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察三研讨”小组式微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019-10-16 08:21杜晓燕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杜晓燕

摘 要:《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稿)》指出“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分析、解读、支持都是观察的后续。文章阐述了以“小组式微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教研活动的操作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三观察;三研讨;微教研;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127-02

虞永平指出,课程游戏化的焦点关键在教师、在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意识、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的品质。省课程游戏化也指出“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应有的专业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分析、解读、支持都是观察的后续,是儿童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和新起点。由此可以看出,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体现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

为了提高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师“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的专业能力,我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展了“三观察三研讨”小组式的微教研活动。

三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如一周内,连续三次观察班级同一地点、同一内容的幼儿活动情况。

三研讨:在每一次观察之后结合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研讨。

小组式:我园以备课组为单位,5人一组进行。

对“三观察三教研”小组式微教研活动,我们主要结合以下几个要点操作。

一、观察什么?——确定一个“观察点”

三观察,是连续三次观察同一地点或同一内容中幼儿的活动情况。因此,先要确定的是“观察点”,即观察些什么。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观察点”的确定,离不开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因此,我园主要从三个方面选择,确定“观察点”。

(一)处于瓶颈的内容

每个班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较难突破的问题。我园教师将这类处于发展瓶颈的活动内容作为观察点。如A班教师对幼儿进行户外树枝创意区活动,如何进一步给予支持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因此,在三观察、三研讨中,教师就以此作为观察点,对大班幼儿的户外树枝创意活动进行了观察、研讨,从而集思广益,为A班的教师出谋划策,帮助他们突破瓶颈。

(二)具有共性的内容

同一个年龄段的班级,在相同的内容上会出现一些共性的情况,这时教师就会以此为观察点,再将一个班作为试点,进行观察、研讨。如小班上学期,幼儿对娃娃家的游戏都很喜欢,但是在游戏情节的深入、社会交往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游戏能力的发展,小班组的教师就以娃娃家为观察点,进行了三次观察、三次研讨,在研讨中归纳、丰富了支持的策略。

(三)值得借鉴的内容

在一个年龄段的相同活动中,有的班级幼儿的能力可能会发展得快一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有时也会将其作为观察点。

每一个观察点的确定都让“三观察三研讨”的微教研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对教师观察这一专业性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二、如何观察?——明确三个“观察点”

确定了观察的内容这个“观察点”,接下来我们还会明确另外三个“观察点”——观察的目标、观察的角度、观察的层次。

(一)观察的目标——适当分工

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没有目标,就会导致盲目观察。因此,在每一次观察之前,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先明确要观察的是什么,区域的布局?活动的规则?材料的投放情况?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还是幼儿间的互动情况……

结合每一次观察的目的,备课组内的几位教师,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如游戏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学习的品质、教师的指导等。每一位教师都会就一个方面进行三次观察,这样小组内的教师在连续性、多角度的观察中,可以全面了解幼儿活动的具体情况。

(二)观察的角度——适宜点位

这个观察点是指教师在观察时所在的地点、方位。我们在观察幼儿的时候,会选择一些不影响幼儿正常活动的地方,结合自己所要观察的内容来选择适宜观察的点位。如在观察幼儿户外纯玩活动树枝创意时,观察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教师,会与幼儿保持一段距离进行跟踪观察;观察材料使用情况的教师,会选择在材料箱的旁边……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还会拍摄幼儿活动视频,视频拍摄的点位主要是以拍摄整体为主,以便教师在分析视频中再次观察。

(三)观察的层次——适度侧重

三观察是连续三次的观察,第二、三次观察都是在前一次观察、研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三次连续性的观察中,我们都会有适度的侧重,也体现了观察的层次性。

“观察”可以说是目前每一位教师都在做的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很专业的词。为了让教師的观察具有专业性,我园还经常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让教师的观察更有据、更得法。

三、如何研讨?——研析每个“观察点”

(一)观察到了什么

在观察中,教师会结合自己观察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记录。如与材料的互动,教师就会采用表格打钩、数字式的记录方式,了解幼儿使用各类材料的频率以及方式;又如幼儿独自活动的内容,教师会采用白描式的记录方式,用平实的语句、具体的时间、实际的话语等来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再如针对活动场地设置的观察,教师会采用画图式的记录方式,记录幼儿活动的轨迹……在三研讨之中,教师会结合各自不同形式的观察记录,来和小组内的成员一起分享自己观察的内容。

(二)读懂了什么

在分享了观察的内容之后,小组内的教师就开始解读,而要“正确解读”就离不开专业的理论支撑。我们会针对不同的观察内容,结合相应的理论书籍进行分析。

(三)如何给予支持

“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最终还要落实到支持上,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结合观察内容、分析解读,教师主要从环境的调整、材料的更新、指导的策略三个方面给予支持。我们的支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参考案例。主要是查看类似的案例,参考他人已有的好办法,在研讨中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来自幼儿。“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根据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我们会和幼儿一起研讨,一起商讨支持的策略。如在树林探秘的第二次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对树的粗细产生了好奇,如何更好精确地比较两棵树的粗细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为幼儿提供一个支持——讨论的平台,把问题抛给幼儿。幼儿在讨论中,提出需要长长的绳子、软软的皮尺、长尺等测量工具,以及记录表和笔等材料,随后我们再和幼儿一起收集、使用材料。

教师在连续的三研讨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能力,而支持的落实更是让教师专业提升在实践中得到体现。在“三观察三研讨”的微教研活动中,我们还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幼儿主体性原则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文件中指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是儿童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支持儿童成长。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会以幼儿为本位,从幼儿的角度来观察、解读。如环境适合幼儿活动吗?材料是否为幼儿喜欢?这个问题是个性还是共性?这个问题幼儿会怎么来解决?这样的支持真的适宜于幼儿吗?如何促进幼儿更大程度地发展?……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在观察记录中,我们会保证观察记录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幼儿真实的言语来说明问题;又如所有支持的提供都有幼儿的参与,环境的调整、材料的收集与投放中都能看到幼儿自我支持的痕迹。

2.观察日常性原则

我园在开展三观察时,所观察的内容是幼儿日常活动中正在做的事,观察的时间也是顺应着日常活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避免活动的偶然性、时间的突发性所带来的幼儿表现的不平常性,从而能够观察幼儿活动的真实情况。同时,由于我们是小备课组开展的微教研活动,进入幼儿游戏空间的人员较少,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成人的“入侵”对幼儿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3.研讨延续性原则

三观察三研讨,是连续性的教研活动,因此每一次观察、研讨都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一是研讨人员的延续性,同一个教师每一次都是从相同的角度来观察、解读幼儿;二是研讨内容的延续性,在三次基本的观察、研讨中,或许研讨侧重点不同,但所针对的观察点是相同的;三是研讨活动的延续性,虽说是“三观察三研讨”,但我们研讨活动不限于三次,可以是四次、五次或者更多,只要有研讨的必要,我们就一直延续下去;四是不同形式的延续性,我园还会定期开展大教研活动,全园教师一起观看微教研时观察、研讨的视频,一起分享经验、探讨问题、拓展思路。这样一种由小教研到大教研的不同形式的延续,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思维广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共进。

“三观察三研讨”小组式微教研,观察的对象是幼儿,解读的对象是幼儿,支持的对象还是幼儿,但成长的不仅仅是幼儿,还有教师;“三观察三研讨”小组式微教研,为教師创设了专业成长的平台,助力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一次次观察、解读、支持中,收获成长着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蔡 菡.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启示——基于教师评价的视觉[J].学前教育研究,2018(12):39-5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朱 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陈妃燕,彭楚芸,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谈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