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积宏
【关键词】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情境;教学目标;小组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023—01
随着新课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深化,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教授的同时,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基于此,对信息技术在培养农村寄宿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介于6~12岁之间,其认识能力、智力发展也还不够成熟,如果老师在开展教学时一味地对着书本展开,不仅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针对一些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为学生导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内容,也能够对课堂所要教授知识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生动、有趣的情境也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积极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构建能力
老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积极学习情境;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其中。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对每个小组明确划分学习任务,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小组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由小组长对各自成员分配任务,对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也能够在小组合作和讨论中进行解决。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分类和整理”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积极学习情境,通過将学生喜欢吃的水果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水果不同颜色对其分类和整理。学生在观赏图片以后,对所展示水果的颜色、类型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再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和明确每个人的任务,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借助信息技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多,仅仅仰赖于老师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还不够,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同时,在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和实践操作课堂教学比例分配上也要保证科学和合理,在对基础知识开展教学时,老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图文有效联系起来,以增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组织学生实践操作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在学生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后,让学生自行操作,最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操作效果进行评价,针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提出行之有效方法助力学生有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如在对小学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听到的声音进行播放,并且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组织实践操作,由老师对实践操作仪器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由学生自行操作,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专项能力
在对农村寄宿生核心素养培养时,由于每一位学生兴趣爱好不相同,自身优劣势也有所差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获得个性化发展,就要求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贴合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为学生开设一系列兴趣活动,在培养学生专项能力基础上,推动学生更进一步发展。
一些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电子游戏,为了贴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老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画面设计、动画制作等视频,然后组建兴趣小组,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到其中,促使学生学习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学生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有所提升。
在培养农村寄宿生核心素养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同时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其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且锻炼和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农村寄宿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713) 研究成果)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