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共享理念与机制述论

2019-10-07 14:20刘占奎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平机制

【摘 要】 利益共享并不是对社会上的个体或集体进行利益的平均分配和共同享有,而是根据利益主体之间的差异,并且在保证互惠互利的原则之上对社会上的共同利益进行公平的共同享有。该文阐述了利益共享的基本内涵及其理念与机制,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利益共享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和谐社会视域下实现利益共享的有效途径,包括积极培育利益共享的理念和建立健全利益共享实现机制等。

【关键词】 和谐社会;利益共享;公平;机制

利益共享理念与机制的完善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随着不断深化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益格局在我国不断地发生调整和变化,处于社会转型期间的中国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凸显。利益的失衡对社会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利益共享理念,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对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就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利益共享的基本内涵

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所谓利益共享,就是利益主体在某个历史阶段之内参与了社会建设,进而对其进行公共利益的划分与享有,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的基础理念。具体来讲,利益共享是指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三者的合力作用,使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更多地从广义上把握利益共享主体,即指全体社会成员。社会的发展来源于每一代人的努力,人类历史进程是代际之间与同代之间合力推动的;因而,利益共享是代际之间实现各自诉求不可忽视的环节。另外,“个人必须通过一定的社会联系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利益个体基于一定的利益结合形成共同利益的集团合体——利益群体。”利益博弈,使得强大利益群体更具竞争力,个人要实现利益,必须得以利益群体的一员而进行。因此,利益群体是利益共享主体的表现形式。

利益共享客体是指利益主体共同需要的对象,且利益主体必须参与社会实践,主要目的是得到物质资料以及相应精神产品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当代中国的实际而言,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就是利益共享的客体。物质成果与非物质成果都是改革发展的成果。具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和建设方面皆是如此。其中,共享的经济成果处于核心位置,因政治、文化、社会成果的共享受其直接影响;共享的政治成果是关键组成部分,共享的文化成果是重要组成部分,共享的社会管理和建设成果是基本构成部分,要促进经济成果的共享更进一步,需后三者实现共享才可。

唯此,利益共享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客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其实质为以承认利益主体应当享有的利益和权利为基础,尊重利益主体的权利和利益,实现社会利益对每个利益主体的公平惠及,进而达成社会公正。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性,因此,利益共享要根据不同的主体进行划分,进而完成社会全员的利益共享。

二、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

1、利益共享理念的核心价值理念

价值理念是一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指导理念,其具有规范、指导等作用,是社会发展目标与本质特征的重要标示。科学价值理念是任何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引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与核心目标,以和谐为基础,其形成了诸多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例如,民主、法治、友爱、理性、自由、平等等,这些价值理念是和谐社会实现目标的重要价值内容。因此,为了满足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要求,利益共享的核心价值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人本、公正、妥协。

所谓人本,就是以人为本,在和谐社会之中,人本理念强调解放人、塑造人、尊重人、为了人。人本的价值理念要以人为核心,满足人所需要的利益,肯定人所具有的价值。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相契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将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一切要体现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权,这些是实现利益共享所必须具备的价值追求。

所谓公正,就是社会需要体现出公平和正义,这是人类一直追求的价值目标。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角度来看,公正需要体现出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的实现平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人们对公正的解读和理解各有不同,所以公正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价值和实践两个角度来看,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正是公正。在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公正是基础价值,其他的价值观念都要将公正作为实现目标的基础。

所谓妥协就是运用非战争的方式解决双方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态度方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矛盾层出不穷。解决矛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对抗与妥协。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为了合理妥善地处理社会之中所存在的矛盾,妥协的理念是必不可少的。而利益共享的实现也离不开妥协观念的指导。就两者的内涵来看,利益共享之中包含着妥协的精神,而二者之间采用妥协的手段解决矛盾,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二者的利益共享。

2、利益共享的机制

树立了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那么在社会制度安排方面,其需要满足利益共享价值理念的要求,追求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并且对其进行维护和保障。在利益共享机制之中,主要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

实现利益共享的基本制度就是利益表达机制,在和谐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利益表达机制是一个必要的途径。利益主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争得相应的利益,就需要相应的表达渠道,来表达自身对利益的要求。利益主体表达自身利益追求和要求的平等权利,通过利益表达机制可以得到保障。为利益共享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平等的诉求机会,能够有效地促进利益共享的实现。首先,利益主体享有平等的表达权利能够缓和社会矛盾,杜绝社会矛盾冲突,让稳定发展成为社会的新常态。其次,利益表达机制也能够帮助政治系统了解和整合更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利益需求,从而使公共政策更贴近民意。最后,這项机制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带来了获取利益的诉求机会。因此,在这项机制之中,要更加偏重于弱势群体的表达,以此来使社会利益格局保持平衡。

