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颖
摘 要:课外衔接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为主要特点,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以及综合素养提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此出发,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意义,包括拓宽阅读视野、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养,继而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方法,如精选阅读材料、丰富阅读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培养阅读习惯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课外;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3-0042-02
高尔基曾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阅读则是人类攀爬阶梯的主要手段。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兼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属性。从工具性的角度而言,阅读教学承担着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任;而从人文性的角度出发,阅读教学则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的核心方式。阅读量是影响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因此,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根本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的重要模式,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为主要内容,在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价值、提升阅读教学效果中具有突出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意义
(一)拓宽阅读视野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不断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材虽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材料,但相比于学生的阅读需求而言,无论在数量上,抑或在类型上,均存在着严重的短缺,難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的需要。对此,课内课外衔接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外阅读资源涵盖教材以外的所有阅读资源,具有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特点。诸如古典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儿童诗词、少儿故事乃至自然科学科普读物、少儿上下五千年等,都属于课外阅读的范畴,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帮助学生增广见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仅仅是被动地倾听而已,学习积极性、自主性较低。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很多时候,阅读教学被简单地等同于文本的讲解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而课内课外衔接教学能够很好地克服此问题。因为相比于课内阅读而言,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更强。首先,课外阅读资源数量广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偏好、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与课内阅读的强制性有着很大的差别,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课外阅读主要由学生自主阅读完成,教师的辅导居于次要的位置,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凸显。因而,课内课外衔接教学能够有效利用两种不同阅读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提高综合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课程教学实践的日益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转变,逐渐从单纯的知识讲解、技能训练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换言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课内课外衔接在完成此任务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就课内阅读而言,其属于基础教学的范畴,能够借助经典文本的讲解与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打下基础;而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不同于教材内容的阅读资源,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阅读所学到的内容,对学生迁移、拓展、应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课内课外衔接阅读具有沟通课内外,提高阅读教学综合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内容,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以阅读内容的衔接为首要内容。课外阅读资源虽多,但小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出现“五色令人目盲”的问题。不仅如此,并非所有的阅读资源都能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围绕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课文具有一定关联性的阅读资源或者阅读范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从而实现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目标。比如,依托课文来源,精选阅读材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均来自经典文献,且经过编纂者艺术化的加工整理。比如二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就来自《战国策》。《战国策》作为我国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其中的寓言故事为数不少,大都蕴含深刻的哲理,比如《惊弓之鸟》《安步当车》《南辕北辙》《鹬蚌相争》等。教师可以从《战国策》中搜集整理其他寓言故事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也能实现课内外融合的目标。又如,紧扣课文题材,优选阅读材料。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本题材较为多样,教师可以从课文题材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阅读内容。以《黄山奇石》为例,课文以著名风景区黄山为对象,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其他景观的散文,比如泰山、华山等,增强学生对写景类散文的阅读能力。
(二)立足学生发展,丰富阅读内容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广泛的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课外阅读中,既要重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也要注重阅读内容的全面性。因为不同的阅读材料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正如钱大昕所言:“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纂中非常看重阅读内容的多样化,课外阅读的全面性也是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必然要求。首先,重视阅读兴趣的激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因而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推荐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其次,重视经典名著的阅读。从语篇到群文再到整书,是小学生深化阅读的必经之路。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世界名著已经有了少儿版本,比如《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等,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的少儿版本,丰富学生的精神养分。最后,重视科普读物的阅读。当前小学生的阅读材料集中于儿童文学以及一些简单的社会科学,比如《中华五千年》等,自然科学读物很少,这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意识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推荐一些经典的少儿科普读物,比如《世界未解之谜》《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三)围绕课外阅读,设计教学活动
作为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笔者发现,单纯的课堂阅读教学无法满足学生阅读学习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认知特点,创新阅读的形式,尤其是要善于围绕课外阅读,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有效融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前所言,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则是课外阅读书目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偏好于古典诗词,对少儿唐诗、唐诗三百首等读物读得比较多;有的学生喜欢历史,《中华五千年》《史记故事》等是其阅读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以开展“我来介绍一本书”的教学活动,利用早读课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最近读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说说课外书籍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的体验,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阅读资源共享的目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全面性也有重要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进行课堂演讲,这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質,且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以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同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创新阅读形式。
(四)注重家校共育,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家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否能够有效地介入小学生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甚巨。作为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将家校共育作为小学生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阅读课内课外衔接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课外阅读习惯,则是实现此目标的客观需要。课外阅读多由学生在家中完成,教师无法给予有效的指导,此时家长的作用就非常显著。家校共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首先,发挥好家长在学生阅读中的监督作用。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自律性较差,课外阅读中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尤其是在整书阅读中,不少学生读到一半便荒废了。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确保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1小时,并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其次,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亲子阅读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开展的有效方式,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家长共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好家长的引导、指导作用,也能够塑造家庭阅读氛围,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结语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丰富学生阅读资源、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存在融合不紧密的现象,这弱化了二者的教学价值。对此,课内课外衔接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内课外衔接教学可以发挥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的强化补充作用,综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杨迎春.让阅读放飞梦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J].考试周刊,2014(73):45-46.
[2]马艳霞.农村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整本阅读衔接之思考[J].丝路视野,2018(19):101.
[3]文 群.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J].东西南北(教育),2018(1):198.
[4]陈洪富.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南北桥,2019(7):165.
[5]薛飞燕.语文课内外衔接阅读方案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