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培森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班主任工作条例》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可见,班主任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盲生的生理缺陷使得其心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作为盲校的班主任,要善于把握盲生的特点,精准地做好盲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 关注校园欺凌现象,
促进盲生身心健康成长
校园欺凌大致分为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等。研究发现,盲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对行为双方尤其是受欺凌者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经常受欺凌的盲生,不仅会出现孤僻、压抑、焦虑、自尊和自我评价下降、厌学等心理问题,还会产生退缩、攻击、破坏等行为问题。由于受欺凌者承受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关注和有效帮助,在经历欺凌事件后可能会自残甚至自杀。近几年,国内外常有校园欺凌事件的报道。班主任如果不重视校园欺凌的问题,或者忽略那些看似不严重的欺凌事件,可能会使事态越来越严重,给受欺凌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为减少盲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促进盲生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明确欺凌的类型。例如,有的盲生会给同学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或对同学说一些羞辱性的话语,此为言语欺凌;有的会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某个学生,此为社交欺凌;更有甚者,会采用暴力行为,进行肢体攻击,此为肢体欺凌。其次,分析不同类型的欺凌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班主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创设某种特定情景,让盲生扮演受欺凌者,体验被人欺凌的滋味,从而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最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欺凌案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告诫学生莫因冲动行为引发不良后果。
二、家校携手共育,形成思想教育合力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学校盲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有的家庭甚至不止一个残疾成员,家长难以开展家庭教育,或家庭教育质量不高;还有的是父母离异后重组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点不统一,甚至方法迥异,令孩子无所适从;还有的家长迫于生计,忙于打工赚钱、养家糊口,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所有这些,凸显了当前盲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作为学校和家庭联系的纽带,担负着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状况、身心发展状况等各种信息的职责,在指导家长做好学生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况且,家长出于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支持,会认真对待班主任提出的教育建议。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协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促进家校形成思想教育合力,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的态度取决于家校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满足家长的合理要求,能够激发他们参与学校思想教育的热情。为此,盲校班主任可在以下三个层次的家校合作中发挥作用。第一层次以交流为主要特色。在学校的一些活动中,如家长会、家校书面联系、个别家长约见等,家长是以“支持者”“学习者”的身份参与的。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和教师的谈话会,针对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思想情况,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提高家校合作的效果。第二层次是人际参与。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会为学校提供志愿服务,或者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校外职业实习指导、特殊技能训练等。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升旗仪式、校门护导、食堂卫生检查、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家长的参与度。第三层次是管理式的合作。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真正调动起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家校信息畅通,达到有效家校共育的目的。
三、抓住契机,培养盲生良好品德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知行合一”。纵观我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都把德育放在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至少要十几年,如果加上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则得二十余年,这几乎占到整个人生的1/4。如果学校德育缺失,可能给学生个人乃至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书匠”,而是育人导师。盲校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是最受学生尊敬的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德育工作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为此,盲校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和抓住德育活动的有效载体,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将过于笼统的要求具体化,使之易于感知和执行;要降低要求,让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要求学生从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珍惜粮食、关爱同学等这些身边的能做到的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通过做好一件件小事,逐渐培养道德品质。学校处处是教育,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每件小事背后都蕴含着某种品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契机,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此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因时因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引导和帮助盲生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来深化思想认识。班主任还要为盲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特别是自觉实践能力,使之持之以恒地践行道德要求。
(责任编辑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