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晶晶
【摘 要】为了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和技能,还有方法与能力,创新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品质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思维品质;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学习和生活而提出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加以培养的重要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收获,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尝试和挑战中获得创新性思维和审慎式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对这些方面的有效尝试,提炼有效策略,真正實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融进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问题是学习的起源,是展开探究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习惯于用数学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从观察和思考中提炼出问题,这样的数学意识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学生会沿着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会在不同的情境中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数学能力。
1.提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后,我们要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会发现知识的差异,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知识,可拓展学生的数学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技能,而是要给学生仿真的情境,提升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教学中,我给学生带来了几个不同的生活问题:1.两位老师带着36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可以坐5人,他们需要租多少条船?2.工人师傅装配玩具小车,每辆车需要4个轮子,现在有38个轮子,一共可以装配多少辆小车?学生在读题理解之后发现这两个问题都应该用除法解决,而且通过计算发现这两个问题都是有余数的除法,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发现保留余数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根据题目的意思,应当保留整数,那么如何保留整数呢,学生从两个问题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第一个问题中,因为每条船能够坐的人数是固定的,所以算得需要7条船还余3人的基础上,需要再租1条船,因此保留整数的结果是8。而第二个问题中,因为装配一辆车需要的轮子数为4个,少于4个不足以装配一辆小车,所以在余数的处理上,直接省略余数,结果为9。通过对比两个不同的问题,学生发现有余数的除法在保留整数时需结合实际问题来考虑,这样的认识对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帮助的。
2.提升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等,均被列入“四个基本能力”之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等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对象,当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之后,他们才能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情境图,在图中圈出确定的位置,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述这个问题,交流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多种不同描述方法,且在对照图示解释自己确定位置的方法中,大家发现这些方法都是说得通的,在一些学生还在绞尽脑汁思考有没有更多方法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些方法太复杂了,如果大家的方法不同,那么在应用这些方法描述一个位置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矛盾。这个说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讨论如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接触了数对的概念,学生对数对采用先列后行,由左向右确定列,从前往后确定行的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体会到这样确定位置的优势。
3.在多元视角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对数学学习、生活,以及对于推动社会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视角审视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我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28×12”的算式,对于这个新的计算,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组织了学生交流,其中有学生结合图中的牛奶是分成两堆放的,提出了可以先算出28×6的结果然后再乘2,其实质是将12分成6×2来计算,还有学生发现其中10箱堆放在地上,还有两箱摆放在工人师傅手中,所以可以先算出10箱的价格,再算出两箱的价格,然后相加。在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之后,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发现第二种的适用范围更广,因为任意一个两位数都可以分成几十加几,但不是所有的两位数都可以变成几乘几。在确定了思路之后,我引导学生将这样的做法与乘法竖式结合起来,推动了学生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学生最终采用了一种方法,但是在面对问题时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的思考推动了他们的思维创新,这对于他们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二、付诸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上升为经验和方法,可以推动他们的认识走向深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将学生的视角延伸开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收获。
例如,在“认识体积”教学中有一个动手做,主题是测量土豆的体积。因为土豆是不规则的,所以学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从不同角度入手来设计方案,有的学生想到了用排水法,用量杯作工具,算得放入土豆前后水的体积上升了多少,从而得出土豆的体积,有的学生想到以1立方厘米的土豆为标准,称量出其重量,然后计算出整个土豆的体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他们还有了另外的发现,有的小组设计将土豆放入量杯来测量,结果操作时发现土豆太大放不进量杯,因此学生改用了更大的容器,在其中装满水,将土豆放入其中后漫出的水收集出来测量体积。解决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有了之前预想不到的收获,也让学生有了灵活变通的能力。
三、累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累积数学学习方法
学习的过程带给学生的不应该仅是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高阶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方法策略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领悟,累积必要的经验,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将之前的经验调动出来,帮助解决新问题。同时,学生的这些经历有助于他们总结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例如,在“克的认识”教学中,因为学生对这个单位的感知仅停留在定性的“很轻”上,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重量,让学生在体验中增加了多个与克相关的量级,经过这样的学习,他们不但对新学的“克”这个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而且学生体会到在认识一个新单位时,可以分段分层地去体会,可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获得本质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王奕萍.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78
[2]汤琴.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45
[3]左建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63
[4]唐吉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探[J].学周刊,2018(3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