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问题激活数学思维

2019-09-25 04:24刘亚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积极性三角形思维

刘亚琴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有效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所问问题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特征以及现阶段的智力水平,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一、设计针对性问题,启发数学思维

有效问题主张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问题的设计,因为问题过于简单或过难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故而,针对学生提出启发性和有目的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出一道整数加减的练习“533+36=”,然后引导学生将其转换为“5.33+3.6=”和“53.3+0.36=”。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小数点的位置不同会产生怎样的问题?计算得出的结果有什么区别?大家可以尝试在纸上计算一下,仔细想想这个问题,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借助用旧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出新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去思考,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巩固旧知识、接收新知识。

二、设计逻辑性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有效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投入课堂学习之中。教师有目的地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进而借助一定的逻辑完成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对于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可借助如下问题进行引导: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可以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呢?

(2)通过观察,仔细思考,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应当具备怎样的关系?

(3)我们应当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所选用的三个问题之间其实具备一定的逻辑联系:第一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第三个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帮助学生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加以回顾。上述问题都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进入问题时要一步一步进入,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

三、设计开放性问题,点燃数学思维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放性的问题既可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以激发,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故此,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产生新思考和新想法的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真正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全面系统地观察物体的好习惯,一位教师提出:“倘若现在我们要观察所在的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于是,有一部分学生说前面,有一部分学生说后面,还有一部分学生说侧面……但学生感到无法观察上面,于是教师立刻问道:“如何才能从上面完成对学校的观察呢?”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航拍的观察方法。显然,在开放性问题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养成全方位看待事物的习惯,学习效果明显增加。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对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设计追问性问题,推进数学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经常采取追问、加深问题,不断问问题的方式,不过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问题深度也应当循序渐进才能起到效果。因此,好的问题形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去锤炼,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一课时,多数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这样问:“谁能将3的倍数寻找出来?”学生们大多都会回答:“3,6,9,12。”紧接着教师会继续问道:“你是如何找到这个答案的?”学生回答:“3是3的1倍;6是3的2倍……”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适时追问:“大家还知道哪些数都是3的倍数?”学生可能会接着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就应顺势向学生追问:“3的倍数是不是无穷尽的?”“不是。”“由此,大家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对于每一个数的倍数而言,它都应当是——”“无限的,说不完的。”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倍數的认知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有层次地追问能够给教学带来明显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追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适度性问题,引导数学思维

适度性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避免问题过难或过易。不管是哪种极端情形,都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疑虑,从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对“百分数的认识”有一定理解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都对哪些数拥有认知?”“整数、分数以及小数。”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这种问题的回答几乎不需要思考,对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帮助很小。教师可以把问题变为“大家将学过的数进行有序分类,可以整合为哪几类?分类借助的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可见,只有挑战性强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问题的广度,既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学过的数进行切入,让学生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这类适度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有效问题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问题语言,尽量避免一些低效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积极性三角形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