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语言生态现状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双坑村为例

2015-01-30 07:23李林津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仡佬族汉语民族

李林津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仡佬族语言生态现状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双坑村为例

李林津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语言生态是指一种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仡佬族在历史上是拥有自己语言的民族,但由于语言观念、社会及民族因素的影响,仡佬语使用范围日益缩减,以致面临濒危的现状。本文从仡佬族语言的使用情况、特点成因及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这三个方面对贵州省安顺市双坑村仡佬族语言的生态现状进行了研究。

仡佬语;生态现状;特点成因

一、仡佬语生态现状特点

语言生态是指一种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仡佬族和汉族的长期交往,产生语言兼用现象,实际上,仡佬语作为母语的能力急剧下降,汉语逐渐成为仡佬族第一语言,仡佬语已面临濒危状态。我们以贵州省安顺市双坑村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一)仡佬语不再承担交际作用

双坑村是仡佬族人数最多最集中的一个自然村,然而,仡佬语作为社会交际的功能正渐渐消失。为了调查仡佬族人语言使用情况,我们对双坑村100位仡佬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作了统计:

第一语言为仡佬语的仅占16%,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其次,以仡佬语为第二语言的只有8%,分布在各个年龄段,他们仡佬语水平为一般,甚至较差,只能听懂简单的词汇,不能说出连贯的句子。最后,以仡佬语为第三语言的人数最多,占调查人数的78%,多为青少年,他们几乎听不懂仡佬语,有的甚至将方言误认为仡佬族语言。

另外,仡佬族家庭成员互相交流时,使用汉语方言,多数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会说仡佬语,但在家庭内部交流时以方言为主。从更广阔的视角考察,村里的日常活动,例如见面聊天或到镇上赶集,仡佬族人都极其自然地使用汉语方言交流。只有在节庆日或者祭祀仪式时,才用仡佬语主持仪式。所以,汉语方言是当地仡佬族主要交际工具,而仡佬语已经不再发挥日常交际语言的作用了。

(二)仡佬语使用能力存在代际差

人们在语言的习得中往往存在差异性问题,这种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熟练和半熟练的程度上。熟练程度是指该语言使用能力比较强,能够独立运用这种语言系统并自由地进行交际,包括发出信息和理解;半熟练程度指该语言使用能力不太强,听和说都有一定困难的。根据调查,同年龄层的仡佬族人的语言掌握水平有所不同,仡佬族语言使用能力存在明显代际差,对仡佬语的掌握水平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递减。

60岁以上能熟练掌握仡佬语的人口比例达到80%, 20岁~59岁之间的熟练掌握仡佬语的人口比例则急剧下降到10%以内。其中40岁~59岁年龄段仡佬语水平熟练的仅有2%,他们大多仡佬语水平为半熟练,20岁~39岁年龄段仡佬族人的仡佬语掌握情况与40岁~59岁年龄段人类似,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家中父母精通仡佬语,在生活中偶尔用仡佬语交流,仡佬语在无形中得到传承与延续,因此,他们能够听懂并说出生活类简单名词和动词。而6岁~19岁的青少年仡佬语熟练掌握的人数为0,几乎完全不会说仡佬语了。

总的来看,仡佬族人的仡佬语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代际差异非常大,呈现出明显的衰微势态。

二、影响仡佬语使用的因素

(一)语言观念

语言观念又称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的看法。一般而言,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民族语言具有较为深厚的感情,然而,现代社会发展,以及长时期与汉族的接触,影响了仡佬族人的语言态度。

首先,关于对仡佬语的重视程度问题。有68%的人认为掌握仡佬语很有必要,不仅便于与本族人交流,更是民族身份的一种象征,他们普遍认为,仡佬语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与标志,后人应该传承发扬。然而,就目前的语言使用现状来看,约12%的人认为,掌握仡佬语并没有实际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为6至19岁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在村外就学,民族观念意识较弱,对他们而言,掌握汉语普通话比学会仡佬语更为重要。

