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成荫 郝亮
[摘 要]“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沉睡的状态不利于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与渴望、对家国昌盛的责任与担当、对人类进步的追求与实践的原生理想信念,但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催眠”效应和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全面造成的“困倦”体征,使其理想信念陷入“沉睡”状态。高校应该通过强化政治理论教育、锤炼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校园内涵文化等路径唤醒“佛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关键词]“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唤醒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129-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多元文化的跌宕碰撞,高校中的“反对派”虽不多见,但“旁观者”或以“旁观”态度对待身边事物的大学生却似乎越来越多。“佛系”作为一种亚文化在被热议和传播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内心写照和生活缩影:面对机遇挑战不争取,遇到困难挫折不坚持,涉及身边事物不关心,对待是非成败不在乎,在上课、考试、就业、生活中表现出一种“不争不抢,一切随缘”的消极态度,通过多年教育树立起的理想信念陷入了一种“沉睡”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中国青年共同的时代主题,而“佛系大学生”自我悬置的思想行为状态显然不利于他们成长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因此,挖掘“佛系大学生”原生理想信念的构成,剖析“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沉睡”的原因,探索“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唤醒的有效路径,对于学生成长、高校建设、社会发展及民族复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佛系大学生”原生理想信念体系的构成
原生理想信念是指大学生在成长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树立和养成的理想信念及政治素养,也是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政治基础。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下,接受过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长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自然会树立起具有一定特点的原生理想信念。“佛系大学生”处于沉睡状态下的原生理想信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个人层面: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与渴望
人们都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懈奋进的动力源泉。从个人层面上看,这种对自我发展的需求与渴望以及与之匹配的思想品质是大学生原生理想信念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第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讲究“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这种修身正己的理念不仅仅是中国文人一贯的求学态度,也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秉承的价值追求。第二,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迅速崛起和日益强盛的新时代,享受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果,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自身发展的渴望也空前强烈。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勤学苦读、励志奋斗的优良品格。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然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基础,并以此为根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与成长成才。
(二)民族层面:对家国昌盛的责任与担当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精神脉络,是实现民族发展繁荣的内在动力,是仁人志士奋进不息的追求愿景,也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志趣与胸怀。从民族层面上看,这种对家国昌盛的责任与担当以及由此产生的认同、自信与热爱构成了大学生原生理想信念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一,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在民族危难之际,在祖国需要之时,能将广大国人凝聚起来积极为国献身的精神力量。第二,“中国梦”是青年一代的伟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新时代大学生共同的时代主题。大学生应当满怀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对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三,当今国际社会形势日趋复杂,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正发生深刻变革,大学生需要也必须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对祖国报以深切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报以充分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报以高度的自信。
(三)世界层面:对人类进步的追求与实践
实现全球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多元文化的融会交流,追求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主题。从世界层面来看,这种对人类进步的追求与实践以及全球化的视野与格局,构成了大学生原生理想信念体系中更深层次的境界。第一,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从来都不局限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无论是中式哲学思考对人类思想领域的探索,还是传统发明创造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抑或是“一带一路”战略对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促进,为全人類的发展而上下求索是仁人志士一贯的高层次追求。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并希望各国青年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要有更高远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胸怀,努力争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第三,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人才国际化的发展大潮,更加需要大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和世界格局。也只有具备全球化理想追求的新型人才,才能实现与新时代的对接,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
二、“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沉睡”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而系统的,所建立起来的原生理想信念体系是立体而科学的,然而社会环境的飞速变革以及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都深刻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佛系大学生”习惯用看淡一切的姿态回避多种现实问题,这种表象下掩盖的是面对选择与困难时的迷茫与软弱。造成其理想信念陷入“沉睡”状态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外在原因: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带来的“催眠”效应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日益繁荣,时代进步的巨大利好也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催眠”效应,这是造成“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陷入“沉睡”状态的外在原因。第一,近年来中国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累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不再需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来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大学生的奋斗欲望和对改善物质条件的渴求程度比前几代人显著降低。第二,在当代社会基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同时,人们的综合社会压力却较以往有所增大,房价、户籍、教育、医疗、社会竞争均成为青年一代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一部分年轻人随之产生了“与其要很努力才能过更好的生活,还不如轻松一点过普通的生活”的消极心态。第三,随着信息技术及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许多消极浮躁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自嘲、调侃和幽默的粉饰下,影响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思想行为,使不少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产生了消极回避的心理。第四,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地发展和变革之中,某些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凸显,一些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行为和现象,在媒体作用下被放大呈现出来,冲击了大学生原有的思想基础,降低了大学生对原生理想信念的信仰程度。
