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昌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人皆知,而非人人皆践行。初中体育课堂上,应试教育思想的“毒害”下,教师过分关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忽视兴趣的挖掘和培养。由于忽视兴趣的作用,体育教学缺乏生机,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体育的乐趣,体育教育失去了前行的内在动力。为了适应素质化教育改革,优化体育教学,本文探究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
目前,初中体育课堂以“课堂讲授+实践操练”的教学模式传递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技能和能力。然而,随着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越来越不能接受单调、乏味的“课堂讲授+实践操练”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体育教育形成了无聊、生硬的坏印象。由于不良印象的建立和各种补习班的压力,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体育课,体育逐渐成为了边缘性学习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呼吁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实现德智體美劳的全面发展。面对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兴趣为先、健康为主”的全新体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实现体育教育的持久、健康发展。
一、增加游戏化的运动形式
初中时代是生命最富有活力的时代,在该时代培养运动精神和运动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故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对初中体育课堂而言非常重要。可是,如何才能打动初中生的内心,让体育走进学生的生命呢?根据调查,绝大部分的初中生视游戏为“生命”,他们期待做游戏、喜欢做游戏。根据这一特点,体育教师可以用游戏诠释体育运动,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继而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例如,在教学“障碍跑”时,面对障碍跑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款全程体现“障碍跑”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障碍跑的基本技巧,体会运动的乐趣。游戏名为:张飞救刘备,游戏内容如下。
“张飞”需要跑步通过一些障碍,规定时间内救出“刘备”。首先,“张飞”需要穿越一个小彩旗插成的“绕8字”,穿越过程中不能碰倒小彩旗;其次,要跑步通过一座“独木桥”;然后,拎着一个盛满水的小桶穿过下一路段,木桶中的水不能洒出过半;最后,跑步通过终点,救出“刘备”。
游戏过程中,学生玩儿得不亦乐乎。并且,玩儿的过程中扎实了障碍跑的技能,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随着游戏化体育教学的增多,学生越来越热爱上体育课,久而久之,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
二、组织生活化的运动活动
体育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然而,随着高楼的建立、电子游戏的丰富以及生活方式的增多,人类给予体育运动的关注越来越少,体育运动逐渐淡出了生活。随着体育运动的减少,青少年的体质急速下滑。鉴于此,体育教师的重任之一是:组织生活化的运动活动,让体育运动重新在日常生活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例如,在教学“中学生广播操”时,我设计了“打卡”活动,即,每天晚上,学生要与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一起在广场、街角或者家里的任意地方做“中学生广播操”并录制抖音视频,坚持一个月的家庭将获得一份丰厚的奖品。通过该项活动,广播体操进入了生活、家庭。一个月的时间后,大部分学生和家庭对广播体操“上瘾”了,养成了做广播体操的习惯。由此可见,生活化的运动活动让体育走进了生活和日常,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拓展竞争性的运动项目
竞争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让生活荡出了令人迷醉的波纹。故而,人人都喜欢竞争,学生亦是如此。良性的竞争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了潜在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建立竞争性的运动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参与体育运动并从中形成真正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例如,在教学“600-800米跑走交替”时,根据600-800米跑走交替的内容,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体育运动项目——甩臂竞走。甩臂竞走的规则:两人一组,600米内,谁先走完且甩动规定次数的手臂即为获胜。由于运动项目具有竞争性,为了个人和团队荣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效内化了600-800米跑步交替的动作要领——双臂摆动协调、呼吸均匀,增强了身体素质。与此同时,竞争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从而由内而外地生发了体育运动兴趣。由此可见,竞争性的运动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兴趣是体育教育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教师要重要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而运动兴趣的培养离不开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变革。故而,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游戏性、生活性和竞争性,给学生一个走进体育、了解体育的机会,感受真正的体育魅力,从而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实现体育教育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曙光.谈培养学生的体育课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7):126.
[2]周健明.论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6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