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有效衔接

2019-09-30 13:32雷艳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雷艳

摘  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担负着“育人”的使命,它们同属基础教育范畴,但又有着不同的功能。学校教育强调共性教育,要依据“课程标准”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庭教育注重个性发展,以学生成长需要为培养目标,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有效衔接

學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 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要掌握的这些知识及技巧,无论是只在校内学习还是只在校外都是学不完整的, 两者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里由教师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系统化教育,自学校诞生以来,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就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 它同社会、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外教育, 是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的主要内容, 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补充和拓展。而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待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家,所以,学生的校外教育首当其冲的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显家庭教育的重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状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会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也有些家长没有完全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因此,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校期间,有学校纪律的约束,有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有同学的相互监督,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和各项活动的组织,学生处于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相对少一些。而学生离校回家后,这种集体生活学习的空间、时间不存在了,环境变了,教师又不可能逐一进行跟踪教育、督促,这时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更显重要了。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多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 由家庭的小环境步入社会大环境, 开始接触家庭以外的人群和事物,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不时进入孩子的视野。由于孩子阅历尚浅,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家长要抓住点滴日常小事,尽力帮助孩子辨别是非,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不断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优化孩子心灵。我们一定不能低估环境因素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著名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和作用。

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真正的“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认识世界的时候,在他们的眼中首先见到的是父母。父母是最先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但孩子无意识的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形象,留在孩子的心中。 堂堂正正的人就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行为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父母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压服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里会留下失望、伤心和轻视的印象。因此,父母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真正成为孩子的“启蒙教师”。

三、父母重视教育的程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努力挣钱,争取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一些父母会忽略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有些父母可能会简单地认为,只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是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可能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片面地认识别人,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就是烦恼、愤恨,总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健康的教育方式,要学会欣赏孩子,鼓舞、激励孩子,是每个父母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铺满鲜花的路摆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果实。只有品尝过失败和挫折的苦果,才能感受到成功和胜利的喜悦。

此外,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现在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都比较娇惯孩子,总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生活。这种认识可以理解,但不能让孩子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能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应该让孩子多做一些简单家务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四、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作为学校特别是班主任应当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家校联手抓好学生的教育,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这是毋庸置疑的。我认为,班主任在开展这一工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切实组织好校外教育活动

校外教育拓宽了青少年的成长空间,突破了课堂教学的空间束缚,把学习环境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校外教育立足于社会,以活动为载体,强调事件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有益的教育。通过构建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或通过开展家长培训班,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条迷途中拨开云雾,踏上坦途。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情况

学校可以在充分调研、确定好主题的基础上,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不仅要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最近在学校表现的情况,还要分析目前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局面,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教育好子女,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關系,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学校可以在每个学期中多次多人地聘请一些从本校毕业的,而今在事业、学业上有成就的校友回校做专题报告,介绍自己求学经验和经历,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借以鼓舞其勇气,提高其认识,懂得要想有美好的前程,必须争分夺秒努力拼搏的道理。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

班主任要定期进行家访,在家访时,一是要有针对性,目的要明确,就是要解决某些问题,个别家庭可以跟踪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二是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管理子女的方法和经验,使家长学会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子女不粗暴、不强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总之,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是国家、社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父母的主要职责。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家长应该在不断进行自我学习、更新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教育保持一致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全面发展人才,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