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玉良 黄亚玲
摘 要:“缘”是中华民族难以折断或分裂的人际纽带,“缘”文化在我国草根体育组织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从缘文化的追溯、扩展和融合视角对我国草根体育组织发展进行尝试性审视。认为:缘文化是草根体育组织形成的起点文化,草根体育组织形成具有鲜明的亲缘、地缘、业缘文化特点,由缘而生,结缘而长;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人员的流动使传统缘文化特征逐渐隐退,但缘文化本质并未消解而是转化为“趣缘”这一新的释放形式并再趋活跃,基于“趣缘”发展起来的草根体育组织具有鲜明的圈层文化特征;微时代网络草根体育组织兴起并快速发展,网络文化对传统的缘文化形成冲击,其表现为“逆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提出:在继承和转化亲缘、地缘和业缘认同中的感情要素基础上,重视趣缘认同的引导作用,整合传统缘文化资源和现代要素,寻求缘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是当前草根体育组织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草根体育组织;缘文化;网络文化;社会结构;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8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4-0047-07
Abstract:"Yuan"is an inseparable tie between people i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reasoning,it tried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Yuan culture's origin,expansion and merging. It revealed that Yuan culture is start of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s' formation,with vivid characteristics of predestination of genetic relationship,geographical relation and Industry relationship. Their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depend on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mobilization gradually vanis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Yuan culture. However,its essence did not fade and turned into a new form of "predestination of interest" and became active. The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 based on "predestination of interest" has distinct feature of circle culture. As "Micro Era" comes,online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s emerge and develop rapidly. Internet culture shocks the traditional predestination culture,which represents as people's relationship of reversed order of differenc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and converting emotional factors in predestination of genetic relationship,regions and industries identity,the guiding function of predestination of interest should be emphasized,and traditional Yuan culture resource and modern elements should be integrate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urrent grassroots sport organization culture development is to seek good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redestination culture and Internet culture.
Key words:competitive tennis;tennis reform;talent cultivation;scientific training;tennis market;tennis industry
草根體育组织是指植根于基层、未被现行法规正式认可、没有经过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体育社团,该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的民间组织核心特征[1]。 它属于民间自发成立,自主开展活动的基层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生成途径使其具有良好的亲民性、民间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广泛参与性。组织采用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灵活机动形式存在社会各个领域并发挥作用[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政府部门职能逐渐转型,人们对体育的社会需求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体育运动也呈现出平民化的回归倾向,社会上逐渐出现了许多类型各异的草根体育组织。这些草根体育组织在群众健身意识的培养、体育参与的推动以及民众体育权利的实现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成为全民健身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但由于草根体育组织自身资源短缺,发展水平尚不完善、组织化程度较低,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管理尚不规范、对应的管理制度还未出台,组织稳定性较差和当时社会体育管理弊端等原因,草根组织在经历一个快速启动与发展的阶段后,出现了在低水平上重复发展的停滞现象[3]。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为草根组织的重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草根体育组织的自组织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草根体育组织无论在数量、组织形式还是在规模上都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一大景观。发展环境的改善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完善使得草根体育组织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扩展。