三、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利益共享所面临的问题

1、利益共享与平均主义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平均财富作为发展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其认为财富的平均享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利益共享。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发展和谐社会,纠正这种错误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平均主义曾是许多人追逐的梦想,现实中根本不会存在绝对的平均,这是因为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所决定的。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看,我们曾经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平均主义,结果是带来人民参与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社会生产力发展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倒退。所以,平均主义实际上对社会民众最大的不公正。平均不是平等,利益共享更不是平均主义。利益共享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平等而不是平均,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共享利益就是实现利益的平均分配,尤其是财富,似乎只有实现了财富分配的平均,社会才能够实现平等与公正。这种观点可以说从中国古代封建传统文化中产生,一直影响至今。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平均主义忽略了个人的差异。所以,当今提倡利益共享首先要旗帜鲜明地与平均主义区分开来,不能一谈利益共享,就是平均主义了。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对这种错误的价值理念进行及时纠正,将利益共享的科学理念根植到社会民心之中。

2、利益共享与社会经济发展

利益共享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有不少人排斥利益共享的实现,认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利益共享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这一部分人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利益共享的基本内涵,将利益共享与社会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看待。从本质上讲,利益共享是社会领域中分配的范畴,而分配對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分配是否科学有效,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坏。由此,利益共享不但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使利益共享这一分配功效得到充分发挥,就会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在推进现实社会建设过程中,利益共享和经济发展是统一的,并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利益共享机制的形成与完善,利益共享需要经济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和谐社会的创建,需要利益共享这一本质要求,唯此,经济才可持续发展,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是经济发展的秩序保障。

3、构建利益共享机制的挑战

当前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必须处理好利益共享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不断建立健全利益共享机制。然而利益共享机制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利益共享的机制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利益共享机制的内部发展失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源泉,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持续深化改革,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上又滋生了新的矛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分化、区域不平衡现象,如果这种两极分化的情况继续发展,那么很有可能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

四、和谐社会视域下实现利益共享的有效途径

1、积极培育利益共享的理念

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是一切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任何事物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价值理念的指引。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利益共享,摆脱社会上一部分人群对利益共享的错误认知,基于和谐社会,我国需要加强利益共享理念的有效培育,其主要有四个方面:正确看待利益共享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以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基本的价值理念;对多元价值理念和多元利益尊重原则;树立社会成员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

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确保利益的共享,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拓展改革开放的思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要将坚持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理念,就需要树立起公共利益优先的价值理念。为此,首先要避免集团或私人利益优先的思想。其次,将优先“利益受损群体”的利益作为利益共享的价值理念,并且进一步强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以公众的利益为优先,也就是占据多数人口的工农群体的利益为优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和信任,尊重不同群体所享有的不同权利,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成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促进利益共享的进一步实现。

2、建立健全利益共享实现机制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和指导性。必须转化理论为制度性政策,才有更好地可操作性去实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首先要促进利益表达渠道通畅的建立,使群众可以便利其利益的表达;其次要健全利益整合功能,扩展更大的覆盖面;最后对利益补偿机制加以创新发展。

建立健全通畅的表达渠道需要对人大代表大会、政党、信访的利益表达机制加以完善,对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进行组织化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自身对利益的诉求,进而使基层群体的利益得以保障,从而缩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增强广大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认同。通过利益整合机制的完善,更进一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使群众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进而对利益进行公正平等的划分,最终实现利益共享;最后,补偿机制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对于实现利益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利益受损群体为国家建设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已经实行了一部分利益受损群体的补偿制度,在补偿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公正客观作为基础原则,使补偿制度真正体现其效果和作用,绝不能出现使本来为实现社会公正的补偿制度发生扭曲和走样,导致现实实践中的更加不公平。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利益共享需要注重诸多因素和发展条件。与平均主义分配不同,利益共享重视个体间的差异,尊重个人的能力、贡献等等,从根本上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有巨大的帮助。实现利益共享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财富分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集中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 虞满华.当代中国阶层利益冲突与整合[D].安徽师范大学,2014.

[2] 田艳平,冯垒垒.区域合作、利益共享: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J].学习与实践,2015(01).

[3] 全洪云.关于利益共享的理论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4.

[4] 杨丽莎.当前我国利益共享理论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宁夏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刘占奎(1971.11—)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公平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必须公平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