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 章洁
[摘 要]在新工科视域下,对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课题组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通过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打造“平台-模块-专业实践”实验实践平台,搭建开放性、多元性实践活动载体,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新工科;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10-0008-03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办〔2018〕14 号文件《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说明的通知〉》。该文件指出:为更好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正确、社会责任合格、理论方法扎实、技术应用过硬”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色[1]。因此,应以实际应用为引领,职业需求为目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为抓手,将工程教育理念贯穿于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改革和优化其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提升和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且可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急需一大批专门服务于产业升级需求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卓越人才的要求,这对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高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为了满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对具有较突出的专业及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建立的学位类型[2]。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更强调其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达成度成为衡量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典型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主要有3种[3]:(1)多元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旨在充分发挥高校、企业、政府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2)阶段式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夯实理论为前提条件,将培养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在高校和实践单位完成。(3)螺旋式提升培养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由初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培养。这三种模式虽然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上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一)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雷同
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由来已久,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逐渐形成与学术型研究生平分秋色的局面[4]。尽管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明确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也就此颁布了相关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对工程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要求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成熟以及师资力量的限制,高校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照搬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从而导致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与学术型研究生趋同,进而造成培养的区分度不明显,影响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专业实践环节在执行和落实上不到位
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主要聚焦于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然而,在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实践环节相对弱化。实践制度的不完善,评价标准的缺失,企业导师的缺位,科研项目、竞赛培训、实践基地、师资力量等碎片化特点明显,使得实践教育形式化突出,专业型研究生通常在这个环节处于游离状态,进而导致专业型研究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难以满足其未来职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国家倡导产学研的今天,这个现象尤为突出。
(三)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度不高
专业型研究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于多种考虑,如评定奖学金、获取既定的学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被动地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而不是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为目的,没有好好打造自己的硬实力,故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形同虚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融合,处于各自搭台唱戏的状态。
因此,重新打造适合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促进其未来职业潜在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工科视域下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016年,为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及适应国际竞争形势新变化,新工科应运而生。新工科的提出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方向引领,对人才的培养从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转变为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工程领导力以及家国情怀[5]。因此,依据这种变化,我们探索和实践了适合地方院校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实践-研究-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为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打造模块化、协同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工程教育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重构“基础-实践-创新-社会”能力培养体系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学位办〔2018〕14 号文件的指示精神,为了落实专业与创业相互渗透、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我校面向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要求,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明晰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定位,突出培养特色,重构能力培养体系。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方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校“气电结合”(气象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同时,为适应新时代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围绕气象装备研发和保障、机器人、微电子、通信等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重构了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遵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的内在逻辑和相关特性,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设置了“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课、专家講座和工程实践”5个类型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学位课体系除开设英语和政治理论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工程伦理课程。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在面临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根据工程伦理的相关理论和原则做出合理的、符合伦理道德的判断,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最大化。基础理论课体系旨在进一步夯实和强化学生从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所必需的数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如随机过程及应用、矩阵理论、数值分析、信号检测与估计、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进而构建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所必要的知识结构体系。专业技术课体系则是依据专业型研究生的不同兴趣需求和研究方向而开设的个性化课程,如机器人学、气象探测技术、综合设计(硬件)、综合设计(软件)等20余门课程。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关课程,进一步加深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些课程在讲授时均要求设置该领域前沿的企业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商业模式等内容,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课程中,其教学方式也采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专家讲座体系中,每年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学科前沿或者工程项目讲座,研究生可了解当前社会具体的技术需求和发展,以拓宽视野。工程实践体系是提升专业型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共设置了6个学分,专业型研究生或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或参与指导教师的工程项目应不少于1年的实践时间。在这个环节中也会进一步融合市场营销、财务预算管理、机会识别等进行商务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