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播量对半冬性小麦泛麦11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9-10-14 01:25
种子 2019年9期
关键词:苗情播量苗高

(1.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种子管理站,河南 周口 466001;2.河南省淮阳县鲁台镇农技站,河南 淮阳 466700;3.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周口 466001)

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对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及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性状影响不大[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最高可达15%以上,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在13%以下;播量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均在5%以下,播期对超级小麦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量[2]。播期对产量与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成穗数与千粒重影响较大;播量对产量及成产诸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不同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大,其次为公顷穗数,而对穗粒数影响较小[4]。播期间、播量间及播期播量的相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产量构成三因素有一定影响。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为在适期适量播种时最高[5]。播期和播量及其互作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和播量对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6]。泛麦11是近年来选育的一个多粒多抗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为探索泛麦11高产稳产栽培的最佳播期播量,特进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6年设在周口市川汇区种子管理站试验田,前茬玉米,肥力中等,底施洋丰复合肥(15∶15∶15)25 kg·(667 m2)-1,供试品种为泛麦11,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播期,副处理为播量;主处理:A 1、10/7,A 2、10/14,A 3、10/21,A 4、10/28,A 5、11/4;副处理:B 1、7万·(667 m2)-1,B 2、14万·(667 m2)-1,B 3、21万·(667 m2)-1,B 4、28万·(667 m2)-1,3次重复,主区长6 m,宽4.8 m,24行;副区长6 m,宽1.2 m,6行区,行距0.2 m,常规整地划区,在1重复副区定点1 m双行调查群体动态,分蘖期及拔节期分别调查苗情,成熟期田间调查株高及穗部性状,全区收获计产。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播期密度对个体发育的影响

分蘖期(2017年12月9日)取苗调查,主处理:叶龄随播期推迟而降低,基本上每晚播7 d叶龄少1.0左右;次生根下降明显,A 2少5.4,A 3少9.1,A 4少11.3,A 5少13.6;分蘖下降也明显,A 2、A 3、A 4、A 5分别下降1.2、3.2、5.0、5.9;苗高A 2、A 3、A 4、A 5分别下降0.4、7.0、8.3、8.6;干重A 2、A 3、A 4、A 5分别下降1.1、1.7、1.9、1.1(表1)。

表1 主处理对分蘖期苗情的影响

副处理:随播量的增加,叶龄缓慢下降,处理B 2、B 3、B 4分别减少0.2、0.1、0.4;次生根也下降,B 2、B 3、B 4每株分别下降1.7、2.7、2.9条;分蘖B 2、B 3、B 4每株分别减少2.9、3.7、4.8个;苗高B 2、B 3、B 4分别增加1.4,1.3,1.2 cm;干重B 2、B 3、B 4分别减少0.3,0.5,0.6 g,说明随着密度增加,个体发育变弱,不利于培育壮苗(表2)。

表2 副处理对分蘖期苗情的影响

2.2 拔节期不同播期密度对苗情的影响

主处理:随播期推迟,茎节长呈明显下降趋势。A 2、A 3、A 4、A 5分别下降3.7、5.0、6.7、8.3 cm;单株次生根A 3、A 4、A 5分别降低2.3、10.0、12.2条,A 2略增0.1;单株分蘖A 2、A 3、A 4、A 5分别减少2.7、2.4、1.9、3.1个;苗高A 2、A 3、A 4、A 5分别减少5.8、8.1、8.0、11.0 cm;单株干重A 2、A 3、A 4、A 5分别减少1.3、1.6、2.6、3.3 g。说明播期对小麦个体发育影响非常明显,表现在拔节期推迟,次生根减少,单株分蘖减少,苗高降低,干重减少,特别是10月21日后下降明显,10月7—14日下降不明显(表3)。

表3 主处理对拔节期苗情的影响

副处理:随播量增加,茎节长逐渐增加。B 2、B 3、B 4分别增加0.7,1.5,1.2 cm;次生根B 2、B 3、B 4分别减少1.9,5.6,6.0条;单株分蘖B 2、B 3、B 4分别减少4.6,7.0,7.4个;苗高B 2、B 3、B 4分别增加2.1,4.4,3.0 cm;单株干重B 2、B 3、B 4分别减少1.6,1.6,1.8 g。说明随播量增加,小麦拔节提前,次生根减少,分蘖减少,苗高增加,干重降低,个体变弱。但其变化强度明显弱于播期的影响,说明泛麦11个体调节能力还比较强(表4)。

表4 副处理对拔节期苗情的影响

2.3 不同播期播量对群体和个体性状的影响

主处理:随播期推迟,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延迟3~5,1~6,0~7 d;倒伏面积随播期推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倒伏级别逐渐减小;株高逐渐降低;穗长逐渐减小;结实小穗逐渐减小;不孕小穗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冬前分蘖明显减少,特别是10月21日后,最高分蘖先升后降,10月14日处理最高,10月7—28日处理都较高,但11月4日处理较低;成穗数先增后降,以10月14日最高,10月14—28日处理都在40万以上;穗粒数没有明显规律,但都在40.0万以上;千粒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表5)。

表5 主处理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表6 副处理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

副处理:随播量增加,对出苗没有影响;抽穗略提前;成熟期提前1 d,倒伏面积和级别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株高有增加的趋势;穗长没有影响;结实小穗减少;不孕小穗增加;冬前分蘖、最高分蘖和成穗数都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少。说明随密度增加,对个体发育不利,抗倒伏性减弱,倒伏加重(表6)。

2.4 不同播期播量对产量的影响

主处理:随播期推迟,产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10/7与10/14播期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另3个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10/21播期产量居第3位,与另4个播期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10/28与11/4播期产量居第4、第5位,他们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泛麦11最佳播期为10月7—14日,次适宜期到10月21日,若再晚播会造成明显减产(表7)。

表7 主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副处理:随播量增加,产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以7万·(667 m2)-1产量最高。处理B 1、B 2、B 4差异不显著。处理B 4、B 1与B 3差异达显著水平。泛麦11抗倒性一般,随密度增加,抗倒性减弱,因此生产上宜低密度种植为宜(表8)。

表8 副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泛麦11对播期比较敏感。最适宜播期为10月7—14日,最晚可播到10月21日。随播期推迟,苗期叶龄下降,次生根减少,分蘖减少,苗变弱,成熟期推迟,株高降低,穗长变小,亩成穗减少,穗粒数减少,但千粒重升高,抗倒性增强。

3.2泛麦11对播量不太敏感。最适宜播量为7万~14万·(667 m2)-1,虽然28万·(667 m2)-1也获得较好产量,但不宜在生产上推广。随播量增加,苗期表现为叶龄减少,次生根、分蘖减少,苗高增加,苗变弱。成熟期提前,倒伏面积和级别增加,株高增加,亩成穗增加,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少。

3.3本年度泛麦11最大播量产量仍最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苗情播量苗高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幼年茶树如何定型修剪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