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琦 张丽娜 吴哲 胡德凤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学习、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精神疾病的罹患率也逐年升高。全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和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精神疾病会对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而积极、有效的治疗能促使精神疾病患者早期恢复社会功能并回归社会。既往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差异也较大[1]。本研究对杭州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34 252例。
1.2 资料收集 以出院主诊断为依据,提取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疾病诊断、《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疾病编码,按照ICD-10关于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对出院主诊断进行诊断分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由双人同时进行。制定统一标准,由专人随机、随时对录入数据进行抽样检查,及时反馈并纠正。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定性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季节分布特征采用K-means聚类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人口学特征 2016—2018住院精神疾病患者34 252例,其中男15179例(44.3%),女19073例(55.7%);年龄 2~97(40.54±17.18)岁,主要集中在 20~59 岁(占72.4%)。2018年住院例数较2016年增加1 916例,增长18.8%。
2.2 精神疾病分类及构成 34 252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出院主诊断以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妄想性障碍最多(占34.3%),器质性精神障碍最少(2.7%)。2016、2017、2018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分别占29.7%、35.0%、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来住院总例数逐年增长(P<0.05),其中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妄想性障碍住院例数逐年减少(P<0.05),心境障碍(包括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住院例数逐年增多(P<0.05),见表 1。
2.3 季节分布特征 根据2016—2018年不同月份住院患者的系统聚类树状图,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妄想性障碍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月份,心境障碍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6月份,所有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月份集中在3、5月份,见图1。
表1 精神疾病分类及构成[例(%)]
图1 2015—2018年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不同月份住院患者的系统聚类树状图(a: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妄想性障碍;b:心境障碍;c:所有精神疾病)
一项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2]。1990—2010年间精神疾病及药物滥用所致疾病造成的负担增加了37.6%,占全球总疾病负担的7.4%,其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为1.839亿人年,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3]。
本研究对杭州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季节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院近3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逐年增加,可能与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需求逐渐增高有关。在住院患者中,女性略多,年龄集中在20~59岁。该年龄段正值中青年,属于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家庭及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承担着较大的心理、社会压力[4]。疾病诊断分类以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为多。所有精神疾病的发病高峰为3、5月份,均为春季;可能是由于春季气压低,天气变化频繁,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发生紊乱,从而激活内分泌系统的兴奋机制并失去平衡,最终导致了精神行为的异常改变[5]。建议在高发月份对医务人员及物资进行合理安排与使用,有效增强医疗技术力量。一项关于无锡市某三甲精神病医院门诊量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医院门诊量变化存在季节周期性,其中门诊流量的峰底在1、2月份,峰谷在3月份,随后整个春季为发病高峰期[6]。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可能因为无锡与杭州的气候相近。
精神疾病发病与季节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目前国内关于两者的病因学研究甚少。国外一项涉及28例健康受试者功能性MRI检查结果显示,在不同季节进行相关认知任务,受试者与情绪调控相关的大脑认知功能区域表现不同[7]。另一项关于86例健康受试者正电子发射电子扫描检查结果显示,受试者多巴胺纹状体系统在不同季节的分泌活动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春夏季与秋冬季[8]。导致精神疾病的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发育时期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缺乏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生活事件)等有关。但精神疾病的产生多与大脑多巴胺异常有关,这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病存在季节波动的原因。
综上所述,杭州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逐年增加,且有季节变动规律,3、5月份为精神疾病整体高发月份。建议医务人员及家属加强高发月份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及时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