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生涯中,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是对英语发展的重要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英语兴趣和学习习惯在此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也决定了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能否在以后良好的英语教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出现能够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围绕着微课和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探究,并做出了一些策略分析。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徐佐,江苏省徐州市徐州三中云龙实验学校。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能够发挥着重大的效果。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可以以视频为主要手段,进行知识的传输。微课由于其微性,里面具有较明确的知识点。其以微为特点,来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新体系。
1.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如今的教学改革之下,教学活动都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新的创新。就目前初中英语课堂现状来说,部分依然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多以教材作为教学的对象,对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学生只能在这种环境下对知识进行接受,使得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较被动,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之中,由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使得课堂气氛得不到提升,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这是目前在英语授课中所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因为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的学习机械化的进行,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仅能满足于试卷中的应用,而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提高。这会对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带来负面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够高涨。
1.在新课程导入中开展微课教学。课中导入微课教学的成效是否成功,决定了在课堂中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的有无,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微课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英语课堂之中,可以根据本讲课堂教学内容,在微课中加入一些新颖的想法。在课堂中向学生们所展示,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专注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的形式了解课程内容,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索。比如,在进行
2.在知識巩固时开展微课教学。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完英语的学习之后,可以在微课中进行本节课的知识复习。由于微课的便捷性以及其重点的突出性,学生可以较为灵活的应用其进行知识的巩固。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自行有效的设计微课资源,保证其质量所在。然后将精心设计好的微课资源,通过网络发送给学生,然后让家长监督学生,在课下进行微课的学习。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一些课堂以外的相关拓展知识。这样有便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 International charities>这节课中,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得以对国际慈善机构的相关内容更加充分的了解。然后老师要能够掌握课堂的发展方向,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然后能够适时的引入提前设计好的微课资源视频之中,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学习的主要重点,且能够及时地进行总结梳理,老师可以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在知识难点、重点讲解时开展微课教学。在进行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步骤,要保证能够使学生对重难点进行及时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增加其自身的成就感。因此,在重点、难点的知识传授中,适时地引入微课,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老师在备课的设计中要突出其主要的重点,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理清学习思路,能够对重点、难点进行及时地掌握。微课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其展现形式比较直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理解。在进行微课教学中,其所能够采用的资源是具有无限性的,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微课资源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得到其适应发展阶段的微课资源。比如,当在进行《Past and Present》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对arrived、married等词汇进行对学生传授时,可以先将这些单词的原形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在同学们对他们的实际意思进行学习掌握之后,然后再逐渐的引入过去式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也更好地分层次地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和吸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随着当今时代的迅速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模式的积极创新,否则将无法满足当今教学的新形势。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创新和现代化教学的新模式,能够确保学生进行有效的资源利用,其具有便捷的功效,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老师的教学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必须积极支持微课的发展,使其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发挥巨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珺筱.微课在初中英语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广场, 2018,06:134-135.
[2]钟莉莉.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