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岗
近年来,全国各地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显得比较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特别是在让学生理解作文的社会意义,激发他们的作文动机,以及对他们进行作文能力的整体化训练方面,涌现出大量的教学实验和经验总结。但是这些实验和总结主要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的,相对来说,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改革仍然是个薄弱环节。在学习了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和教学理论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湖南省凤凰县箭道坪小学“童话引路”的教改经验之后,我深感要使小学低年级的作文教学有新的突破,必须在作文训练上实现四个转变。
一、变写话训练为写文章训练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说出来的是口头语言,写下来的就是书面语言;说得好就一定写得好。这是不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别。当然,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必要条件。从语言发展的顺序来说,口头语言的发展走在书面语言的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再说小学低年级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在将思想写出之前须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发挥作用,即将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因此在一、二年级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但是必要条件不等于充分必要条件,说得好未必写得好。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本质的差别。书面语言是在交谈者不在场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它必须是独白语言,只能用语言手段来表达信息的内容,并且运用视觉符号。而口头语言是交谈者在场的情况下,在直接交际的情境中产生的,它是对话语言,可以用非语言手段(如动作、声调、脸部表情)来表达信息的部分内容,并且运用听觉符号。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从产生语言功能的心理本质来看,书面语言是完全不同于口头语言的另一种过程。书面语言是语言的代数学,是有意的、自觉的语言活动中最困难、最复杂的形式。”根据许多语言心理学家的研究,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下述四项参数的值上有重大差异:一是情境率,即情境成分的数量除以省略和代用成分的总数;二是词语的不重复率,即语言表达中不重复的词的数量除以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三是鉴定率,即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词语数除以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四是积极率,即语言表达中动词的总数除以语言表达中词的总数。简言之,真正的书面语言是上下文一致(即情境成分很少)、词语丰富、能很好地反映客观事物质量特征和积极面的语言,它同口头语言有明显的差别。1983年,摩尔多瓦共和国心理学家B.列乌杜斯和E.涅枯列曾对莫斯科146学校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进行了一项诊断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差别的实验,实验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上述四项参数的值上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现在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仅仅是记录口头语言的训练,并不是真正的书面语言的训练(即写文章的训练)。如果用很长时间进行写话训练,势必延误作文训练的时机。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要“两条腿走路”,即既要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加强说话训练,又要克服“用写话代替作文”的倾向,进行写连贯的文章的训练,使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功日臻完善。
二、变句子训练为篇章训练
众所周知,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虽然词、句子、句群和篇章都是语言表达的单位,但是能够完整地体现语言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词、句、句群,而是成篇的文章。只有文章才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传递信息、表现自我和个别影响等各种交际功能。因此只有让低年级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作文动机。当然,低年级要加强句子训练,让学生写完整、通顺、前后连贯的句子。但这只是作文训练的具体目的,而不能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动机。如果把目的变成动机,成天让学生进行单调的句子训练,他们便会对作文索然无味,结果连写句子也训练不好。反过来,从篇章着手进行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让他们放开胆子写文章,而到作文评讲时又以句子训练作为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句子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血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篇章训练,是指让学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情实感,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许多篇章的知识,诸如记叙文的几个要素,写一件事的几个环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这和中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是不同的。“变句子训练为篇章训练”的提法,并没有改变低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加强句子训练,而是强调从篇章人手,先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而后让他们明确句子训练的具体目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尼.列昂捷夫所说:“要把相应的目的变为探求未知的动机。换句话说,要激起兴趣,用不着先指出目的,然后再在动机上去证实这个目的方面的行动,而是相反,要形成动机,然后才有可能在这种或那种物体内容中找出目的。”
三、变复现型训练为创造型训练
现今的小学把复述、仿写、看图作文、观察实物作文等作为作文起步训练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材料(包括文章、图画和实物),要求他们用文字复现出来,因此都属于复现型的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对小学生掌握书面语言有一定效果。但是理论研究和许多教学实验都已证明,小学作文起步训练的最好方法是创造型的训练方法。这里所说的“创造”,不是指文艺创作,而是指儿童简单的语言创作,即写简短的童话体作文,写短詩和微型剧本。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某一种心理形成物的发展存在潜伏期和突破期。后者在心理学中又称作形成期。对每一种心理形成物来说,形成期是它的最佳发展时期。对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虽然知觉(观察)是亟待发展的一种心理结构,但他们产生意义(这个词的心理学含义是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却是想象和幻想。他们借助于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用神话的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儿童固有的特点。因而,学龄初期是创造性想象的形成期。让学龄初期的儿童写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正是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必然促使他们的心理功能和语言能力都得到发展。
写创造型的想象作文,不仅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他们作文能力的整体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种类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实践证明,复现型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复述和仿写)只能培养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不能培养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但是后一种能力却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从心理学角度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包括产生丰富的表象活动、安排表象结构以及确定表象之间因果、时间、条件、对比等相互关系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即使根据现成材料复述,学生也感到困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一个实验:让学龄前的儿童再现一篇童话故事。尽管这个童话情节十分简单,但被试者都不能正确而充分地复述它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学龄前儿童尚不能通过表象活动掌握童话内容的内部结构,因而不可能在复述时重新构拟这个童话。而创造型的训练却首先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性想象,使他们头脑中尽可能地产生各种日常生活的表象,并引导他们对这些表象进行比较、选择、抽象和排列,这就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确定和变换表象结构的能力。
四、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为师生合作的教学
小学作文的起步训练应该如何组织?目前有不少学校仍然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即作文指导是教师讲,学生听;作文过程是教师看,学生写;作文评讲是教师评,学生改。产生“一言堂”现象的原因,在于把“作文活动”理解成学生个人的、掌握作文知识和能力的活动,即强调作文活动的“个体性”和“认识性”。这种理解无疑是片面的。对“作文活动”的科学理解应该是:第一,作文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的共同活动;第二,作文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作文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在于发展积极的个性,包括让学生掌握人们合作与交往的经验;第三,在小学作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合作和交往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因素。简言之,应该强调“作文活动”的“群体性”和“人文性”,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的各种合作形式,来代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
实践证明,合作教学优于“教师一言堂”教学。首先,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作文动机。在“一言堂”的教学中,学生写作文是一种个人的学习活动,他的作文动机局限在个人认识活动的范畴里。可是在合作教学中,学生的个人活动是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的组成部分,这种活动必须受到班级和小组成员的检查、评估和认可。因此对每个学生来说,作文不仅仅是个人的认识活动,它也是满足集体和社会要求的活动。首先,合作活动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它可以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动机。其次,合作教学可以迅速提高个性社会化的程度。学校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个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并且服从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与别人合作共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和合理思考各种问题的习惯,发展社会化的智力。最后,合作教学对学生掌握作文的智力技能也十分有益。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物质活动向反映方面——向知觉、表象和概念方面转化的结果”。这种转化经历物质或物质化活動、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不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和内部语言活动等阶段。
合作教学对形成智力技能的各个阶段的活动,特别是出声的外部语言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师生在一起通过大声讨论揭示文章题意,编写文章提纲,安排文章情节,把作文能力的基本结构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来,并用外部语言固定下来,这样就为作文智力技能的顺利形成铺了路,架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