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春兰
摘 要:青春期教育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它不仅仅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倾注爱心、热心和耐心,努力帮助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轻松度过人生的“危险期”,顺利到达幸福人生的彼岸。
关键词:青春期;洁癖;关系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5-108-2
进入初三,笔者发现班级里的很多同学出现了特别“爱干净”的行为,学生们戏称为“洁癖”。大部分同学的比较轻微,或喜欢吹净桌上的灰,或爱咬嘴上的死皮,在平常的言谈中大家都互为笑谈,并不以为意。
但为何都在初三时爆发了,或更严重了呢?
诱发原因是初三了,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们长期处于心身疲劳、精神紧张、压力繁重的状态中,严重到同样可以诱发偏执型人格障碍及强迫倾向。
其次,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变化的日新月异,同学们虽身处校园,但初三时外形的巨大变化让外人开始以成人来对待他们,少年学生们内心矛盾冲突的越发强烈,加上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受或应对,于是各种心理问题开始出现。
更深层次的,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病态心理的形成可追溯到童年时期,特别是那些能够在他幼小心灵上留下阴影的恶性事件经历,学生强迫症的病源也是如此。
从原因上找到了事情的本质,那我们就不能再从表象上去处理学生的“洁癖”问题了。
笔者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慢慢体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重要性。
一、化繁为简: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关系意识
初三男生彭某,经常将写错的字涂黑,形成一个个的墨团,影响了卷面的整洁,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笔者经常会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以他为例,将他作为一个错误的典型。彭某的爱笑,善良,大方,人缘很好,笔者认为依他为例,并且是小问题,彭某应该能承受。
一次在办公室批完默写后,笔者又一次出于善意的忠告他不要再涂墨团了,没想到彭某有点犹豫地跟笔者说:“老师,我试过不再把字涂黑,但是那天晚上我到了半夜三点还是没睡着,怎么办?”笔者一惊,寻根问下去,原来他从初二下学期就开始发现这已成强迫性的问题了,笔者马上反思自己的言行,的确欠妥,那是否老师们不再提这事就能解决问题呢?筆者想到心理课上,老师说要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关系意识,笔者首先想到是否彭某对老师有意见,但感觉得出来,彭某很喜欢老师,甚至有点黏老师。
于是过了一阵子,笔者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打开了彭某的话匣,彭某的父母很有一股闯劲,辗转各地,终于打下了自己的事业,但是工作很忙,一周只能见到彭某两次,言语中透着孤单。彭某的父母笔者有过接触,非常开明乐观,他们对孩子就如朋友般,难怪在这个青春期的人人都渴望友情的阶段,彭某更期望父母的陪伴。
接下来,笔者联系了彭某的父母,具以告之,他们很重视,不仅帮他联系了心理咨询师,而且更努力调整自己的作息,每天放学后就回家陪伴孩子,等孩子睡着后再去忙事业。几个月后,彭某的父母将打雪仗的全家福发给了我,看到彭某脸上灿烂的笑容,笔者甚感欣慰,果如老师所言,所有的关系都是资源。
二、由表及里:发掘一切能利用的关系
初三女生何某,成绩不佳,唯独历史优秀。
有一天,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说何某的手流血了,待笔者赶到医务室,何某轻轻地说她洗手太用力了,把手洗破了。笔者感觉到不对劲,细问之下,她才说自从初三以来,她就觉得自己的手特别脏,每天下课都要去洗很长时间,直到上课铃声响起……
笔者自认为有了处理“洁癖”的经验,于是问起何某的家庭情况,未料何某非常抗拒,说父母都不要她了,不准笔者再问。笔者联系其父母时,了解到何某的父母离异,双方对何某的教育各执一词,互相推诿。
紧接着何某开始在课堂上睡觉,屡教不改。一次,数学老师将其从课堂上叫醒,教育了她几句,她便恶言相向,数学老师亦感觉受到了侮辱,一时师生关系陷入冰境。又一次,教务处主任把何某带到作为班主任的笔者面前,告诉笔者他见到何某在校长室门口,神情有些恍惚,校长不在,何某又不愿在他面前开口。在笔者面前,何某终于出声了,她是去找校长告状的,想让校长教育一下对她大声叫嚷的英语老师。无论笔者如何调解,何某始终觉得英语老师针对她。她在心理上强迫只要做得跟历史老师不一样,她就想要老师们改正。看着眼前问题重重的何某,笔者一时间感到愤怒,继而是无奈:何某和数学老师,何某和英语老师,何某和校长,何某和教务处主任,何某和父亲,何某和母亲,何某的父亲和母亲,这些关系似乎都是双刃剑,一触即发,无可调和。
但是既然她提到了历史老师,是不是她跟历史老师的关系是此时最好的资源呢?果然,历史打开了她的话匣,她说喜欢历史老师的博学与幽默,喜欢历史给她带来的成就感……
历史老师愿意跟何某谈谈心,言语间,何某的敏感,破碎的家庭让她没有存在感,而叛逆的态度让她无力应付越来越难的功课,更增添了她的焦虑。事后,任课老师们开了个小会,决定先从建立何某的自信开始,每门功课都增加难度小的题,以增加像何某般同学们的信心。
笔者又找何某谈了几次,讨论出转移注意力这个办法,一旦强迫症状要出现的时候,就要将注意力迅速从强迫症状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马上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来取代这个强迫症状,比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活动,像运动、散步、听音乐、打篮球等等。
何某依旧喜欢洗手,依旧对学习没那么大兴趣,但是只要她身边的亲密联系没有全部崩溃,笔者相信何某的青春期也会安然度过。
三、由表及里:重建强健的关系网络
初三女生李某,成绩良好,性格内向。
进入初三后,李某出现了轻微强迫症倾向,一定要把用完整支笔芯后才能感觉到放松,其他时间总感觉很慌张,在第四次心理辅导时,李某多次提到一件童年往事:弟弟三岁的时候想要她的饼干,她不肯给,弟弟追着她打,妈妈见到这情景,让李某停下来给弟弟打两下了事。再联系其家长,发现其家庭重心完全在弟弟身上,李某在社会支持系统名存实亡。
意识到这一点后,笔者联系李某的父母,分析利弊,特别强调了如果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的位置被忽略、被代替或者被僭越,这个家庭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并影响家庭系统中的每个人,让每个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形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因此他们对李某的忽视,不单影响李某,也会影响李某的弟弟。但学校毕竟不能完全改变其家庭的观念,因此笔者推荐“苏老师”热线、“林老师”热线,以便李某父母向其寻求更专业的帮助。
笔者认为,要想让李某摆脱困扰,仅指望家庭关系线的重建是不够的,也太被动。因此笔者联合各科任课老师,在校园内给予李某更多有针对性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初中阶段最看重友情,笔者通过“夸夸我的好朋友”主题班会,树立李某的自信心,建立李某强健有力的关系网络。李某的关系网由刚开始的单向断裂且单一,转变为真正的“网”状结构,更加坚固,更加稳定。
总而言之,据笔者探究,青春期学生“洁癖”问题的出现是个信号,因此要及早关注,尽力解决。哪怕只是陪伴,也能让学生们的青春不会显得那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