当前,草根体育组织已成为推进我国社会公益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基于组织的发展和功能地位的凸显,当前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理界,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研究重心不再仅集中于“官方”体育社会组织而逐渐向草根体育组织转移。然而纵观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成果发现“文化研究”是其薄弱板块,仅有黄亚玲[4-5]、王玉珠[6]两位学者有所研究。而对处在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末梢”的草根体育组织领域,更是鲜有人从文化的视角进行研究。追溯草根体育组织产生的文化背景发现,草根体育组织产生方式显示出鲜明的亲缘、地缘、业缘等缘文化特征。草根体育组织是一种以“缘”文化为组织形式产生的典型“民间组织”[7]。因此,从缘文化的视角审视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的产生方式、发展轨迹和运行模式,梳理和整合草根体育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对应的缘文化发展脉络不失为一种新的文化理论研究尝试。
1 缘文化与“五缘文化”学说
在中国,“缘”的观念深入人心,缘文化源远流长。缘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思想积淀而形成,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根基;它是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元文化、根性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情感认同的标识,在中华民族的生活、社会发展以及中华文明演进中发挥着巨大作用[8]。
追溯近代“缘”的研究历史,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见诸于日本人内田直作的《日本华侨社会研究》等著作。但是他们的研究只是对日本华侨社会的结构特征作了解剖式的静态表述,说明了以家族、亲族和地域共同体乃是日本华侨社会的基础[9];在我国,“五缘文化”的概念最早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所林其锬先生开始提出和倡导,所谓“五缘文化”,是有关亲缘、地缘、业缘、物缘和神缘五种关系的文化。1989年福建省漳州市召开的“纪念吴本诞辰一○一○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林其锬宣读《“五缘”文化与纪念吴本》一文时强调指出,“中国文化的本位是群体,强调的是家、族、宗、国,人际关系重伦理”,认为“中国伦理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个重要的突出点就是重视人际间的五缘关系”。在随后的1990年和1994年林先生的论文《“五缘”文化与亚洲的未来》和《“五缘”文化与世界华商经济网络》相继发表,1994年林先生的专著《五缘文化论》出版。五缘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性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华人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的理论抽象。“五缘文化”学说的提出,呼应了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的心理需要,很快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政界的响应,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五缘”学说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社会实践应用大量涌现,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10]。
五缘文化研究是以华族社会结构与人际网络为主要对象,从实践性、应用性研究起步,逐步向学理性、本原性方向深化。而《五缘文化论》《五缘文化与对外开放》《五缘文化力研究》《五缘文化概论》《五缘文化与现代文明》等系列丛书的出版标志着“五缘”文化作为一门文化学说基本的理论框的建构。随着时间的延展和研究的深入,五缘文化研究在对象内容、学理分析和实际应用等维度都有新的尝试和突破。内容上涉及五缘本论与西方学视角、历史根源与文化传承、五缘纽带与海峡两岸社会、五缘文化在海外及软实力与拓展、中山思想与五缘文化、网络建构与人际共鸣、走向国际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学理上探索由 “五缘” 本体、历史根源向文化传承以及心理内核和共鸣场效应扩展;实际应用上五缘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逐渐应用于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两岸和平统一及和谐侨社等领域,展望了五缘文化在打造国家软实力、软拓展及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中的世界意义,大胆提出了“五缘网”与“互联网”联姻的设想[11]。
五缘文化学说的创建和阐述,意味着原本作为中华历史上一种自在的、客观的文化现象转化为自为的、自觉的、经理性建构的文化体系[12]。 当前,五缘文化学说无论在理论发展还是社会实际应用上都还有广阔的空间。五缘文化研究虽然是以中华民族社会结构与社会人际关系网絡作为研究对象,但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品格,所以渗透性、相关性都很强,需要诸多学科同道的共同介入和参与,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只有依靠众力不懈努力,方能积渐而成获得更大的发展[13]。因此,我们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不断探索和开辟缘文化新的增长点和研究空间。
2 草根体育组织的缘文化追溯:由“缘”而生,结“缘”而长
2.1 草根体育组织形成方式的缘文化属性
草根体育组织是指植根于基层、未被现行法规正式认可、没有经过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体育社团。从对草根体育组织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看出草根体育来自于民间,它是一个自发的社会团体组织,在这组织中存在形式多样的人际网络;而五缘文化学说是研究华人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的学说,缘文化作为作为中华民族各有的文化现象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土壤里,它是中国的基因文化。林其锬、吕良弼在《五缘文化概论》中指出:“五缘文化的主要载体,首先是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这五根纽带自然形成的社会群体,而后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五缘性社会团体[14]。从此角度出发,作为我国民间社会组织一员的草根体育组织自然成为五缘文化的主要载体,在草根体育中有着显著的缘文化因素,尤其在草根体育形成方式上显示出鲜明的缘文化特征,即草根体育组织最初是通过亲缘、地缘、业缘的关系形成并得以发展。因此,可以说缘文化是草根体育的起点文化。
