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仡佬语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09-24 01:16阳柳艳李锦芳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仡佬族母语方言

阳柳艳 李锦芳

(1.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一、引言

仡佬语是中国濒危语言中极具代表性的语言之一,其母语使用者少但地域分布广、内部方言差异大,对其语言及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记录、研究能为我国濒危语言的保护、传承以及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社会应用提供借鉴。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支系多、分布广。我国仡佬族大部分分布在贵州省,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自治县、云南省麻栗坡、富宁等地,也有极少数零散分布于全国各地。此外,在越南北部也有少数仡佬族分布,人口约1473人。仡佬语是仡佬族使用的语言,因其语言分化早,内部差异较大,国内学者一般认为可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方言。贺嘉善(1983年)将仡佬语分为多罗、哈给、稿、阿欧四个方言,张济民(1993年)将其分为黔中、黔中北、黔西、黔西南四个方言。

二、仡佬语使用现状

(一)贵州仡佬语分布及使用现状

贵州省是仡佬族分布人数最多的省份,人数达50 多万人,也是仡佬语分布最广的地区,四个方言均有分布,目前贵州境内使用仡佬语的人数约为4000人,包括能熟练使用的和只能进行基本交流的使用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贺嘉善、张济民对仡佬语的使用进行调查,涉及到的地方有安顺湾子寨,大方普底,普定新寨,平坝大狗场,水城打铁寨,织金龙家寨、牛洞,贞丰坡冒,晴隆山背后,遵义尖山、田坝、平正,六枝居都,关岭麻垇、顶银哨,清镇县新发乡等。根据当时记载,完全会说仡佬语的主要集中在六枝、关岭、大方、平坝、安顺、普定。织金、仁怀、遵义等地也有完全能掌握仡佬语的人,但是人数极少;其他分布点多为部分人能使用;而清镇新发、遵义平正、毕节黔西一些地方的仡佬族只能记住少量单词。如今,三四十年过去,情况又究竟如何?据我们近十余年来的调查,相当一部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在使用仡佬语的地区有的已经完全失传、全民转用汉语,有的仅存少量年长使用者,而且日常交流已经以汉语为主。但也仍有少数仡佬族村寨全民掌握仡佬语。其中阿欧方言的濒危程度最为严重,仅少量老年人还使用。

1.安顺市

安顺市内分布的仡佬族地区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根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调查资料,西秀区湾子、黑寨,普定县窝子、长冲、未七,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等地仡佬族还能不同程度使用仡佬语,但目前语言失传,已完全转用汉语(西南官话),仅有平坝区大狗场村、镇宁布依族族苗族自治县比工村及茅草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麻洼村、普定县新寨仡佬语有保留。

(1)平坝区大狗场村

安顺市平坝区高峰镇大狗场村共1027人,该村有很多外族如布依族、苗族媳妇,她们一般听得懂仡佬语,但不会说,使用汉语交流。孩子同父亲一般用仡佬语,同母亲用汉语,夫妇间用汉语。儿童学前多用母语,但已初通汉语,入学后则以汉语为主要交际用语。由于杂居、通婚等因素,大狗场仡佬族母语正在衰落,现在虽然小孩也会说部分仡佬语,但该村仡佬语已处于濒危状态,即使是60多岁的老人也自称只懂80%。

(2)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比工村、茅草寨

安顺市镇宁县丁旗镇的比工村和茅草寨共有100多户仡佬族,使用相同的仡佬语,属于阿欧方言。现在只有老年人之间还使用仡佬语交流,中年人也会讲一些,他们同时都熟练使用汉语。青年和孩童操汉语,已不会讲仡佬语。整个村子以汉语作为主要交际语。现在六七十岁的这一辈人也因母亲的民族成分不同而表现出较大的仡佬语水平差异,仡佬语的使用范围也大大缩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只有十几个人尚在日常会话或民间宗教仪式中使用仡佬语,其他人都已转用汉语。50-60 岁年龄段的仡佬族人,年轻时在家里曾和长辈讲仡佬语,但随着父母的离世,便失去了交流的环境。60岁以上的老人有时会用仡佬语交流,但一般仅限于说话中有不愿为外人知晓的内容。这两个村的仡佬语已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3)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麻洼村

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镇麻洼村有149 户仡佬族,共有400多人使用仡佬语。麻洼仡佬语属于哈给方言,使用情况相对其他许多仡佬语村社要好,除了十岁以下儿童较少使用仡佬语以外,大部分人在家庭、村社内部均使用仡佬语进行交流。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顶银哨等地也有仡佬族分布,上世纪60年代调查时,还有人能使用仡佬语(贺嘉善1983:61-70),但目前该地的仡佬语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4)普定县新寨

