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的误区及方法

2019-09-25 04:21韦叶平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践培养

韦叶平

[摘  要] 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学会如何交流、如何思考. 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础,它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所以培养好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语言交流;听与读;培养;实践

我们在数学上的交流与沟通大多都是通过数学中特定的文字或者符号来进行的,这些文字或者符号可以大大降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成本,让他们的沟通变得更加简便和高效. 这些文字和符号不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體现,更是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基础保障. 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培养的一些看法.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误解

(一)数学老师在认知上存在误解

1. 与我没有关系的误解

很多数学老师都认为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文科类老师的责任,尤其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数学老师的任务就应该是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数学老师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的.

2. 自然而然养成的误解

有一些数学老师认为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自然而然养成的,是不需要后天多加干涉的.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语言交流能力会自己慢慢培养起来,并且随着他们数学素养的提升,语言交流能力也会越来越好.

(二)数学老师在行为上存在的误解

1. 课堂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

在一些数学老师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在讲,没有形成学生参与其中的课堂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沟通,那么学生在数学上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很难得到进步的.

2. 用书写代替表达

在一些数学老师的课堂上,他们会让无法表达清楚自己意思的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书写出来,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自然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

3. 老师代替学生回答

很多时候,老师为了不耽误课堂时间,虽然学生并没有表达清楚,或者说表达还不够尽如人意的时候,老师会说:“你的大概意思我已经明白了,只是还没有表达清楚,我来帮你重新梳理一下. ”就这样,老师不断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得不到锻炼,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这些在认知上的误解,让学生提高数学上的语言交流能力变得虚无缥缈. 这些行为上的误解,会让学生提高数学上的交流能力变得难以完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一)在听与读中感受数学语感

听与读是相辅相成、难以割舍的存在. 听的过程就是在吸取、包容;读的过程就是在分享、表达. 听是来分辨读的正确与否,读是在不断积累、不断运用的过程. 在不断的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听与读的重要性.

1. 跟着读新的知识点

跟着读,实质上就是重复老师的话语. 老师先读一遍,让学生知道这些词、这些符号的正确读法是怎样的,然后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读几遍.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照着老师的正确读法来进行模仿,最终自己也能够准确地读出这些词、符号的正确读法[1].

2. 课堂开始的朗读

老师可以在每节数学课开始的时候带领学生进行朗读. 朗读的内容没有限定,可以是数学的概念、一些定理、甚至是某些题目的解题思路等等. 朗读也可以分成以下这几种形式:(1)齐读,在一起朗读时,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2)轮读,在轮流朗读时,学生可以更加专注于倾听,并在倾听中思考听到的内容;(3)个读,在个人朗读时,学生可以更专注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上.

这样的几种形式轮番进行,让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他们的进步也会更加明显.

(二)在听与说中培养数学语言应用能力

朗读是机械的,缺少自己的思想,而说更多的是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言语来表达出自己对于数学问题的看法.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疑惑点,帮助他们培养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1. 老师说完学生再说

老师在说的时候是可以自己控制的,可以通过一些方式,重点向学生分享一些在数学语言表达上的重难点. 学生在听的时候就是学习的过程,在听完之后让学生自己来说就是实践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何表达. 我们的实践大多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式来进行:

(1)学生在听完老师说的之后进行复述.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的口头表达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表达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2)学生在听完老师说的之后表达自己对老师所说内容的一些看法以及相应的理由.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会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以此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这样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2].

2. 学生掌握课堂的说与听

课堂上,学生对于问题的想法,每个人可能是不一样的,若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余学生也需要认真听,判断他的逻辑思维是否与自己的一样,以此来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如果不一样也可以在这位同学发表完自己的看法之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毕竟课堂就是思维碰撞的地方. 通过语言来表达,就是数学交流能力提高的表现.

学生的数学语言交流能力是有不同的层次的,在不同时期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主要的我们可以分成这几个阶段来进行:

(1)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交流,老师应积极对其进行引导和沟通.

这个阶段属于学生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刚开始接触数学交流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数学倾听能力,但是对于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思维过于紊乱,无法清楚地表达出来,在下面听的学生也会感觉讲得很紊乱. 这时候,老师需要充分发挥作用,以此弥补学生初期阶段能力的不足.

重点一:不能让其他同学清楚地理解刚刚所讲述的内容. 这个问题需要讲述者在讲述自己的观点前,把思路理清,能够让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比如:请某某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刚刚那位同学陈述的观点;有哪位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陈述刚刚那位同学的观点吗?相同年龄段同学的表达,会让他们更好地接受.

重点二:倾听的学生应该与讲述的学生进行思想碰撞,比较两个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锻炼他们的思考:有谁的观点和这位同学的观点不一样吗?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三:倾听的学生应注重同伴陈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包括其答案、内容,并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也可通过提问来刺激学生的思考:这位学生的答案有什么问题吗?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对内容做出正确的评价.

(2)度过第一阶段,老师应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通过第一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倾听与思考,那么到了第二阶段,教师应该不再插手学生的思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开花,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最后阶段,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场下观众.

到达了最后一个阶段,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能够听清楚同伴的观点到底是什么了,可以比较同伴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什么异同,也可以对同伴所提出的观点进行正确的评判. 那么之后教师的课堂也会丰富多彩很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无休止的碰撞. 在最后一个阶段,笔者通常会通过两个活动来巩固知识. 第一个是五分钟讲述课堂知识. 这个活动通常在下课前进行,通过轮流的方法来让学生讲述这一节课我们所学到的内容,讲述的清晰度和完整度,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极大的投入. 第二个活动是专题讲述. 這需要学生对这个专题有着自己的总结和想法. 比如,我们刚学完全等三角形,学生们就需要思考出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出哪些难题. 这些都是可以讲述和思考的内容.

通过以上培养,让学生对数学的语言表达有了很大的兴趣,这样的数学课堂就不仅仅是老师讲述公式和定理的课堂,而是学生们逻辑思维碰撞的课堂,这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 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 陈昌平译.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光明. 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J]. 数学教育学报,2011,20(1).

猜你喜欢
实践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