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安
[摘 要]种种原因让不少学生难以有效应对高考散文阅读。为提高散文阅读备考成效,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策略:关注阅读心理,提升阅读质量;明确散文类别,掌握不同类别散文的差异,循类而读,形成定向关注;理清文意,读懂文章主题;关注不同题目类型,把握答题规律。
[关键词]高考;散文閱读;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2-0022-02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不少涉及了散文体裁,并且题材多样,主题新颖,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如有自省类的《窗子以外》,生活感悟类的《我们的裁缝店》,家国情怀类的《相思》,志趣修身类的《挺拔之姿》,怀旧类的《根河之恋》,等等。而面对高考散文阅读,学生往往心存畏惧。从阅卷情况看,该题的得分也不尽如人意。这些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受散文文体特征影响,散文形式自由,表达灵活,主题明确,具有形散神聚的总体特征;二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缺乏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情感意图和写作手法等阅读能力。为此,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散文阅读备考策略,以供教师参考。
一、关注心理,提升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有些时候被片面地理解为“阅读方法”。什么叫能力?能力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既然“能力”关乎“心理特征”,那么,散文阅读的备考,就应包含心理备考。教师要通过平时的反复训练,让学生特定的备考心理稳定下来,这会使学生在一接触到散文阅读时,就能迅速反应,从而极大地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
考试情境下的阅读,不同于平时那种完全可凭个人的兴趣爱好、阅读目的去品味文本的自主阅读,它带有特定的任务。因此,在做题时,学生不仅要有明确的考试意识,还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通晓大意,整体把握并初步判定文章类别;思考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要抒发什么感情,有几个层次,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语言特点如何,哪些语句跟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主题有密切关系。若学生能大致弄清这些问题, 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答题质量。学生如果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阅读文章时就会形成定向关注,而不会不得要领,被文章牵着鼻子走,或者纠缠于文章的某一细节,忽略整体,影响阅读效果。
二、明确类别,掌握差异
散文文体特征独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内容分,散文可分为写人记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哲理思想类散文等。各类散文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写人记事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议论和抒情为辅;写景状物类散文则重在描写说明,也兼有议论和抒情;哲理思想类散文则以议论说理为主。
因此,辨明类别,循类而读,是阅读散文的有效途径。
阅读以叙事为主的散文时则要留心事件的四要素与作者对事件的议论性语句;阅读以记人为主的散文,则要关注描写人物和概括和评价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
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把自然山水、民族风貌等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特征,充分展现它们的风采魅力。而作者之所以写它们,只是为了有所寄托。阅读这类散文,应注意挖掘作者蕴藏在这些描写中的思想感情。
哲理思想类散文, 它与直接发表观点的一般议论文不同,一般以一件事开头,然后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因此,在阅读时,应加强对文中所描述的事件的关注,表述的观点、论述的方法等也不可忽略。
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类别意识,在一定的训练之后,学生要能根据文章题目和文章开头初步判断散文的具体类别,对不同类别散文的特点和要素形成定向关注,只有这样,阅读效率才会提高。
三、读懂文义,回归主题
散文的内容为中心主题服务,主题是建立在文章内容的表达之上的,只要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就能读懂文义,读出文章的主题。要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其实就要从理解文章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概括段意逐步过渡到概括全文内容,进而能够用一句话简要提炼出一篇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文中事件的因果联系、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找出主题所在。
要想把握住散文的主题,还应抓住文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可以是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句,也可以是事件对比、人或物的比较,也可以是环境描写或细节描写等。学生在阅读时应及时圈点勾画,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立场、情感倾向和人物精神品质以及文章所折射的社会环境。抓住了这些关键点,也就抓住了主题的脉络。如2015年江苏卷所选的《比邻而居》中,差不多每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都是概述邻居特征的关键句。在做题时,学生圈点勾画出这些关键句,就能顺利地梳理出文章脉络,而将四家油烟的风格进行比较,便可以分析出这四家人生活风格的不同。在分析风格的基础上,学生应将注意力放到文章的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有这样一个句子:“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在这篇文章中,这句话似乎起了“束”的作用,上文写了四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在结尾进行了一个统一,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中亦有相同性。而解说出这层意蕴,就说明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较好的把握。
在提炼主题时,学生要从正面侧面、表层深层以及点和面等方面进行考虑,要从文章内容出发,不能无中生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散文主题。
四、关注问题,把握规律
依据文章思路,读懂一篇散文之后,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很好地答题,或不会答,或答不到关键点,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相应的答题规律。
句子理解这一类题目,一般要求分析文中含义丰富的或带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要准确把握其内涵,就应将其中的关键词紧紧抓住,并结合具体语境,联系文章注释以及背景等寻找其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双关义等。要想理解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就要撇开表面意思,发掘语句背后的深层内涵。
要想答好有关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问题,学生就要在备考时准确理解并掌握常用的术语,如行文方式有开门见山、作铺垫、承上启下、卒章显志、首尾照应等;表现手法常涉及对比、烘托、象征、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加突出文章的主旨,如象征可使情感、思想具象化,烘托、对比可使主题更突出。
有关首尾段的问题,则主要分两类:一是“为什么这样写”,二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散文开篇的作用或开门见山,或总领全文,或铺垫后文、渲染氛围。分析开篇这样写的好处,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分析其所表达的内容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二是瞻前顾后,分析开篇在结构上的作用。散文结尾的作用或卒章显志,或总结全篇,或含蓄隽永,或升华主旨,一般要从两方面作答: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旨等;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
2018年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姜钢、刘桔发表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指出:“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面对新的高考形势,单靠就题练题是难以适应新高考对散文阅读的高要求的,因为散文阅读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教师应强化对审题和答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的指导,更应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文学积淀,让他们形成自主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接触文质兼美的散文作品,丰盈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优秀的阅读品质,同时,要相信经过不断地练习,学生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散文阅读的。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