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君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一题多解;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68—01
一题多解主要指的是在课堂上针对同一道题目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没有重视一题多解,忽略了一题多解的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用一题多解,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虽然有些后进生对学习有兴趣,也肯花费时间去学习,但是学习的能力一直无法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储备信息,同时也不会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后进生的学习成效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到,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引导他们,并且耐心等待.后进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他们可能会在进退中反复,因此,教师还应该摸清他们的底细,坚持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不放弃、遇事不急躁、持之以恒的精神.
如,假设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这道题对于学困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掌握两至三种简单的解法,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选择自己能够掌握的解法.
解法一:假设较小的一个奇数为x,则另一个数为(x-2).由此便可列出式子:x(x-2)=323,最终解方程可得x1=17,x2=-19.由此便可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解法二:假设两个连续奇数为(x-1)、(x+1),那么就有(x-1)(x+1)=323,解之得x1=18,x2=-18.最后可得x1-1=17,x1+1=19,x2-1=-19,x2+1=-17.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二、巧用一题多解,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很优秀,但是一进入初中阶段,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就一落千丈.对于中等生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恰当.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对后进生、优等生的关注度远远高于中等生,并且潜意识中已经养成了对中等生管教不严格的习惯,认为只要让他们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同时,在班级中,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是极其容易被忽略的,且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这所有的一切因素,都是中等生成绩不够理想的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数学题中一题多解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多种解法,从而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
如,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鹌鹑蛋,一共花了9.25元;若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鹌鹑蛋则需要花3.20元,假若只买一个鸡蛋、一个鸭蛋、一个鹌鹑蛋,需要花费多少钱?
解法一:假设买一个鸡蛋、鸭蛋、鹌鹑蛋分别为x、y、z元,则[13x+5y+9z=9.252x+4y+3z=3.2]x=0,则原方程可化为,[5y+9z=9.254y+3z=3.2],最后解得[y=0.05z=1],由此便可得出x+y+z=1.05.
解法二:若y=0,则原方程可化为[13x+9z=9.254y+3z=3.2],解得[y=0.05z=1],由此便可計算出x+y+z=1.05.
在解这道相对复杂的题时,教师通过教中等生前面两种相对简单的解题方法,让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知识,从而学会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最后解出方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能不能再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够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让中等生不断突破自己,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一题多解,提高优等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班级、每门学科都有一些优等生,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习惯好、特别自信.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关注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部分学生掌握知识、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有效带动全班学生共同进步.而一题多解为优等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能促使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最主要的是:培养了这部分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