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习作素材不能解决作文真正的“温饱”

2019-10-07 12:26马梦陶
新教师 2019年8期
关键词:温饱杨桃习作

马梦陶

一天下午,笔者碰巧走入一名三年級教师的作文课堂,当堂练习的内容是写一写身边最熟悉的小伙伴。教师让一位小男孩扮演上学迟到的学生,请他走到教室外面,模拟从门外喊报告进教室到向教师承认错误的过程。然后教师对其他学生强调:一定要注意观察同学进教室后的神态、动作、语言,甚至还可以想象一下迟到同学在门外时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接下来的教学过程相信一线语文教师都可以猜到,学生的确是按照教师“生成”的习作材料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表达也很流畅,看上去整堂课收效也不错。

学期末,语文组中高年级教师都要撰写一份习作案例,看到两则:1. 教师让学生称小金鱼重量。用什么称?怎么称?再写习作。2. 教师给各组发杨桃。初看杨桃,细看杨桃,想象杨桃,写一写杨桃。

看到这样的作文教学案例,笔者心头泛起的不是兴奋,而是心痛。笔者不能不担心,学生的作文内容都是语文教师如此“生成”的,哪一天学生才能够自己去找吃的呢?其实,解决学生作文上的“温饱”,教师最不需要做的,恰恰是给学生拿“饭”;教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拿喜欢的“饭”。即使真的没有“饭”,也要让学生自己去找“饭”吃,而不是教师去找“饭”来给学生吃。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作文教学深处清醒地认识到:作文就是要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学生作文中首先要迎合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想法念头。教师的“生成”怎可取代学生的生活?

作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品质,有感而发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每天真实的生活就是作文生生不息的源泉。让学生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去感受、去体验、去生长,作文才能滋润人、打动人、温暖人。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青年路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温饱杨桃习作
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
数说70年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
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
第一次吃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