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陈忠坚 高赟 毛伟敏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是一种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的高侵袭性肿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发病率为1/100万~2/100万[1]。该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程进展快,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且预后差。本文对浙江省肿瘤医院近12年收治的MP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MP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且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MPM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9例;年龄19~75[59(48,64)]岁。
1.2 方法 收集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石棉暴露史、肿瘤家族史、临床表现、CT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血清癌胚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确诊方法、治疗方法、预后等临床资料。生存期从病理确诊当日开始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P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分析 52例MPM患者男女比为1:3;有石棉暴露史23例(44.2%),男女比4:19;有肿瘤家族史13例(25.0%);临床表现为腹胀37例,腹痛29例,腹围增大4例,体重减轻4例,腹部肿块3例;CT表现为腹膜弥漫性增厚并有结节形成,伴腹腔积液4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47例,穿刺活检确诊3例,腹水细胞学检查确诊2例。
2.2 预后因素分析 52例MPM患者总生存期为2~15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石棉暴露与MPM患者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年龄、石棉暴露)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石棉暴露是影响MP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石棉暴露与否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
MPM主要发生在50~70岁的成年人[2]。我国MPM患者男女比为1∶2[3],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工业化国家MPM患者男女比为4.7∶1[4],可能与国内外男女职业暴露不同有关。本文MPM患者男女比为1∶3;其中23例有石棉暴露史的MPM患者男女比为4∶19,以女性居多,可能与浙江地区石棉加工厂以女性工人为主,女性职业暴露率高于男性所致。MPM起病隐匿,常见症状包括腹胀、腹痛、体重减轻等[1],与消化系统的良性病变症状类似,易误诊。CT表现为腹膜、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可并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常伴有腹水[5]。但上述表现多为肿瘤进展期改变,对本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意义不大。目前仍需要病理学检查确诊。
表1 影响MPM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MPM患者预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
图1 石棉暴露与否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是目前治疗MPM的有效方法,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29.5~92个月,5年生存率达39%~63%[6-8]。本组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仅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患者。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建议参照胸膜间皮瘤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方案,其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71.2%[7]。本研究有34例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14.7%,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近期研究发现,PI3K-mTOR通路过表达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在调控MPM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7,10]。本研究结果发现,石棉暴露是MPM的独立危险因素,无石棉暴露患者的生存期长于石棉暴露患者。笔者认为无石棉暴露患者发病与遗传突变相关的可能性较大。相关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携带者对石棉暴露的易感性增加,同时也会降低肿瘤的侵袭性,使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小、生存期更长[11-13]。亦有多项研究表明,组织病理亚型、患者体力状态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等均是MPM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14-16]。但由于MPM发病率较低,目前仍缺少大样本分析,因此不同研究常有不同结论。
综上所述,MP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尚无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模式。石棉暴露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MPM为罕见病例,样本量较少,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