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2019-10-16 23:28河南省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4750宋爱青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效能程度冠心病

河南省孟州市第二人民医院(454750)宋爱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66例,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42~79岁,平均(60.79±5.46)岁。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40~82岁,平均(63.84±5.62)岁。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疾病知识讲解、指导正确用药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方案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步骤如下:①重建认知:患者入院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根据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疾病知识讲解,并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纠正错误认知。②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并引导患者定期对血糖、血脂等基本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干预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③放松训练:采用深呼吸、身体开展放松训练,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④心理干预:采用聊天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所在,同时结合患者兴趣爱好,采用恰当的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附表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SAS评分对比(分,±s)

附表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S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疾病认知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33) 43.27±10.12 81.64±8.24 56.23±8.19 43.98±7.64观察组(n=33) 42.79±10.83 93.21±8.76 54.66±10.41 39.22±8.06 t 0.186 5.527 0.681 2.462 P 0.853 0.000 0.498 0.017

1.3 评价指标 ①疾病认知: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调查表对其进行评估,该表包括疾病基础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四个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程度越深。②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评估,内容涵盖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沟通能力四个层面,采用10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③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该表包括20个条目,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焦虑程度越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认知、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自我效能 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7.69±0.74)分,高于对照组的(6.54±0.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该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性,且手术费用较高,且术后若不及时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极大的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阻碍患者的康复[1]。认知行为观念认为,当个体对应激事件相对了解时,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减少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程度上对人体造成损伤[2]。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效能各项指标评分及焦虑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以使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加深,进而使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排解,同时有利于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利于康复。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效能均起到改善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猜你喜欢
效能程度冠心病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