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适能课程内容体系的思考

2019-10-09 04:22徐瑶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体育游戏

徐瑶

摘  要:学前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初始阶段,依据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提出构建以幼儿体适能课程内容体系的思考,皆在为学前时期体育活动注入活力,本文以基础动作技能为核心,有效教学组织体系为引导,适宜的体育环境为依托,运动规范意识和规则教育为典范来打造适宜的本地化幼儿体适能课程。

关键词:幼儿体适能  课程内容  基本动作技能  体育游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126-02

学前教育是人生学习教育的起始阶段,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逐渐认识到孩子“动商”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流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和谐发展[1]”。将“体”放在全面发展的首位,凸显了体育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幼儿阶段形成良好的运动发展水平有利于今后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012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必须保证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h,并将幼儿学习与发展细分为五个领域,其中健康领域要求拥有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同时该指南专门针对动作发展提出与年龄段相匹配的技能要求[2]。因此健康领域必须依托运动这一平台,借助于游戏化体育活动媒介来实现。然而指南在动作发展方面只给出了年龄段相对应的技能要求,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因此本研究以幼儿体适能为模型,尝试构建幼儿体育活动内容体系。

1  幼儿体适能课程的目标定位

1.1 重视环境创设,激发内在兴趣与动机

我国有调查表明,“67.5%的教师能认识到环境对动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对于环境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环境方面,比如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等,而仅2.4%的教师给予精神环境一定的关注[3]。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第三版)》指出:不管发展水平和技能水平如何,所有的孩都在适宜的水平上接受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而不是失败感,以此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进其内在动机[4]。充足的器材、广阔的场地和充分的练习时间,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成人后的运动技能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精神环境作为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练习机会、指导和鼓励上对幼儿动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公平的运动参与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通过活动中的具体展示,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因此教师是必要因子,因为有了教师的指导,幼儿才能形成娴熟的基本动作技能。此外研究表明经常受到鼓励的幼儿活动兴趣更浓厚,活动能力也越强[3]。

1.2 培養良好品质,促进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体适能课程要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增强幼儿的体质水平,通过幼儿的模仿、运动、交往、娱乐、情感等多种需要,满足幼儿在个性发展、表达、沟通等心理发展的需求,教师通过在课程内容中的具体实施,体育游戏难易程度的调节,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相互帮助、合作共赢的品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力,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承受失败的不气馁,学会接受成功的不骄傲,建立良好的健康心理状态,在体育活动中让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素质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1.3 适宜性的评价机制,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处于生长和身心发育的快速阶段,教师在评价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发展性评价,创设真实的评价环境,进行纵向观察汇报幼儿的进步。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细致地观察并准确地判断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给予对其表现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优势与不足给予激励或者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创设的评价环境一方面要活跃运动氛围,另一方面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再一方面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身心特点,才能有利于幼儿掌握基本动作技能,才能有效评价教学效果。

1.4 内容与形式游戏化,保证运动趣味性和锻炼性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体育活动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能够吸引幼儿的参与,同时游戏化的体适能削弱了体育竞技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因此体适能课程内容与形式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化形式和内容。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可以依据幼儿的体力、智力、接受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兴趣进行规则复杂程度、操作难易程度来进行调整,一方面保证运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调节幼儿活动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达到锻炼的效果。

2  建立幼儿体适能课程内容体系的方向

2.1 以基础动作技能为核心

基础动作技能是许多运动、竞赛和终身身体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包括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幼儿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是有效完成动作的基础,并且是探索环境、获取关于周围世界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幼儿通过掌握基础动作技能,形成一个个单独的爬、接、抛、投、挥打等动作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长发育,会对所掌握的基础动作技能进行重组,形成更为协调的动作组合以及动作熟练度,从而得出特定的动作技能发展序列。研究表明:3~8岁的儿童形成多种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这些基本动作技能的基础将使儿童在动作反应中有更多的选择,为她们的动作表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5]。因此在幼儿阶段发展基础动作技能是体适能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它对成年后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运动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也为专门的动作技能学习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以有效的教学组织体系为引导

3~6岁的幼儿还不具备完全的自我发展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幼儿健康维持和促进成效的优劣,其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组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者指导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与方法,不同的运动活动方案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会对幼儿体育学习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一方面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体育素养和指导技能的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手段与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并使其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养成积极锻炼的生活习惯。

2.3 以创设适宜的体育游戏环境为依托

合理适宜的体育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运动空间和和谐的运动氛围,充分满足幼儿对体育运动参与的需要,满足幼儿学习运动技能的需要,满足幼儿情感培养与沟通的需要,促进儿童运动能力的协调发展,促进儿童社会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作为环境创设中的物质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发育、参与程度以及锻炼效果,在课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体育活动中所需的运动器材,通过购买以及自制各种适宜的器材和运动设备满足幼儿对器材的需求,注重器材的趣味性和色彩性,调动幼儿的运动参与,通过不同大小、重量的器材满足不同幼儿对运动的需求,同时能够根据活动内容和不同阶段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而变化。作为环境创设中的另一重要环节就是精神环境,教师应欣赏幼儿在各自技能水平上的自我表现,提供在不同条件下反复练习各项技能的机会,提供多项有助于增进幼儿快乐、自信的情感体验以及良好自我概念形成的项目,避免过于竞争化的比赛活动,接纳所有幼儿的运动表现,给所有幼儿一个公正、公平的运动参与机会。

2.4 以运动规范意识与规则教育为典范

体育运动是规则性的活动,它要求参与人在规则范围内进行竞赛,幼儿阶段对规则意识认识不够,他们需要通过社会交往来认识社会规则,通过在社会群体活动中认识和强化规则意识,在社会群体活动中进行规则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逐渐开始学会区分社会规则,对规则的概念理解也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开展随之进一步深化,对规则的遵守和执行由教师的提点和引导逐步由他律转为自律,从而内化为自身要求,当规则意识逐渐成为内在要求时,會主动去影响周围的人。因此从小在运动中进行规范意识和规则教育有利于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也有益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

幼儿体适能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以心肺耐力、肌力和肌耐力、柔软素质以及身体成分为基础,通过基础运动技能为核心,有效教学组织体系为引导,适宜的体育环境为依托,运动规范意识和规则教育为典范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打造,以此来满足幼儿阶段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为成年后的运动技能水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幼儿发展广泛的基本动作技能,为他们的终身身体活动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htm.

[2] 教育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

[3] 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133-140.

[4] 程妍涛.美国《3~5岁儿童运动课程的适宜性实践》的内容、特色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6(3):161-166.

[5] 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庄弼,任绮,李孟宁,等.幼儿体育活动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11):64-70.

[7] 罗平,张剑.美国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概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86-90.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体育游戏
走向学科育人
付费买课 还要细思量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