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梅
近年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发病率增高的同时发病群体也逐渐趋于年轻化靠近,这一现象给呼吸科相关工作人员拉响了警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疾病,在疾病早期患者肺部会出现结构紊乱的情况,如果不能够及时展开治疗,容易造成肺部纤维化,甚至会演变为囊泡状蜂窝肺,这对预后十分不利,所以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势在必行,根据临床经验发现对此类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价值显著,对预后影响颇深[1]。因此,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展开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43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依据治疗差异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65.5±13.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2.1)年;观察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47~88岁,平均年龄(67.5±13.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2.3)年。入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经CT、X线等检查确诊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2)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均未出现过过敏情况;(3)本次研究向院伦理委员会申请并取得通过;(4)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且自愿加入[2]。
排除标准:(1)排除入组前1周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3)排除存在肺功能障碍的患者;(4)排除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3]。
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包括:平喘、解痉、止咳等,连续用药4周[4]。
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规格:40 mg;批准文号:HC20120002;生产企业:南光化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 mL/(kg·d)给药,如需调整药物剂量遵医嘱执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增加给药次数,连续用药4周[5]。
(1)肺功能情况:包括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呼气量);(2)血气指标情况:PaO2(动脉血氧分压)、SaO2(血氧饱和度);(3)临床症状包括:体温、肺部湿罗音以及肺部CT情况;(4)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血沉[6];(5)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恢复良好,未见各类不良反应;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各项检查显示有明显改善情况;无效为患者病情未见好转,甚至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7]。
观察组FEV1(86.53±5.87)%、FVC(85.62±4.17)%、PaO2(85.66±5.41)mmHg、SaO2(92.19±4.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3.26±0.58)d、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6.39±2.21)d以及肺部CT好转时间(13.52±1.23)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C-反应蛋白(8.52±2.13)mg/L、中性粒细胞(75.69±1.33)%以及血沉(18.52±1.84)mm/h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21/22),6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发病年龄集中于40~60岁,患者发病后普遍会伴随呼吸困难,而且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在X线检查下肺部会存在结节状阴影,而且均呈网状[8]。由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存在预后差、不良反应多以及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治疗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类患者大多生存时间在5~7年,也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好,生存时间可达10年以上。大部分死亡的原因是由于肺功能不全以及衰竭而导致的[9]。
表1 肺功能情况以及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表1 肺功能情况以及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组别 FEV1(%) FVC(%) PaO2(mmHg) SaO2(%)观察组(n=22) 86.53±5.87 85.62±4.17 85.66±5.41 92.19±4.26对照组(n=21) 75.66±6.41 73.84±5.96 66.73±6.25 85.37±3.14 t 值 5.803 5 7.538 7 10.634 2 5.952 3 P 值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
表2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时间 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 肺部CT 好转时间观察组 22 3.26±0.58 6.39±2.21 13.52±1.23对照组 21 5.69±1.72 9.64±2.58 26.88±1.72 t 值 - 6.266 8 4.443 1 29.404 2 P 值 - 0.000 0 0.000 1 0.000 0
表3 炎症指标缓解情况比较
表3 炎症指标缓解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C-反应蛋白(mg/L) 中性粒细胞(%) 血沉(mm/h)观察组 22 8.52±2.13 75.69±1.33 18.52±1.84对照组 21 12.69±3.28 84.23±2.37 24.13±3.66 t 值 - 4.967 3 14.660 1 6.394 9 P 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4 治疗效果比较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F E V1(8 6.5 3±5.8 7)%、F V C(8 5.6 2±4.1 7)%、P a O2(8 5.6 6±5.4 1)m m H g、S a O2(9 2.1 9±4.2 6)%与对照组(7 5.6 6±6.4 1)%、(73.84±5.96)%、(66.73±6.25)mmHg、(85.37±3.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指标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甾体激素,对于抗生素以及消炎药无法治疗或者缓解的病症予以糖皮质激素可以取得可观的效果,糖皮质激素给药后可以对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脂肪以及内糖进行调节,从而促进代谢,抗炎效果十分显著[10]。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可以对白细胞浸润、吞噬产生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还可以有效缓解渗出、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以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抑制作用以及对肉芽组织的生长也可以有所控制,发挥了极大的免疫抑制作用,对肺泡损伤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11-12]。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治疗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肺功能、血气指标情况,对临床症状的消退具有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炎症指标,并且提升了治疗效果,可以将此治疗方法作为临床一线治疗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优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