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霞霞 邓家鲜
【摘 要】 本文以高中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雨霖铃》为例,探讨了国画中的留白艺术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认为应重视课前导入中的情境留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想象,深入情感留白;课后作业进行群文阅读,加深留白理解;留白要注意度,避免形式主义。
【关键词】 留白艺术;高中语文课堂;诗词教学;应用;柳永《雨霖铃》
中国画中的“留白”以其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虚实结合等特点见长,以虚空传递丰盈,[1]在不着一字中表达着不尽的风流、展现着绘画作品中的深沉意韵,其特意遗留下来的留白空间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故而受到了我国众多读者、画家的喜爱,慢慢延伸到陶瓷、诗词、建筑等领域中,进一步展现了作品的深层意涵。
近年来“留白”艺术也逐步被运用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即教师在授课时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适时在课堂中留下空白的时间和内容,使学生浸润到诗歌意境中,全身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及诗歌的内涵意蕴,从而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好的把握。本文以高中语文课文《雨霖铃》为例,探讨“留白”艺术在古诗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导入:情境留白
课前导入一定要讲求技巧,适时留白。高中课文《雨霖铃》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词作之一,全篇以悲为基调,以送别为主线,用词凄婉,用情至深,代表了柳永的艺术创作巅峰。要运用好留白艺术进行本篇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应创设诗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为将学生带入词境中深入体味本词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做法是从词牌《雨霖铃》入手,向学生讲解该词牌名背后的故事——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2]《雨霖铃》这一词牌名是唐明皇在听到铃声时思念杨贵妃而得名,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词悲凉的气氛。通过导入学生熟悉的人物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对本词的兴趣,加深学生深入体味整首词悲凉基调。
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尤为重要“阅读是一个个性化、自主化的过程”。[3]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发现词的内涵意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诗词鉴赏能力,而不是一股脑把所有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因而,教师不宜讲解过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带着好奇阅读,细细体味词中凄婉的词句。“留白”这一教学技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导入新课时加以运用,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中讲解的留白
在课堂进行时,也需针对学生的想象思维及文本的深层内涵,充分运用留白的教学技法。
1、合理运用想象,深入情感留白处
在课堂进行时,教师要坚持“生本主义”的信念,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运用想象的思维感知本词的“言外之意”即留白处。
《雨霖铃》作为一首抒情词,上阙叙事,下阙抒情。上阙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描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去读这首词,找到——寒蝉、长亭、骤雨初歇、帐饮、兰舟、执手、泪眼、暮霭、楚天阔等一系列实体意象,然后预留些许时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把上阙词中景物自己描写出来,在脑海中勾勒出画面,甚至可以加强其代入感,想象自己就是离京与爱人诀别的作者,想象自己置身在这样的场景中是怎样的心情。
一个深秋的傍晚,秋蝉凄凉而又急促地叫着,秋雨刚停,寒意却未曾停息过,作者伫立在船边,远处的长亭孤独地看着自己,看着身边一群一群曾在此离别过的人。作者握着爱人的手,深情地凝望着彼此,一股酸楚涌上心头,再看爱人,她的眼中也满含热泪,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一席话如鲠在喉,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怪只怪天意,让离别来得这样急、这样久。远处船夫一声一声在催促着上船。这一去啊,千里烟波,万里楚天,从此可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把自己带入到作者的意境中,加强自己的诗词参与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诗人与学生自身的灵魂神交。教师在教授中留下这样一段想象留白的时间,看似没有进行知识的传授,但这一留白所带来的学生的自主想象胜过老师苦口婆心的无数次翻译,运用这样的教学技法既加强了学生对本词内容的参与感,又在这样的静思中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2、师生解读词句,揭秘内容留白点
仅仅运用想象来探寻作者的情感世界远远不够,还需要师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有理有据地对作者刻意留下的留白处进行解读,从而最大程度地接近作者的内心天地。
在本词的下阙中,柳七运用时间、空间的转换,对离别之后的生活进行了大胆的设想,运用短小精悍的词句,尽情抒发了主人公的不舍和分别之后的孤独感,这些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才能得出。在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性,需引导、指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深层内涵,找出诗词本身蕴涵的留白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体味词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感内涵,从而升华自己的体验。
