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统整与跨界:儿童读物的视角

2019-10-08 07:43赵燕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童读物九色鹿统整

赵燕

课程统整是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一个大的转向,在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时,统整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学者将目光集中在课程统整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两个维度。美国自2009年提倡STEM统整教学,融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方面的知识,以期推动工商业的发展。艺术与人文的统整被视为实践统整教育的最佳管道,此外,创客空间(Makerspace)与DIY(Do It Yourself)等“做中学”“学中研”的手脑并用、开放创意的机会,都是统整学科的实际例子。

“课程统整”的定义在于把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有效地联结、利用,融合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架构,以此来帮助学生跨越学科,获得对知识全面的理解。詹姆斯·比恩(James A.Beane)(1997)认为多学科还不能称作是课程统整,真正的课程统整在于对主题本身的探讨,而科目之间的界限处于次要位置。他认为课程统整的向度包括四个方面:经验统整、社会统整、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对于课程统整的理论架构,德国学科统整课程将特定的学习主题置于中心,学生透过不同学科的视角呈现主题的内容,不同学科之间的参与是同时并进的,比重亦是等质等量的。从统整课程的主题人手,对学生而言,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对教师而言,统整时可以针对相关主题形成完整且有组织的学习方案。

一、以儿童读物为主题的跨学科课程统整现状与思路

跨学科的课程统整来源可以是学生的共同兴趣、学生的作品、教科书中的主题、时事、地方性资源、文化遗产、文物、教师的兴趣、专家的见解及抽象的概念。在理论上,课程统整主题资源非常丰富,可从学科知识、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社会重要议题中寻找主题概念,主题的来源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在生活中的经验、社会上的热门议题、学科知识概念、学习能力与技巧以及一些时令节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在统编本教材的倡导下,要求阅读教学进行课内外的有效衔接,儿童读物的研究也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焦点问题。教材是文本的呈现方式,但绝非唯一方式,不拘泥于教材、深度挖掘主题成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在儿童读物的范畴内找到适当的学习内容,并以此来扩充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目前,我国学校课程的编排是以学科为界限的,学生的学习被相应地分割成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并不显著。美国学者大卫·铂金斯提出了“脆弱知识综合征”概念,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很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这样的知识脆弱、碎片化,不堪一击。儿童读物本身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统整课程主题来源,它的内容往往涉及文学、社会、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实施课程的统整需要一个桥梁,因为儿童读物可以进入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段,在国家基础的课程中,不同学段纳入绘本这一儿童读物,就可以真正帮助基础教育各门国家课程实现跨界和统整。

课程统整首先需要选择一个主题作为课程发展的焦点,随后找出发展该主题的大概念,并把这些大概念划分成更具体的子概念,继而形成概念网,以此思考学科间的联结。尤为重要的是,用脑力激荡的方式思考大概念下的引导性问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最后呈现结果并进行师生共同的评价。对于儿童读物而言,课程的主题可以是整本书、群文阅读抑或是一个单元的梳理。课程设计者要把握主题的选择、子概念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各自在文学上的价值。儿童读物包含着不同的子课题研究、内容主旨、写作技巧以及作品风格的统整。儿童读物一方面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材,这就意味着课程学习的内容还是以教科书为主体,读物的作用在于补充教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和拓展视野。另一方面,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形成组织中心概念,儿童读物本身就成为研究的资源。主题统整的重点在于依据主题所发展出来的概念、针对概念所设计的教学设计以及知识与社会之间的关联。

二、以儿童读物为视角课程统整的应用

以儿童读物为视角的课程统整,不能脱离教材而一味地对读物进行整合,儿童读物统整的四种应用方式是交互使用的,推行课程统整改革并不需要彻底推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而另起炉灶。统整的核心在于寻找到跨界的桥梁——儿童读物。

