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雪
【摘 要】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家长、学校对孩子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智力、情感启蒙的重要阶段,幼儿在6岁时会升入小学学习,因此,在幼儿园中的幼小衔接十分关键,这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现阶段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幼小衔接的策略做出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策略探析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重要过渡阶段,也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的关键预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和智力水平都会迎来转折期和过渡期,因此,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是摆在所有幼儿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虽然幼小衔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需要教师在这一阶段做出良好的铺垫以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一、现阶段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衔接较为片面,仅注重智力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幼儿园教育仅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诚然,智力发展是幼儿未来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智力因素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幼儿教育不仅是智力启蒙的教育,更是幼儿自身思维、情感、习惯的启蒙阶段。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做的比较片面,对于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未加以重视,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后,会产生学习兴趣不高、精神不集中等现象,这种状况会逐渐使幼儿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很难适应。心理和情感启蒙教育有时对学生的小学学习帮助更大,但片面、单向的衔接会让幼儿这方面的启蒙有所缺失,最终导致拔苗助长——虽然具有一些小学知识基础,但很难进一步提升。
(二)小学化教学严重,单向衔接难以适应
幼小衔接是两方面的衔接,不仅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更是小学和幼儿园教学的协调。但现阶段大部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依旧是单向衔接,幼儿园占主导地位,通过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向小学教育倾斜,这种单向衔接不仅会导致教育模式和教育形式单一,还会出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脱节的现象,最终导致幼儿很难适应小学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单向衔接的影响,幼儿园教育内容都存在比较超前的现象,在幼儿自身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进行小学内容的教学,不仅会极大地阻碍幼儿自身学习兴趣的养成,更会使幼儿教育名存实亡,很难真正做好幼小衔接。
二、幼小衔接的策略分析总结
(一)立足未来发展,明确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为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确定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尊重幼儿自身可观的生长发展规律,真正从幼儿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幼小衔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幼小衔接仅看作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更应规划一个长远的教育目标,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让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实现连续、不中断,并在这一基础上开展衔接教育,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小衔接教育不是一锤而定的教育,而是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幼小衔接不是目的,促进幼儿自我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目标。
(二)双向衔接教育,共同持续发展
幼小衔接教育不仅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更是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因此,幼儿园应积极和当地小学建立双向衔接教育机制,实现幼小教育的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幼儿园和小学都能应将幼儿作为核心,让幼儿能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并让幼儿在短暂的适应之后能够开始全新的小学生活。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和小学之间的合作,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真正对接沟通才能真正让幼儿园明确自身衔接的教育方向,实现幼小教育互动机制的完善,建立教育共同体,促进幼儿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联合教研的形式,让幼儿教师能够深入小学进行学习,让小学教师能够进入幼儿园了解情况,从而提供幼小教师交流的机会,形成幼小教育之间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完善衔接内容,把握教育方向
衔接教育的重点是衔接教育内容,衔接教育内容直接决定了衔接教育的方向。幼小衔接教育应深入的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小衔接教育的方向做出正确把握。在幼小过渡时期,教师需围绕幼儿自身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重点培养和提升,还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能力,由于幼儿即将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进行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心里接受能力。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能够使幼儿适应小学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语
从素质教育发展的角度而言,素质教育需要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全面综合的发展,幼小衔接教育应做到不断创新融合,真正以幼儿发展为导向,提升幼小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辉摄.幼升小特色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参考,2016
[2]陈晓航.为小学做准备的学前教育——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创新[J].新课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