其次,关于仡佬语的使用问题。仡佬语作为一种具有古老性和濒危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仡佬族人不会说仡佬语,只会说汉语,有41%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接受这种现状,即便是家里有人会说仡佬语却不再使用仡佬语,他们依然认为可以理解,只需要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由此可窥知,从情感上来说,仡佬族人对仡佬语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但随着民族不断迁徙,仡佬族与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汉语也成了比仡佬语更具有实用价值的语言,仡佬族人不得不选择汉语作为主要交际语言。受到这种语言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只会说当地方言或者普通话,成为双语人,甚至是汉语单语人。青少年是传承和发展仡佬语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待仡佬语的态度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65%的青少年认为即使不会说仡佬语也无所谓。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堪忧。

(二)社会及民族因素

影响仡佬语使用的不仅是对仡佬语的语言态度,社会历史变迁及民族自身发展也是影响语言使用的重要成分。

首先,从社会历史角度分析。在中国历史上,汉族曾几次大规模入黔,使得仡佬族的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各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学习汉文化,加之全国范围内普通话的推广普及政策极大地影响了仡佬语的传播。另外,在当今愈加开放的经济社会,外出务工的仡佬族人越来越多,他们在外与人交流时更愿意也更主动地使用汉语,这间接削弱了仡佬族母语的使用功能。

其次,从仡佬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来看,仡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北部和东北部,少数散居在贵州省中、西部及滇、黔、桂三省毗邻地区。其周围不仅有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也有位于亚强势地位的壮、苗、彝等民族。因此,仡佬族受到汉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渗透。一方面,某些仡佬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已经渐渐被周围民族所同化,使得仡佬族地域性特征要大于民族性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政策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仡佬语被其他民族认为是低劣下等的语言,甚至他们自己也认为仡佬语是“不雅”语言。仡佬族人不愿受歧视,渐渐减少了说仡佬语的频率和场合,也不愿再教育子女说仡佬语。因此,在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挤压中,仡佬语生态现状令人担忧。

最后,从仡佬语内部结构来看,仡佬族的历史悠久古老,仡佬语的古老性与仡佬族的古老性是一致的,汉文史籍中记载,仡佬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商周至汉代时期的濮人,是贵州古老的土著居民,语言系统中保留了不少古音,这给后人学习仡佬语带来很大困难。不少对仡佬语感兴趣的年轻人都认为学习仡佬语太难,需要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仡佬语内部的复杂性给仡佬语的传播带了一定挑战。

三、仡佬语使用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方面,仡佬族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对仡佬语的冲击。有来自汉语教育和汉语方言对仡佬语的冲击,也有媒体传播对仡佬族母语的侵蚀。随着我国学校基础教育的大力发展,青少年从小接触汉语,学习普通话,母语水平急剧下降,能熟练掌握仡佬语的人数几乎为零。而在信息传播时代,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早已走入仡佬族人的生活中,人们从电子产品中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资讯,学会新鲜的网络词汇。社会迅猛的发展和大众媒体的广泛传播在给仡佬族地区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对仡佬语的传承造成抑制。

另一方面,婚姻关系的变迁对仡佬语的使用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建国之后,随着与周边汉族的关系愈加密切,仡佬族与汉族的族际婚姻成为当地十分普遍的现象,据调查,该村70%的青年男子娶汉族媳妇。族际婚姻家庭只使用汉语教育下一代,久而久之,青少年的语言习惯中不再出现仡佬语。仡佬族传统文化也在与汉族的深入交往中濒临失传,在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调查时发现,大多数青少年不了解仡佬族的传统节日,近9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仡佬语。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仡佬语的衰微和濒危是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过程中一种必然的趋势,是社会走向现代化历程所要付出的代价。然而,我们也必须采取措施去保护这种独特的民族语言。挖掘研究民族语,保护与开发民族语资源,旨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人类一种认知模式的丧失,也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思想基因库”的缺失。因此,在现在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给民族语言以合适的生存空间,保存民族文化记忆,是值得我们严肃思考的问题。

[1]张艳玲,冯广艺.语言生态学的几个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2]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周国炎.仡佬族母语生态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

H289

A

李林津(1990-),女,湖南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仡佬族汉语民族
学汉语
我们的民族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少数民族音乐
多元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试论遵义仡佬族人民族认同蕴含的精神文化基因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