1.课程统整主题的确定

方案一(见表1)来自小学低年段,选择了课文《九色鹿》(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作为童话教学统整的例子,渗透戏剧主题的相关概念,感受童话世界的“真善美”;方案二《环游世界八十天》适合小学中高段,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集中有《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冒险小说,凡尔纳的这部小说作为冒险小说课外补充拓展,就从冒险故事、各国风情以及旅游工具层面展开。方案三(见表2)选择了初中段的《木兰诗》,它出自统编本教材七年级下册,文中木兰的形象是理解的一个重点,从初中生的认知出发引申出儿童文学性别层面的深入思考,加入安东尼·布朗的《朱家故事》、柯尔的《灰王子》等绘本作品,整合出关于男女角色互换与性别平等之间关系的深层次问题。

2.设计概念网络

在一个主题下,找出该主题的相关概念,对一线教师而言,“子题”这样的表述弹性空间更大一些,容易理解。《九色鹿》是一篇童话,统整的核心在于一些創意性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梳理故事发展的脉络,在思维导图基础上完成各板块的学科融合。概念网络主要基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是理解“九色鹿勇救调达”与“调达见利忘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环游世界八十天》是六年级开展冒险小说整本书阅读的一次尝试,也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研究子题可从旅游方式到各国风情再到冒险故事本身,概念与概念之间从里层向外层逐层递进,形成关联。《木兰诗》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木兰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单单置于文本中解释,通过反复诵读和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解读,并没有跳出学科的局限深入理解木兰的形象。

3.活动化设计与联结学习领域

《九色鹿》课程统整的四个子题可以通过教育戏剧的方式呈现。“九色鹿勇救调达”这一子题让学生动手结合手偶表演赞美九色鹿,用自己的语言改编创作歌曲,在欣赏、创作和表达沟通层面进行艺术、人文以及语文听说读写领域的整合;戏剧矛盾冲突的聚焦子题“调达见利忘义”,使学生明白色彩设计角色背后的文化意义,用画脸谱来体验色彩对应的人物内心想法,了解到相应的艺术、人文及社会统整层面;在最后的子题“调达躲进大山”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考量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潜能的发展。教育戏剧的拓展活动可以采取游戏(彩色扣子拼贴九色鹿)、手工(用彩纸制作美丽的大森林)以及歌配舞的方式,让学生深层次挖掘体验九色鹿的美丽形象。《环游世界八十天》是儒勒·凡尔纳较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放在六年级下册的冒险小说单元中进行整合。从“旅行方式”到“各国风情”再到“我是凡尔纳”活动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整合科技资讯、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英文原著的阅读、团队合作的分享、语文领域的主动探究等,这是联结学科较多的一个学习方案。整合的前提在于尊重科幻小说的本质——想象的力量。科幻小说隶属幻想文学,它在学生眼前构筑了一个“第二世界”,也就是非日常的世界。整合的过程就是大胆地预见以及引导学生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里漫游。北朝民歌《木兰诗》设计活动时重点在于木兰形象的深层次解读,尤其需要洞悉性别议题在理解文学作品时的价值。当主流意识形态充斥在周遭的社会中,具有“男孩气质”的木兰形象仅凭原诗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故而现代人对于木兰形象的解读就变得十分多元,秦文君笔下的木兰不仅是一位古代的女英雄,更充满现代气息,她如邻家姐姐一般亲切,作者还原了木兰作为女儿身活泼、爱美以及羞涩的一面,拉近了英雄人物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通过《木兰诗》相关资料的整合,涉及“新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形象多元化的呈现方式”等问题,统整的学科领域涉及艺术、社会、人文、综合等诸多领域。

4.呈现结果与评价

学生进行主题活动后,可以用统计图表、编演故事、读书会、图书馆阅读系列活动、写作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呈现活动的结果。《九色鹿》可以用看图故事、手工制作、唱歌编舞、角色扮演、脸谱色彩辨别等多种形式带领低年级儿童进入阅读和写作的天地,启发儿童喜爱文学的原动力;《环游世界八十天》可以采用读书会的形式分享呈现教学成果,如班级读书会、阅读心得分享会、好书交换、书谈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家庭阅读的风气。《木兰诗》在高年级可以通过故事改编、性别主题阅读征文、跨学科写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在统整的结果呈现后,师生一起进行相关主题的评价:“评价者包括教师、家长、学生及社区人士,其中特别强调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描述、分析、解释、单元问题的检测、作业、档案袋等。”

