吸取的营养,比如写作方法、好句子,文章思想等,运用到写作中去,使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以读促写,读写互动。同时,可以把读书的得到的启发,运用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