随着族群的代际和时代的变迁五缘文化理论的各要素发生了消长,在现代草根体育组织领域,物缘和神缘逐渐隐退,被一张以亲缘、 地缘、业缘为基轴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所覆盖。因此研究指向于缘文化学说中的亲缘、地缘和业缘三因素进行探讨。亲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亲缘型草根体育组织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共同生活圈子,且有共同的体育爱好或体育参与而形成的体育组织,在组织中组织成员关系就像“一家人”一样。这种人际关系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而是一种拟血缘的亲缘关系;地缘关系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地缘型草根体育组织就是以组织成员地域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体育组织。长期的中国农业文明塑造了人们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以家庭、家族和村落为特征的聚居模式进一步催生了中国人浓厚的地缘意识,因此地缘关系极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动因,它是亲缘关系的折射和扩大[15]。费孝通先生认为,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网络,地缘只是血缘关系的投影[16]。亲缘关系成为草根体育组织中人际关系网络的内核和中坚。亲缘和地缘是人与生俱来的关系网络,它是草根体育组织形成和发展的稳定基石;业缘关系是指因从事相同职业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包括同行、同僚、同创、师生、师徒、朋友等多种类型。“业缘文化广泛存在于人们各种业缘关系之中,业缘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业缘关系的自觉产物——业缘组织”[17]。业缘型草根体育组织是因共同的职业且有公共的业余体育兴趣爱好而结识和相知从而建立起来的体育组织,如我们熟知的银行业草根体育组织、高校教工草根体育组织等。
在草根体育组织早期形成阶段,其形成方式虽然很难单纯地用亲缘、地缘或业缘简单的归类,多数情况下是多种“缘”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截然分开,但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缘文化的主要组织文化形态这点是毋容置疑的。因此,草根体育组织是以亲缘、地缘和业缘为关系基础而形成的“有缘组织”。
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每个中华儿女心中。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沧桑变化,人们的内心世界受到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世界的认识有所不同,但几千年来的中华传统文化依然是每个炎黄子孙最基本的“原始代码”。基于缘文化所形成的草根体育组织以及所开展的系列体育健身活动,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原始代码”并结合社会发展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发展[18]。
2.2 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缘”动力:缘文化力
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网络文化现象,既是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深深地扎根于现代中国社会的土壤里。它既是中华民族 “群体本位”“伦理中心”核心理念的外化,又与时俱进,经历了从原生封闭型到次生过渡型,再到再生融合型的发展过程[19]。由于草根体育组织是缘文化的载体,因此缘文化的发展依附于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伴随着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而发展;同时缘文化在草根体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组织文化力的作用。当然缘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并不能够自发地产生作用,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草根体育组织,通过人们的体育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力。这一作用力即为缘文化力,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是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缘”动力。
在草根体育组织中,缘文化力表现为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亲缘关系是社会最稳定、最牢靠的人际关系,草根体育组织缘文化的亲和力体现在它具有拉近组织成员心理距离的功能。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更乐意接近对于自己比较亲近的对象,心理学家将这一行为倾向概括为人际交往的亲和效应。亲情是所有感情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亲缘之伟力在于它不仅存在于至亲之间,更加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亲和心理,亲情传达的界限超越了传统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自家人”可以包括任何要拉进自己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中华儿女一家亲”就是这种亲和心理的感性升华[20]。就如《中庸》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气,莫不尊亲。在亲缘文化的感召下,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草根体育组织成员之间也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交往欲望,共同的体育爱好、体育参与和健康话题让他们倍感亲切,产生亲如一家的情感体验;草根体育体育组织缘文化的凝聚力是指缘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号召力,是缘纽带所维系的内部向心力和外部同化力之合力,具有较强的文化黏根力和传承性。就草根体育组织成员个体层面突出表现为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草根体育组织是民间自发组织,具有一定的松散性。缘文化作为维系草根体育组織成员的精神纽带和情感乳胶,这一纽带性质和作用所带来的强大凝聚力,通过亲缘、地缘和业缘可以内在地将组织成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草根体育组织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缘文化是特定的历史产物,其产生和发展所具有两面性导致其缘文化力也具有两面性,一方面缘文化在整合草根体育组织方面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感染力,对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发挥着正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缘文化深受农业经济模式社会的儒家伦理关系和道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不利于草根体育组织的对外交流,对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反向阻碍作用。