三、以儿童读物为桥梁统整课程的现实意义

1.建构完整的儿童学习蓝图

课程统整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学科知识、学习者经验和社会价值观,提供一个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课程统整历程。比恩用拼图游戏来说明课程统整的意义:“想象一下玩拼图游戏的情景,当一堆图块呈现在眼前,通常我们必须先有一个图像作为指引。个别的图块也许毫无意义,只有当这些图块被组合起来时,它们才会显现出意义来。”学校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先有一个完整的儿童学习图像作为指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并非“用教材教”,还是以“教教材”的状态在有限时间内安排大量的学习内容,学生没有足够的经验内化吸收,对学习内容只会存在一个模糊概念,这成为当下课程统整面对的棘手问题之一。因此在整合课程资源时,需要考虑儿童特点和需求来建构完整的儿童学习蓝图。

2.在国家基础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塑造学校本位课程

课程统整不是打破现有的国家基础课程布局,虽然国家基础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但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塑造学校特色课程值得思考。用儿童读物作为桥梁进行的课程统整,不管是在单一学科还是在跨学科,均有助于发展学校本位课程。使用儿童读物时在遵循国家课程的前提下,主题教学整合多方课程资源,课程统整进一步打破领域的限制,分析出某一领域的课程要素,设计统整课程时彰显教师在“学科知识”与“教学技术”上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整合的过程中透过学习群的带动相互取长补短,如在整合《九色鹿》这篇传统童话时,加人手工、谱曲以及京剧脸谱等领域知识,透过统整与共享提升教学的效能。

3.形成主题统整教学的“学习型社群”

课程统整的核心价值在于整合“学科知识”“学习者的经验”及“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旨在提供一个整体的环境给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教学团队或协同教学模式形成“学习型社群”。教师的课前准备,包括拟定读物主题、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思考读物主题的学科领域、整合拓展论述的主题等方面。若只是一位教师介入,个人能力有限,因此“学习型社群”成为课程统整操作的必备条件,这就是比恩认为的“课程统整,无论是课程主题的选择,还是与主题相关的活动的确定,都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协商和价值共享”。多位教师共同研發教学内容,集思广益,会使教学活动更为多元,而对于教学过程中不足的地方,可以随时讨论切磋,以此将相关主题的儿童读物统整,提升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儿童读物跨学科统整课程使得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儿童读物作为桥梁跨学科统整课程,将成为未来课程统整的思维方式之一。一本理想的主题童书,它本身的主题线索、概念与作品风格越是清晰分明,就越有助于统整课程的设计。相反,儿童读物的主题过于庞杂,聚焦主题的可能性就会因此减弱。闫学老师选择了儿童读物中的绘本作为桥梁整合不同学科的课程,使之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资源,这无疑让儿童读物在不同学段的课程统整中大有可为,也为读物与课程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窦桂梅老师在清华附小实施的“1+x课程体系”是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超越教材本身,研发出学校的特色化主题统整课程,涉及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课内外整合三个层面,在整合中节省出的课时用于学生补充阅读其他领域的课外读物,拓展了视野。

儿童读物在日后课程统整中还须注意各领域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规划统整教学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片段或是碎片的。在教学活动中,主题统整儿童读物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创造思考的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模式,在实施时间上更具有弹性,课程统整评价也可不限于书面测试,以此展现出课程丰富多样的面貌。目前儿童读物的学科内主题统整研究已逐渐被接受与认可,而借助儿童读物突破学科间的藩篱的课程整合从学理层面转化到运作层面,仍有赖于基层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从而使得教育没有边界,儿童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建构出有意义的知识。

猜你喜欢
儿童读物九色鹿统整
本期导读
应尽快为“儿童毒物”“消毒”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
课程统整,台湾教育的变革
九色鹿
《艺术的童年》《汉字的故事》
星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