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的双相障碍最先出现的症状为抑郁,所以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延误了治疗。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特别重要。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患者患病后心情犹如过山车,一时情绪高涨亢奋,一时低落悲伤。虽然不能被治愈,但是使用音乐治疗可以稳定患者心境,从而降低患者发生过激行为的可能性。
关键词:精神类疾病;双向情感障碍;音乐治疗
一、如何正确地区分抑郁与双相情感障碍
(一)双相障碍和重性抑郁的病理表现和外在表现
双向障碍区别于单项抑郁,二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它是包含抑郁及不同狂躁程度且可能包含各种因素的混合发病特征的一种精神类病症,很难治愈。重性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的症状有明显的体重变化和自杀观念,必须每天都进行观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抑郁心境。在儿童或青少年身上心境可能体现出易激怒,而不是悲伤。在此同时,个体必须经历至少4种额外症状,思考、集中注意力或做决定困难;反复思考死亡,具有自杀观念,或自杀计划或企图;食欲或体重、睡眠和精神运动性活动的变化;精力不足;无价值或内疚感。为了判断是否为重性抑郁发作,必须和个体发作前的状态进行比较。
(二)如何区分重性抑郁与双相2型障碍
双相2型障碍的基本特征是临床反复出现的心境发作,由一次或一次以上重性抑郁发作和至少一次轻躁狂发作组成。重性抑郁障碍至少持续2周,轻躁狂发作必须持续至少4天,以符合诊断标准。该障碍通常以抑郁发作开始,直到出现轻躁狂发作,才能被识别为双相2型障碍。许多个体被首次识别出轻躁狂发作之前,经历了若干次重性抑郁发作。重性抑郁障碍在临床上是一直保持着情绪低落等症状,双相2型障碍后期会有轻躁狂发作的症状出现,共同特征是具有冲动性,可能导致自杀企图和物质使用障碍。冲动可以来源于同时存在的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以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关注患者是否除了重性抑郁障碍外,是否还有轻躁狂的症状出现。
二、音乐治疗的应用范围及治疗方法
(一)音乐治疗在各领域的应用
音乐治疗在近年来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欣赏领域,被广泛重视和加以研究。音乐治疗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到儿童病领域,比如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儿童孤獨症、学习障碍等。在老年性疾病有脑中风的音乐治疗、老年痴呆症及阿尔茨海默病、临终关怀等。在精神科疾病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比如精神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音乐与医疗的有机结合在人类的发展当中,必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界对音乐的更加重视,音乐治疗必将会被发掘出其应有的功能。
(二)音乐治疗在精神科治疗中的方法
精神科的音乐治疗方法很多,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缓解病人的焦虑和不安情绪,而轻音乐的放松恰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一些集体治疗中的即兴演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我,重塑对自我的评价。可以通过倾听音乐并进行探讨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的同时,做到对其情感的表达。通过相互交流,摆脱患者以往在医院环境下的心理创伤,转而寻求一种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达到放松心情,通过对音乐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做到良好的语言交往和合作。
三、音乐治疗缓解双相情感障的应用方式
(一)被动接受法
被动欣赏的方法学界叫作接受式音乐治疗,又叫聆听法。对于音乐治疗,也可以说成是音乐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被动接受的作用,视觉可以遮挡,但听觉无法掩盖。所以,可以通过长期的音乐聆听,调整被治疗者的身心,进而实现治疗的目的。目前,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族人群,他们有各自传承的文化,音乐与各地文化的结合各具特色,所以音乐治疗的发展和应用在各地也有不用的程度。
(二)主动表演法
主动表演法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音色的种种表演,实现对被治疗者的同化。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利用音色、和声等要素,来实现被治疗者参与集体活动,进而通过集体活动,如舞蹈、歌唱等等,帮做患者通过良好的音乐体验及想象,创设一定情景,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情景中被感染,而且可以加强患者的交流能力。通过心灵共鸣,抒发宣泄情感,也可以达到重塑自我目的。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治疗随着时间地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音乐与医疗的有机结合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临床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对音乐的更加重视,音乐治疗必将会被发觉出其原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丁宁,刘国荣.音乐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4(18):56.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曾钰,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