3 草根体育组织的缘文化扩展:由“缘文化”到“圈层文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传统由地缘、亲缘和业缘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渐淡化,人际关系正在从“熟人”社会逐渐向“生人”社会过渡。人类进入了“无缘社会”,这是生活的个人化、地域的城市化和经济工业化发展等因素相互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21]。而如许烺光所言:“在任何社会中人都是在一定的集团中满足自身社会性需要”[22]。因此,在传统社会共同体逐渐解体,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相对的“原子化”社交背景中,趣缘成为找回人与人之间消失的连带感的有效纽带。趣缘作为建立人们在日常生活各种联系的纽带,是社会趋向新的整合过程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价值遭遇现实环境变化时所必然经历的儒化过程。
当传统的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社区走向没落,趣缘关系便成了人们在现代异质社会中寻求聚合的重要路径[23]。草根体育组织就是通过这种趣缘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组织,在这一组织中人们具有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锻炼习惯和相同的体育价值观。因此,“趣缘”不仅是草根体育组织形成的方式,更是草根体育组织形成的基础,趣缘文化始终是草根体育组织的主体文化。
从草根体育组织的形成机制来看,趣缘行为以运动锻炼兴趣共同体为导向不断凝聚个体的圈群认同,进而实现由个体到草根体育组织这一群体的演变,在此演变过程中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是核心要素且以聚类表达、个性关联和群体互动为特征。著名心理学家霍曼斯认为群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成员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在活动中成员之间建立一定的感情;成员的活动遵守一定的规范[24]。参考以上群体必备要素,结合草根体育组织形成基础和运行机制分析认为草根体育组织应具有以下五个要素:(1)一定的组织成员规模;(2)特定的领袖人物;(3)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4)组织的规章和管理制度;(5)群体的认同感和成员的归属感。
趣缘人际关系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凸显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它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物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人际交往空间不断拓展、交往方式急剧变革、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改变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的[25]。当前草根体育组织中的趣缘关系不同于传统的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它是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突破和发展,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首先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突破传统的亲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束缚,任何体育兴趣能够触及的地方都可以产生这种趣缘关系,因此具有空前广泛性;其次体育项目种类非富多彩的特点注定了草根体育组织趣缘关系的多样性,不同的兴趣建立起不同的趣缘关系,而且同一个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到多个草根体育组织中,而且可以不受限制地多重选择退出和加入,也无疑是对传统缘文化关系相对单一和固定的超越;最后,草根体育组织中的趣缘关系建立在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不支持传统缘文化关系的等级模式,组织成员之间不存在等级依附关系,只要体育兴趣爱好相同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因此在同一草根体育组织中,主体地位和权利的平等性也是其趣缘关系的一大特性。而趣缘关系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平等性使草根体育组织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参与性,但体育项目和体育兴趣的多样性又必然带来趣缘关系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反映在草根体育组织中就是成员可以随时在不同的组织之间流动。
虽然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地缘、亲缘和业缘等关系的削弱,但趣缘的组织文化形态却得以凸显,草根体育组织一直以来表现出显著的趣缘文化形态从未改变,而趣缘文化形态的固化即形成了草根体育组织特有的圈层文化。可见圈层文化是草根体育组织文化社会化发展的产物,是缘文化的进一步扩展。
追溯圈层的历史演变:远古时期,人们以种群或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个群落。后来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后,尤其是阶级社会,更多地以阶层(业缘)为特征进行圈层的划分,以八十年代的工人文化俱乐部为典型代表。而今,兴趣作为圈层划分很重要的特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样的体育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逐渐形成一个“圈子”,圈内认同感较高,而其他人被排斥在圈外,具有一定的区隔性。群体情感理论指出,情感因素是群体建构过程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环节。社会群体作为社会性自我的扩展,具有群体情感的属性,它表征了对内群的“热爱”以及对他群的“不热爱”[26]。每一个草根体育组织,就是一个独立的圈层,圈层是一张不断扩张的人脉网。对于有相同的体育兴趣爱好且有同样期待和相同价值观、习惯和意识的人通过特定的圈层得以集合,并进一步吸引越来越多的同类个体加入,随之实现圈层扩大。对于每个草根体育组织成员而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聚集,实现自我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传递出一种生活价值观念。
4 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缘文化挑战:网络文化的冲击
4.1 网络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