作者在下阙中首先发出多情之人最惧分别的感慨,并运用景物推进——更何况是本身就带有凄凉意味的深秋呢?这句词就在运用留白,自古至今,有情之人最怕分别,而作者不但是有情之人,而且还身处深秋,更是离愁之情尤甚,可在此处引导学生体味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的不同。与本句相接,作者大胆地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开始沉思,今晚酒醒之后我会在哪里呢?怕是只能在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个场景是真实发生的吗?不是,是作者在彼时彼刻对自己命运的想象,“杨柳岸”“晓风”“残月”简单七个字,但其留下的空白的场景却可以再填上作者的身影,在那个时候,作者孤身一人,醉眼朦胧,看着这些凄惨的景色,身邊空无一人,只有无穷无尽的孤独感包围着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真正做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在此句之后,柳三变发出了传遍千年的绝唱——“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本词情感得到升华之处,作者仍在发挥想象,心里在想、也这样认为——与爱人分开之后的以后纵然世间繁华绚烂,但因爱的人不在身边,总觉得这些美景像虚幻,不能说与爱人倾听的美景不足以称之为美景。情真意切,每每读来总让人觉得悲不自胜。
因此,在该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学生们一起细细打磨文本,深入体会文本内容,从整体上把“留白”发掘出来,“留白如果没有内容上的具象感知和整体把握,学生对留白艺术的体悟很容易走向肤浅,甚至虚空”。[4]在这个过程中加入教师的引导式讲解,不但使这堂课成为了学生尽情发挥的课堂,而且也使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留白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本词的情感解读不单是单纯地想象,而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上。
三、课后作业进行群文阅读,加深留白理解
一堂完整的课包括导入、上课、作业以及评价等等,课后作业的布置既要体现对整堂课内容的总结和反思,又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进行。
由于本堂课是对经典宋词的赏析,在布置作业时可顺应新课标新要求,选择同为婉约词派的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进行群文阅读赏析,在该词时间、空间的多重矛盾之下体会李清照在本词中留白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对这两首词文本内容的打通更能深刻体会到留白在古诗词表达中举重若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语文学习从‘望尽天涯路的困境,通过‘读破万卷书过程,走到‘操千曲而后知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结果”这也是赵开新老师对群文阅读的期待。[5]
四、留白要注意度,避免形式主义
将留白技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语文课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美感,通过留白,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而变成了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美感,故而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
但留白不是教师的“撒手不管”,也不是学生的“天马行空的发挥”,切勿片面地认为留白就是留些空白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体会。行为主义心理学“超限抑制”理论启示我们:“在教授的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教学留白,让学生大脑从抑制状态转入到兴奋状态,张驰有度,劳逸结合,从而保证后续教学取得较好效果”。[6]因此,要合理运用“留白”技法。一来,运用该技法,教师其实要比平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指导他们合理运用留白,不要剑走偏锋,也莫要走神开小差浪费时间;二来,“留白”技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文,只能被有选择性地运用到特定课文中去,切莫出现为节省精力每篇课文都理所当然打着“留白”的幌子进行教学。
2017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所有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指路明灯,又是一块挑战之石,其中的“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及“整本书阅读”等理念的提出都将对学生、教师的阅读能力提出巨大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留白技法的合理应用就会帮助学生更深入、主动地理解文本,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注 释】
[1] 白琨.浅谈中国画的留白及其渊源[J].齐鲁艺苑,2008(01).
[2] 陈洁.《明皇杂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 杨华.群文阅读教学之我见——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与群文阅读教学的对比探究[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8(Z2).
[4] 汲安庆.留白艺术的教学观照——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2016(15).
[5] 赵开新.论群文阅读推广和深化的教学价值[J].中学语文,2018(27).
[6] 黃均凤,程乐乐.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留白[J].海外华文教育,2006(03).
【作者简介】
崔霞霞,大理大学,语文教学学科研究生.
邓家鲜,大理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