(二)内在原因:身心发展不够全面造成的“困倦”体征
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日趋成熟、价值观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不断稳固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成长环境、发展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少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够全面,有着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困倦”体征,这是“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陷入“沉睡”状态的内在原因。第一,当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缺少理性认知和思考。他们的爱国热情高涨、报国之志急切,但其理想信念体系的形成较多依赖于感性冲动,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辨,这样的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客观条件变化的影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难以保持坚定性。第二,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独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和处理问题,自我意识较强,但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相对较弱,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往往停留在较低、较弱的层次,缺乏高站位、大格局的视角。第三,当代大学生独立应对挫折的经验和正面解决困难的能力仍不够强。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可供选择的机遇增多,正面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相对降低,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直面挫折的机会与攻坚克难的勇气略显不足。第四,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文化甄别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仍处于成长成熟期,面对多元复杂的文化形式、纷繁复杂的文化内容,更倾向于接受娱乐性、传播性、快销性的载体和内容,而对传统的、严肃的、有一定深度的文化信息不够敏感。
三、“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唤醒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而唤醒“佛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需要一个理性认同、情感激发、实践行动共同作用的综合机制,这就既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也要激发大学生原生的家国天下理想抱负,同时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唤醒“佛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去探索。
(一)外部路径: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性认同感
外部路径主要指在外部通过教育的方式向学生讲清、讲透、讲好先进思想,增强学生对理想信念深层次的理性认同感。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的定位与方略,深刻学习共产党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智慧,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忠于信仰忠于人民的精神与作风。第二,以“中国梦”指引大学生的奋进方向,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鼓舞其民族复兴信心,锻炼其实践创新能力。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格,引导大学生在爱国教育中提高站位,在敬业教育中学会担当,在诚信教育中养成品德,在友善教育中塑造情怀。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确保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度、准确度和深度,才有可能确保学生学懂、弄通、做实,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从而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性认同感。
(二)内部路径:锤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向往崇高理想的内在动力
内部路径主要指通过大学生管理的综合方法与手段,全面锤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第一,锤炼大学生的身心素质,通过课程、讲座、辅导、活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重点加强大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应对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二,锤炼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青年一代实现抱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备的能力,通过竞赛、培训、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学扎实,并创造性地运用在实际实践中,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第三,锤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題的多种活动,为大学生搭建综合发展的平台,引导大学生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加强大学生对是非道德的判断能力和对纷繁多样文化的鉴别能力。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基地,要用活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多个抓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追求崇高理想持续的内在动力。
(三)侧面路径:塑造校园内涵文化,引导大学生对高尚志趣的不懈追求
侧面路径主要指通过塑造校园内涵文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在目标、内容、规律上的一致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广大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志趣情操。第一,塑造“立远志”的向上文化。志不强者智不达,要鼓励广大大学生志存高远、艰苦奋斗,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意志坚定地为之奋勇拼搏。第二,塑造“求真知”的治学文化。知识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价值、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最有力武器,要营造求真创新的学习氛围,引导广大大学生认真学习、扎实学习、深刻学习,学得真知识、练得真本领。第三,塑造“做实事”的务实文化。君子强学而力行,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强盛都是在点滴的奋斗中实现的,要营造好实践出真知的做事氛围,引导广大大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绽放青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塑造阳光向上的内涵文化,努力让大学校园发展为有利于学生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的文化沃土。
四、结语
针对“佛系大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关键在于“唤醒”而不是“重塑”。“唤醒教育”能更高效地利用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受教育的成果,更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能更加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作为一种亚文化,“佛系”这一标签很快会被其他新兴的文化标签所替代,但其背后折射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理想信念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高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更多体系,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EB/OL].(2017-10-30)[2018-11-1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30/c_1121879572.htm.
[2] 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2):10-13.
[3] 梅萍,罗佳.“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困惑与引导:兼论学习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论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12-15.
[4] 姜益.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论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钙”[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12):32-36+86.
[5] 陈超,姜华.新时代境遇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态势与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5-68.
[6] 蒲清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8(2):18-23.
[7] 周强,黄发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132-134+143.
[8] 章康龙,赵远远.谈大学校园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互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32-33.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