草根体育组织的网络文化是通过网络体育组织的建立、发展并得以展现的。网络草根体育组织是以互联网为支撑,基于共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价值观而建立的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目标和行为规范的群体组织。在该组织中,成员通过网络突破地域和现实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限制进行线上交流、互动和线下组织体育活动。网络草根体育组织从组织性质上是一种自发自治的互益社会群体组织,它以满足组织内成员对多元体育文化需求为目标。
当前人类全面进入到网络时代,网络跨时空、快速、便捷、信息高度共享和包容性的特点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网络草根体育组织的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导向和群众体育发展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我国,良好的经济环境、逐步完善的制度环境、宽松的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促进了网络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使组织呈现出结构扁平化、无边界、管理柔性化和线上线下互动的特征[27]。
当前草根体育组织是靠趣缘关系维系的群体组织。网络草根体育组织的网络文化则是网络趣缘关系的反映。網络趣缘关系在现实社会趣缘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现实趣缘关系的发展和超越,是趣缘关系在网络领域的新发展。这种发展是构成趣缘关系的人、人际接触和人际需要的发展,是建立在网络领域特殊性基础上的发展,并确立了网络趣缘关系在网络人际关系中的主导地位[25]。但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草根体育组织和纯粹由网络建立起来的趣缘组织不同,它有其特殊性。因为在网络遍及人类社会以前就存在趣缘体育组织,只是网络出现后促进了原来的草根体育组织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草根体育组织必备的要素为:网络、以兴趣为纽带、线上互动,线下活动。尽管它根据有无现实组织活动存在虚拟网络体育组织和半虚拟网络体育组织之分[7],但它是以线下活动为组织的主体互动方式,这是由体育的参与性的特性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网络是媒介,线上互动和交流都是为了更好的线下活动,线下的现实活动是其主战场,而不像其他网络趣缘组织更多地停留在网络活动上,网络是其主营地。
4.2 网络文化对缘文化的冲击: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与逆差序格局的对照
网络草根体育组织是网络时代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变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社会交往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成员之间进行聚合的纽带逐渐超越了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范畴,各种趣缘群体日益兴盛起来,尤其是网络趣缘群体[28]。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人们体育生活化的需求是网络草根体育组织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原因。首先,在网络技术层面,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网络媒介正是在生活中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延伸,从而使传统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关系型互动[29]。在我国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连接起来,而新得网络传播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符号表达和交流环境结构的变化,进而使得人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再次聚合成为可能。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结构逐渐转型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从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转向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原子化,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被割裂,个体社会孤独感加剧,从而刺激人们对社会重聚和整合的渴望。再则,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幸福生活对体育运动需求,促使体育运动进一步生活化。以上渴望和需求与网络传播技术的结合是一个个以体育兴趣为纽带的“脱域共同体”即网络草根体育组织的形成。
草根体育组织网络文化是对传统缘文化的冲击,集中体现在当前“逆差序格局”的网络人际关系形态对传统的差序格局人际关系模式的冲击上。“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特征。即“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即“差序格局”模式[30]。然而在当前的网络时代,一场人际关系的变革已全面展开。在网络传播机制下,除了时间、空间界限被超越外,血缘、地缘、业缘等要素也不再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而网缘逐渐成为社交网络中新的联系纽带。而且网络的包容性使得人们只要有相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相近的体育价值观即使没有任何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都可以逐渐聚集到了一起,从而形成草根体育组织。因此,当前网络传播的发展使人际交往关系呈现逆差序格局状态。
对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的文化发展过程进行审视发现其文化发展脉络是从缘文化到趣缘文化,再到网络文化,反映到社会人际关系为亲缘、地缘和业缘到趣缘再到网络趣缘关系;对应的社会结构则是传统的“乡土中国”到“单位制”到社会的“原子化”。以上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草根体育组织文化的对应关系诠释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际交往模式变迁的深层原因,社会转型要求人际关系进行重新整合,人们需要寻求新的集体归宿[31],而网络草根体育组织迎合了人们的诉求。麦克卢汉认为,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由“部落化”到“脱部落社会”再到地球村,实现重新部落化[32]。
因此,在对我国草根体育组织缘文化进行梳理、审视时需要在继承和转化亲缘、地缘和业缘认同中的感情要素基础上,重视趣缘认同的引导作用,通过与网络文化、主流文化的良性互动整合传统缘文化资源和现代要素来实现缘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