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双坑村委会新寨自然村有75 户仡佬族,共310人。新寨仡佬语属于稿方言,自称qau13,目前只有5人(均65岁以上)能使用母语,但平时已基本不使用,40-60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中,仅有十几人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词语,儿童、少年、青年已全部转用汉语,村内交际用语全部为汉语(西南官话)。

1990年,张济民先生调查时有仡佬族49户,共222 人,其中还有不少人能流利地使用仡佬语进行交流,具体语言使用情况如下: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初新寨16岁以下的青少年已基本不使用仡佬语,全部转用汉语,16岁以上的全会说或半会说仡佬语的人数均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90年代初有一半以上的人还能使用仡佬语进行交流。近年我们调查发现新寨仡佬语已严重萎缩,除极少数老年人能掌握母语外,多数老年人,全部中年、青年、少年、儿童已完全转用汉语。

2.毕节市

毕节市的纳雍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大方县等地均有仡佬族分布,上世纪80年代,黔西县沙井乡的铁乐村、灯明、黄泥、石化、羊耳,织金的龙家寨等地不同程度地能使用仡佬语,但现在已经消亡,仍使用仡佬语的仅有大方县普底乡的红丰村。

红丰村的人口总数为862人,其中仡佬族372人,红丰仡佬语属于阿欧方言,目前会说仡佬语的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仡佬族中老年人,中青年人当中会说的不多,而三十岁以下的则更少。根据我们的调查,全村能流利说仡佬语的只有33 人,还不到该村仡佬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能说百分之五六十的有14人,而会说部分单词的也只有15人。现在他们的交流用语主要为当地汉语方言,即使是会说仡佬语的中老年人之间也多用汉语交流,该地仡佬语已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3.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仁县、晴隆县、贞丰县、安龙县等境内均分布有仡佬族。上世纪末,贺嘉善、张济民调查时,兴仁县、晴隆县、安龙县内均有仡佬语使用者,我们调查时,仅有晴隆县山背后、贞丰县连环乡、鲁容乡的仡佬族依然使用仡佬语。

贞丰县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连环、鲁容两个乡和龙场镇的一些村寨中,其中连环乡坡帽村和鲁容乡皎贯村是仡佬族分布较集中的村寨,两村仡佬语均属于哈给方言,自称均为pu42ha42kei42。连环坡帽村是该县最典型的仡佬族聚居村,仡佬语保留较完好,全村60多户,村内孩童成人均能使用仡佬语,是保留仡佬语较完好的村寨之一。鲁容皎贯村有80多户仡佬族,虽是仡佬族比较集中的村寨,但仡佬语的使用已经出现断代传承危机,5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互间常使用母语交流,40至50岁的中年人能听懂部分,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平时已基本不使用,40岁以下的青年人能听懂极少简单词汇,已不能使用母语交流,青少年已全部转用汉语,鲁容乡仡佬语目前断代传承现象凸显。

晴隆县山背后与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镇麻洼村毗邻,两地仡佬语均属哈给方言,母语使用情况类似。

4.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的仡佬族主要分布在六枝特区的堕脚、猴子田、郎家坝、居都、牛坡等地,水城县打铁寨、洞口等地。目前仅有六枝特区居都、猴子田、水城打铁寨、洞口仡佬族保留仡佬语,其中猴子田、洞口均仅有1人能使用。

(1)六枝特区居都村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级行政区)有三支仡佬族,一支自称“多罗”(to31ɂlo33),分布在箐口乡一带。另一支自称a33ɣəu35,人口极少,仅箐口乡猴子田村一位80多岁老年妇女仍能使用。还有一支他称为“打铁仡佬”的分布在中寨镇四方井村等地,母语已失传,转用了汉语(西南官话)。箐口乡居都村委会仡佬族比较集中,语言保持较好。2014年,全村总户数325户,1782人。仡佬族人口1721人,占96.6%,居都村仡佬语属于多罗方言,在全村通行,是居都仡佬族内部的主要交际语言,老、中青、幼三代都熟练掌握,小孩出生后首先学会的是仡佬语,再学会贵州话和普通话,是仡佬语使用最为完好的地方,也是目前仡佬语使用人数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

