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也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也积极尝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阅读课程的有效施教。基于此,笔者提出应用媒体创建直观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以及鼓励学生开展合作阅读等策略,浅谈如何有效提升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媒体;问题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提升阅读能力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尽管在当前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已经提出了系列改进课堂教育活动的策略,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制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造成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佳。所以,在向学生教授语文阅读内容时,教师應当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助力高品质语文阅读课堂的生成。
一、媒体创建情境
教育情境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外部环境,但是,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很难透过抽象的文本,促进课堂情境的创建,以至于降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效果。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语文学科的教育氛围向着信息化的方向靠拢,因此,教师能够使用现代媒体技术,转变抽象语文文本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体验文本中的内容,从而提升认知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观潮》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促进课堂中直观情境的创建,从而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先使用多媒体当中的影音资源,向学生播放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让学生基于视听盛宴,由课下的休憩状态转移到学习的状态。随后,教师以包含钱塘江景色的图片作为幻灯片的背景,展开本节课的详细讲解,让学生在图文并行中,维持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对文本中潮涨潮落描写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再将视频播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回顾文章内容中,增强自身的感官体验,完成对本节课的有效认知。
不难看出,在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中,教师使用现代媒体技术,能够促进课堂中直观情境的创建,让学生在融入情境中,提升认知阅读文本的质量。
二、引导问题探究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问题常常用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师生双方沟通思想,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的提出,检验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效果,从而结合学生的反映,给予针对性的课堂教育改革策略,促使学生在弥补不足中,逐步提升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课程的讲解工作中,教师也应当使用问题的形式,构建探究情境,使得学生在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中,逐步发展自身的阅读能力,完成对文本的有效分析。
例如,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中,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对文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是主要教学目的,结合上述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怎样巨大的变化呢?”“结合文章中的内容,以及你的实际生活,你是否感受到了科技的威力呢?”等问题,实现课堂中探究情境的创建。之后,教师让学生围绕文本进行上述问题的解答,完成对《呼风唤雨的世纪》这节课的有效分析。
显而易见,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讲解工作,教师能够使用探究问题的创建,明确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向,从而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三、鼓励合作阅读
从社会对人才提出团队协作的能力要求后,教师就开始将合作活动引入课堂之中,形成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在面对同样一篇文章时,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理解效果,当教师使用合作的形式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能够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情况与同伴进行分享,促使学生在相互交互中,以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文本,提升对文章深度的把握效果。
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教师先根据学生的阅读素养不同,对学生进行合作阅读组员的安排,使得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之间保持互异性。之后,教师向学生设定阅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文章的任务,并让学生针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文章,产生自己的想法。随后,学生在小组中开展交流的活动,并将自己的见解阐述给他人,同时聆听他人的想法,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换意见中,提升认知本节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媒体创建情境,使用问题引导探究,鼓励学生开展合作阅读等策略,都能够促进阅读课程的教育改革,提升阅读课堂的教育质量,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育效果,绝不是单纯地依靠上述活动就可以落实的。因此,在之后向学生讲解语文阅读中,教师也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育模式,并在应用于实践中进行改进,从而在建构完整体系中,实现阅读的有效施教。
参考文献:
[1]刘万武.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华夏教师,2017(24):63.
[2]曹志芳.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