5 结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群体,重人伦,追求有序、和谐。涵纳着亲缘、地缘、业缘、趣缘等元素的缘文化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缘文化是我国草根体育组织起点文化,它贯穿于草根体育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整过程,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缘文化的某些元素有所隐退,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本质未变,缘文化始终都是我国草根体育组织最鲜明的基因文化。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体育管理体制的变革,草根体育组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今草根体育组织遍地开花。以缘文化为起点文化的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目标相契合,和习总书记“文化兴,国运兴;国运兴,体育兴;体育强,中国强”的特色体育理论逻辑相契合,是实现“健康中国”伟大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追溯草根体育组织的缘文化起点,寻找其历史演变轨迹,准确把握其拓展过程中的文化形式变迁,辩证看待当前网络文化对其缘文化挑战和冲击,寻求缘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和谐融合,实现缘网络和互联网的联姻对于正确认知草根体育组织的社会特征和属性,消除对草根体育的偏见,正确理解和应对草根体育发展过程面临的困境都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草根体育组织文化内核和深层文化发展,发挥缘文化传统文化力量,实现缘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草根体育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健康中国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每个体育人都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并为之奋斗。
参考文献:
[1]汪流,李捷.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2):17-21.
[2]张龙.当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困境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1):57-62.
[3]高宣.北京市体育社团与草根体育组织的关联性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
[4]黄亚玲.制约中国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文化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3):11-13.
[5]黄亚玲.中国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文化抉择[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2004:2.
[6]王玉珠.中国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8-22.
[7]黄亚玲,邵焱颉.网络体育组织发展:虚拟与现实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1-6.
[8]张涛,任利伟.《周易》缘文化初探[J].理论学刊,2017(3):145-152.
[9]游小波.五缘文化力初探[C].福州: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2002.
[10][HJ1.9mm]陈昌福.20年来之“五缘文化”论[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34-38.
[11]林其锬.五缘文化——寻根与开拓 [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12]施炎平.从五缘文化看两岸共同体的价值认同[J].台声,2015(24):63.
[13]林其锬.五缘文化:底层涌现的社会活水[N]. 社会科学报,2014-10-16(006).
[14]林其锬,吕良弼.五缘文化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5]刘中猛.亲缘·地缘·业缘:论清末民初苏籍报人的私谊网络[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36(6):785-789.
[16]费孝通.乡土中国 [M]. 北京:三联书店,1985:71-77.
[17]邓肯·瓦茨.六度分隔:一个相互连接的时代的科学 [M].陈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307.
[18]秦义,许斗斗.“业缘”文化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15(2):201-204.
[19]蒋杰.试析五缘文化心理对中国当代社会心理的优化功能[J].社会科学研究,2016(4):124-129.
[20]吴磊.五缘文化软实力及其对两岸和平发展的作用[J].东南传播,2013(12):25-27.
[21]权彤,董艳.日本社会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的解体与重构——基于社会整合理论的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85-91.
[22]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M]. 薛刚,译.尚会鹏,校.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1-281.
[23]蔡骐.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21(9):5-23.
[24]罗自文.青年网络趣缘群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引导策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8):64-67.
[25]谢玉进.论网络趣缘关系[J].重庆社会科学,2007(3):115-118.
[26]李汉宗.血缘、地缘、业缘:新市民的社会关系转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4):113-119.
[27]周启迪.网络时代我国体育虚拟组织成长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8]王峥.多维视野下的网络趣缘群体研究——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网络趣缘群体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97-98.
[29]富旭.大学生网络趣缘行为分析及教育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6(2):81-84.
[30]费孝通.乡土中国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7-48.
[31]李阳.微信传播机制背后的人际交往模式变革解析[J].江汉论坛,2014(5):141-144.
[32]路双.浅析网络趣缘群体的特征——以百度贴吧爆料贴为例[J].新闻世界,2015(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