(2)水城打铁寨

水城县仡佬语主要分布在猴场乡洞口村、米箩乡俄戛村委会打铁寨,两地人数均较少,共40多户,其中仡佬族14户,人口数量不足60,自称pu55qau24。传说祖上系由水城县猴场乡洞口村一带迁来,已迁入打铁寨四代人,一百来年。此支系他称为“打铁仡佬”,因其祖祖辈辈以打铁为生。仡佬族为了适应生活环境往往需要学习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打铁寨及周边地区主要交际语是汉语。2014年,该村仡佬族无论在村社还是家庭内部大都已使用汉语,仅有3人(均60岁以上)还基本掌握母语,三人间偶用仡佬语,但语言功能退化,母语遗忘严重,仅能记忆部分生活常见词汇,该地仡佬语已处于濒绝状态。洞口村仡佬语和打铁寨仡佬语接近,2007年韦名应、李艳玲调查时,仅有一位老太太能使用仡佬语,但现在已经去世。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仡佬语分布及使用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隆林自治县的德峨、克长、新州、茶岩、者浪、蛇场、沙梨等乡镇的村寨中,少数零散分布于介廷、者保、平班、猪场、革步、桠权、天生桥及金钟山等乡镇村寨中。广西隆林仡佬族自贵州陆续迁入,已定居数代、十数代,人口2841人(2011年),其中包括1990年识别为仡佬族的一千余“俫人”(其语言俫语属于南亚语系)。仡佬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也有分布,但其使用的语言为俫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仡佬语属仡佬语哈给方言和多罗方言,目前,仡佬语使用主要分布在隆林德峨乡三冲行政村、么基行政村及岩茶乡弯桃屯一带,德峨乡三冲行政村一带仡佬族使用哈给方言,么基行政村及岩茶乡弯桃屯一带仡佬族使用多罗方言。

1.德峨乡三冲行政村

德峨乡三冲行政村的仡佬语主要集中分布在弄麻、保田、大田及渔塘4个自然村,80多户,400余人,自称ha31ke31,属于仡佬语哈给方言,相传迁自贵州遵义、正安一带,已有数代,有何、田、李、陈、张、勾、郭等姓氏。村内老老少少均使用仡佬语,且仡佬语作为行政村内的日常交际用语,是目前难得的仡佬语使用保留较完好的语言点之一。

2.德峨乡么基村大水井、茶岩乡者艾村弯桃

德峨乡么基村大水井、茶岩乡者艾村弯桃一带仡佬族约500人,自称to31lo53,当地称其为“黄牛仡佬”,其语言属于多罗方言,上世纪末以后仅少数老年人能流利使用仡佬语,但也不作为日常交际用语。目前,能熟练使用母语交际的已不足10人,且均为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汉语比母语熟练,全部青少年和中年人、大部分老年人已不再使用母语而转用汉语。该地仡佬语的交际功能已严重萎缩,已处于严重濒危状态。

(三)云南仡佬语分布及使用现状

云南省境内仡佬族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广南、富宁、马关等县。其中,分布在麻栗坡县的人数最多,约1200人,少数分布在富宁,人口约100,其余零散分布在广南、马关等地。分布在云南省内的有白仡佬、青仡佬、花仡佬、红仡佬四个支系。

1.麻栗坡铁厂乡月亮湾、峰岩

月亮湾、峰岩村均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这一带几个仡佬族支系杂居(白仡佬、青仡佬、花仡佬、红仡佬),共20多户人,有陈、何、罗等姓,自称tэ35ɂlэ31pau33au35,两地使用的语言相似,均属于多罗方言。目前这一带仡佬语保存状况不佳,母语代际使用差异凸显,汉语成为主要交际语言。峰岩村仅70岁以上的几位白仡佬支系老年人还较熟悉母语。月亮湾村仡佬语保存情况稍好,仍有部分中青年人基本掌握母语。此二村仡佬族在宗教祭祀、红白喜事等场合,由年长者使用仡佬语主持。

2.麻栗坡铁厂乡董渡村

红仡佬为仡佬族四大支系之一,云南省内的红仡佬主要分布在麻栗坡县董干、铁厂、杨万三个乡镇的零散村寨中,其中在铁厂乡董渡村委会较集中,自称wa35dəɯ31“瓦德”,自认为是正统仡佬,姓氏主要有王、罗、杨、李等。据有关资料记载,他们是大约一二百年前由贵州境内遵义、大方、镇宁等地辗转迁徙而来。这一带仡佬语使用人数极少,仅有王正荣一家(三代)在家里交流使用仡佬语,其他仡佬语使用者较少,仅发现少数70岁以上老人还通晓少量词语和一些日常用句。目前,能熟练掌握仡佬语的不足10人,语言使用严重萎缩,处于濒绝状态。

仡佬族分布较为集中的还要云南省富宁县丁家坡,约有100人,相传民国时期从麻栗坡迁来,我们1994年调查时尚有个别老人能知晓少量仡佬语词语,目前已经完全失传。

三、仡佬语使用的发展趋势

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仡佬族人口550746 人。而据贺嘉善(1983年)的统计,说稿方言的仡佬族约有2000人,说阿欧方言的约有1500人,说哈给方言的约有1700人,说多罗方言的约有1200人。3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脚步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仡佬语的使用人数在急剧减少,仡佬语已日益濒危。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十几年前,仡佬族使用母语的人数不足6000人,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推测目前使用仡佬语的人数已经更少,在55万人口的仡佬族中,使用母语者人口数远远低于总人口数的1%,能使用仡佬语的人数不到5000人,其中包括了不少仅能掌握基本词汇的母语使用者在内。总体而言,仡佬语使用日益萎缩,其社会交际功能逐渐下降,且多数语言点处于濒绝状态,少数语言点处于濒危状态。

