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森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重视提供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处于一种相对被动和封闭的学习環境中,其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教学基本局限在校园里,学生虽有了解社会、体验社会的愿望,但缺少相应的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主张带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儿童扩大视野,增加经验,发展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科学人生态度。自然是科学认识的源泉,科学讲的是关于自然的故事,人类的很多科学知识的产生即是从自然界中采撷了灵感。当一个人徜徉在自然里,不仅能够陶冶性情,还可以启迪心智,在欣赏自然的审美过程中,同时也会伴随着理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社会中负责任地生活,因此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文化生活,在开阔视野、增长新经验的过程中长大成人。对于学生的培养,不是为了以最少的烦恼传授知识或获得技能,而在于扩大和丰富经验的范围,保持智力发展的兴趣活跃有效。某些学校为了“安全”而取消春游活动,学生就缺少了与同伴一起接触自然、观察社会、快乐成长的机会,也缺乏一个增强实践能力、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平台。教育活动的内容与范围逐渐变得单调和狭窄。笔者认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周密安排,严密组织,全方位考虑,将春游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值。同时要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遇到危险时进行自我救护。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逐步关注到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与学生个体生活之间的关系,也注意到要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但是丰富学生与自然的体验,也是促进教学过程变化流动的一个重要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知识与自然相结合,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体会知识、领悟知识;应注意强化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把学生从自然中产生的体验纳入到他的整体经验里,实现教学过程的知识、体验的和谐统一。
(摘自《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