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
【摘要】创新创业已成为广西新经济增长热点,其中,广西高职院校发挥自身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优势,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培养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但在实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中,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缺乏实践等问题。本文立足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教育改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存共生。在国家出台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政策下,广西高职院校积极实施和开展双创教育,发挥大学生勇于冒险敢于创新的优势,培养大学生的“创客”精神及能力,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开放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优化、改善公共服务能力等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鼓励创新创业成为广西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广西与东盟国家有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进入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广西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举全区之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一带一路”门户的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新一轮开放中更加突出。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原则,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广西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广西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将大众特别是高校人才群体创新创业打造成为广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柯l生改革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优势
第一,具备鼓励政策,引导创新创业。《实施方案》中指出,加大《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人事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桂人社发[2017]22号)等政策执行力度,激发广西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激励专技人员创新创业。
第二,新经济迅猛发展,创新创业机会多。在广西“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少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跨国产业园区、双创示范基地在广西生根发芽,市场平台聚流成海,人才需求大大提高,为高职院校人才创新创业的萌芽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地。
第三,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向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广西突出产业密切相关,如制糖、汽车、机械、有色金属、旅游和水产畜牧业等行业。
尤其是针对服务贸易业侧重于中国与东盟经济信息一体化、项目供需和对接、企业和产品供求等,不少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小语种、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等服务贸易领域专业。
第四,工学结合的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颇具特色。2016年,广西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区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围绕广西“14+10”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以专业对接产业发展为主线,引导学校面向产业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企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是广西创业教育建设的一个亮点。
第五,创新创业规模以小微企业为主。小微企业具有资金投入低、风险低、门槛低的特点,具有专业限制小、学生创业余地大、创业时间地点灵活等优势,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基础和广西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尽管广西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有了不错的尝试,但仍存着“实践环节训练较少”“偏重政策宣传和行业资讯传递”“不注重创新思维和意识培养”等问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必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双创教育要紧扣“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元素有机结合
在许多高职院校,创新和创业教育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只与一些经济类学科挂钩,所注重传授的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技巧与能力,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内容还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將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打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组成了框架,却缺乏了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的问题,创新与创业教育应纳入专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将创业基础作为一门单独教授的课程,而应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基础上,发掘学科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更多与专业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授课,不仅要突出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兼顾创业类知识普及和技能实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创新创业活动。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必须注重教学任务、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设计。有必要实现专业教材的创此案创业模块化重构,强调问题导向、情境设计和任务驱动。要结合专业课程的改造,以专业项目完成为主导推动创业实践转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能够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检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模式要体现“练”,打造“校内校外+产学合作”实战模式
高职教育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需发掘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化产学合作培养体系,拓展学生的实操演练平台。
在校园里,力求为学生打造更多创新创业资源。例如,支持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协会、俱乐部等组织,鼓励学生发明创造;开展各类技能竞赛,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邀请优秀的创业校友和校企合作企业技术管理人才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建立创新创业人物示范引领的论坛机制:开展创新创业模拟仿真实训活动,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在校园外,拓展创新创业型校企合作教学平台。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工场、创业训练营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校企合作培养新模式,打造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场所。将课内专业课程的讲解移至课外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处于生产一线环境中,在生动的实践氛围中更易于萌生专业创意,基于专业知识产生更多创新产品设计和业务服务。此外,可将创客空间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创客空间建设与导师的研究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既实现功能兼顾,又能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
(三)师资引领要突出“导”,打造“校企协同+专兼结合”导师队伍
建立“撒下创业种子课程教师孵化企业导师催化一形成创业苗圃”师资引导链。在现有“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创业指导”三类师资队伍的基础上,通过选派教师赴众创空间、创业示范基地、优秀企业挂职锻炼和校外科技创业专家约请授课等培训途径,从理论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为教师学习机会,提高创业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引导能力。同时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在双创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创业机构经理人、校外兼职创业导师、中青年创业英才、创业成功的学子等途径,引进多元跨界精英导师团队,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力。通过导师的实战指导和言传身教,满足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需求,有利于找准自身创业发展定位和明确职业规划,在实践经验中掌握双创实操技能,提高学生在双创核心竞争力的含金量。
(四)教学质量要注重“评”,发挥市场对教育效果的反馈作用
广西高职院校以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仍旧局限于期末考试,或者通过老师、专家对学生的一些创新创业活动指标打分来确定,很难对学生能力形成有效的评判。因此,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可考虑引入“项目教学”到专业教学中。也就是说,由学生团队共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创新创业项目,让他们全权负责项目策划、商业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执行及最终评价,而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把关的作用即可。以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引线,考察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业的现实转化能力,完成项目任务即教学,教学即完成项目任务,可尝试建立以企业评级、社会评价为主导,以自评、互评为辅的教学评价模式,注重创业市场对教学质量的督导与评估,接受市场的反馈,能动态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成效和问题,实质上对双创教学实施具有反馈和调整作用。
总的来说,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立足院校本身的办学特色、教学目标、人才培养定位,主动在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导师团队、教学质量调整改革路径,构建契合广西经济发展趋势的双创型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为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输送更多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