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练习题设计的思考

2019-09-26 12:38钟新涛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练习题习题初中生

钟新涛

数学练习题是考查初中生数学学习水平的评价标准,数学教师合理设计练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必须合理设计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的技巧。下面,笔者探究了初中数学练习题设计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质量。

实际上,练习题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检验初中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教师合理设计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熟练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合理设计练习题,有效检验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初中生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最终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把生活当作中心,合理设计初中数学练习题

如今,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着紧密联系,而且更加容易接受。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且知识内容大都源自于生活,七年级处在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过渡的阶段,所以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容易,到了八年级之后的数学内容就变得非常抽象,有些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逻辑计算及丰富的联想,这就导致学生肩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繁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状态下,初中生难以适应抽象的数学教学内容,也无法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设计课后习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生活中挖掘数学原型,给他们讲解相应的解题技巧。

如在教学图形的相关知识时,面对“在三角形当中,两边之和比第三边大,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一定理,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道例题,让学生明确这一概念:任意画出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到达点C,有几条路可以走?

解法一:把图形投影至纸面上,把铅笔当作路径轨迹,能够得到存在BC和AC+AB两条线路,然后比较两条线路的长短,把“两点间线段最短”当作标准参照,继而得到线段BC是最短的,最后得到结论:AC + AB > BC。这种解答既抽象,又需要借助大量逻辑计算,所以不是最优解法。

解法二:任意选取三个点,通过一根绳索固定某一点,然后依次和三个点进行连接,并且在三个点上进行标记,分别命名为A、B、C。根据课本要求,由点B出发,一直沿着三角形的边到达点C,得到存在BC和AC+AB两条线路。而在此时,把边全都加起来实施加法运算,学生不需要借助刻度尺进行测量,就可通过目测得到AC+AB> BC。这种解法将抽象概念变成可以触摸的真实生活原型,借助实际操作验证教材中的理论结论,让学生通过理解加以记忆,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学生当作主体,合理设计习题

随着数学内容渐渐变得抽象,数理运算及几何运算都变得十分复杂,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思考方式上出现了差异,一些抽象思维较弱的学生常常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虽然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但教师很难从根源上解决它。此时,许多教师会选择降低课后习题的整体难度,不断加强解题技巧的教学,因为教师认为如果设计的课后习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提升学习技巧。但是,随着课程难度逐渐加深,学生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在设计课后习题时,教师不应把“量”当作主体,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解题技巧,通过定量的习题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借助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合理设计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从基础习题发展到提升习题,再发展到突破性的课后習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在设计小组习题时兼顾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升习题的有效性。

三、把教材当作蓝本,增强习题的差异性及趣味性

在一般情况下,数学教材只能显示基本理论及典型例题,但在试卷测试及配套练习中会出现一些新例题。因此,教师需要设计相应习题,弥补试卷和课本中的不足。同时,数学教师需要紧抓教材核心知识,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习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试卷与教材习题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把重点题型及其变式解题当作方向,设计有代表性及针对性的课后习题,并借助逆向思维,通过讲解学生经常出错的课后习题,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练习题习题初中生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条形磁体附近磁通量的最大值分析
暑假趣味练习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