(1)母语使用保存完好型。这一类型的仡佬族分布区内部均使用仡佬语进行交际,其主要交际用语为仡佬语,母语覆盖面较广,母语使用传承力度较大,但是这一类型分布地极为有限,目前仅有贵州省六枝的居都村、贞丰的坡帽村、关岭麻洼村,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的三冲行政村部分村寨。这类地区的仡佬语能够得到较好的传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能得到较好的沿袭,至少在两三代人内不会消亡。

(2)母语使用断代型。这一类型的仡佬族分布区内母语使用出现断代传承现象,青少年已基本转用汉语或仅能够掌握基本词汇(但不作为交际用语),中年人能使用比较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老年人使用母语较为熟练,母语使用限于家庭内部及部分熟练掌握之人。这一类型分布地区有贵州省平坝区大狗场村,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比工村、茅草寨,大方县普底乡红丰村,贞丰县的鲁容村。这些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承,但是范围极为有限,断代传承现象凸显,语言代际使用差异明显,如任其自然发展,估计最多半个世纪后,这些地区的仡佬语将完全消失。

(3)母语使用濒绝型。极少数人掌握母语是这一类型的显著特征,母语已经完全丧失社会交际功能,仅是个别人记忆中的语言或几个人之间偶尔交流使用的语言,且为极少数上了年纪的老人才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化已经基本消失。如贵州省普定县新寨、水城县打铁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大水井、弯桃,云南省麻栗坡县的月亮湾、峰岩、董渡等地。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地区的母语使用已经毫无传承意义可言,再过10年左右,这些地区的仡佬语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四、仡佬语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我国仡佬语以惊人的速度走向消亡,对仡佬语进行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且任重而道远,应针对不同地区语言使用情况制定相应保护与传承措施,在政府相关部门、高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社区、家庭、个人等在多方面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下,通过科研、媒体、教学、艺术、文化产品、科技、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平台及数据博物馆等多种手段与方式,争取最大成效地促进仡佬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大力开展对仡佬语言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工作

各语言点濒危程度各异,濒绝状态的语言点需尽快进行抢救性记录,濒危状态的语言点需进行全面性记录。在记录调查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技术,如录音、摄影、摄像等,建立数字化仡佬语语料库,有利于动态保存、研究及开发利用。

(二)将保护与传承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范畴。

对于濒危语言的保护,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等多方面的通力协作。政府应从国家层面上宏观把控,尽快立法,将濒危语言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国家、地方政府给予经费支出,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濒危语言保护工作有政策及资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民间团体研究者、文化爱好者较集中,有较多时间、经验、手段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的记录、摄录、分析,可具体指导仡佬语的保护传承。

(三)在仡佬族村落开展仡佬—汉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有助于培养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也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双语教育对于语言保护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还能解决民族语言与文化的传承问题,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两种语言的学习,能更好地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贵州六枝居都村近年来作为省级汉语与民族语双语和谐示范村,采取了一定措施,在本村小学开展汉-仡佬双语教学,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运用数字技术建立民族语言数据博物馆

针对依然保存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地区,可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数字化语言、文化习俗等信息,建立数据博物馆,在宣传民族文化的同时,对民族语言文化起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此外,随着智能技术的普遍应用,开发仡佬语使用智能程序也是提高仡佬语使用活跃度的重要手段。

(五)建设语言保护示范村或仡佬族文化旅游村

采取建立仡佬语保护示范村或者旅游村的方式保护仡佬语的使用环境。建立保护与传承仡佬语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激励仡佬语地区居民继续维护和使用母语,挖掘、传承其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其他仍使用或者部分使用母语的仡佬族村寨为了争取政府经费投入,自觉加入到维护和使用母语的行列中,充分发挥示范村或旅游村的辐射作用,增强仡佬族群众的主体自觉性,避免语言、传统文化传承断代现象的出现。同时,这也能提高仡佬族群体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结语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重要载体。仡佬语是维系仡佬族群体共同心理素质和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仡佬族文化的纽带,及时对仡佬语进行保护与传承,有助于提高仡佬语母语使用者的行动力和主动性,增加仡佬族群体平等和优质的就业机会,增强仡佬族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及社会决策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使仡佬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仡佬族母语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母语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少数民族音乐
母语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