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研究
——以新疆棉花产业为例

2019-09-24 01:16程文明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棉农机采棉花

程文明 王 力,2 陈 兵

(1.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 棉花经济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 832000 3.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1];只有首先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才有可能振兴[2];如果乡村发展中没有产业作支撑,乡村振兴将成为空中楼阁[3]。特色产业是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棉花作为新疆最具特色的产业,种植棉花是新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新疆的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地方的60多个县和兵团的119个团场,南疆90%以上的县都有棉花种植,全疆有50%的农民从事棉花种植,这50%的农民中70%以上是少数民族农民,主要产棉区的农民收入50%-70%来自棉花种植,非主要产棉区的农民收入35%左右来源于棉花种植[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要提高棉花机械化程度、提高棉花内在品质,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实行优质优价,提升植棉效益[6]。这在本质上要求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即提升棉花质量,增加棉农棉花种植收益,进而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新疆乡村振兴的实现。

二、新疆棉花产业的现状

(一)新疆棉花种植现状

1.播种面积、产量及种植方式

从表1可知,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为46.77%,2017年提升到69.41%,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14年的58.37%上升到2017年的80.77%,从播种面积和产量两方面来看新疆已经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棉花种植区,是保障我国棉花资源供给安全的主要区域。根据南北疆多地区农业管理部门的实地调查,2018年新疆北疆机采棉比重已超过95%,南疆机采棉比重接近50%,目前新疆的机采棉比重还在不断的提升,机采棉已经成为了新疆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

表1 2014-2017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产量(单位:千公顷、万吨)

2.成本持续上升,利润波动明显

从表2可知,2014-2017年新疆每亩的棉花种植成本平均为2176.15元,小麦作为新疆第二大农作物,每亩种植成本平均为1020.73元,不及棉花种植成本的一半,成本也相对稳定,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5年新疆每亩的棉花种植成本比2014年略有下降,但是2015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成本从2140.09元持续上升到2219.49元,上涨了79.4元。这不仅说明新疆的棉花种植成本远高于小麦,而且成本还在显著地持续上涨。

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从净利润的角度与同地区的小麦进行对比,2014-2017年新疆小麦每亩的平均净利润为164.52元,且一直大于130元,而且每年的波动幅度较小;而棉花的平均利润则为-224.64元,从2014年的-345.04元下降到-653.78 元,然后持续上升到6.6元再上升到93.68元,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稳定性明显不如小麦。

表2 2014-2017年新疆棉花与小麦种植成本及净利润比较(单位:元)

(二)近年来新疆棉花质量不稳定

由表3可知,从2014年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以来,新疆棉花平均长度表现为上下波动的状态,最低值为2015年的28.53mm,2016年为近年来最大值29.05mm;马克隆值A+B占比最大值为2014年的88.52%,最小值为2015年的62.12%,2015年以后有一定的提升;平均长度整齐度一直在82—83之间波动;平均断裂比强度值最大值为2015年的28.15,最小值为2016年的27.83,而且近年来仅有2015年超过了28。通常情况下,在皮棉市场交易中长度和强度均超过29的棉花比双28的棉花每吨高800 至1000元。2014-2017年新疆棉花质量指标均值未达到双28,主要是断裂比强度值较低所致,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新疆的棉花质量总体上比较低,而且从近几年看新疆棉花各项主要质量指标波动较大。

表3 2014-2017年新疆棉花主要质量指标情况

(三)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

当前,从全国来看棉花供给方面存在中高端棉短缺、中低端棉过剩的问题[7]。根据实地调查,新疆也是如此,新疆棉区主要为各纺织企业提供纺21—60支纱的棉花,这代表着新疆棉花主要给中低端面棉纱提供资源供给,而能够纺出60支以上纱的中高端棉花供给极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排浪式的消费需求已经成为了过去式,现在消费者更多追求的是个性化需求。纺织企业要获得高额的利润,必须走高端产品的供给路线,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或者定制需要,高端纱是必需品,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棉花供给。而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供给的主要来源地,在质量上还不足以满足我国纺织企业的需求。虽然国内纺织企业可以通过进口澳棉(澳大利亚棉花)、美棉(美国棉花)、乌棉(乌兹别克斯坦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纺织企业对高质量棉花的需求,但是受我国棉花89.4万吨进口配额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依赖国外的棉花供给。

三、提质增效的动因

(一)生产者推动:棉农提高收益的迫切需求

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下,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已经基本接轨,受到国际棉花市场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受WTO“黄箱”规则的限制,对棉农的补贴金额不能超过棉花总产值的8.5%,所以政府对农户的补贴不可能无限上升,对此,耿仲钟和肖海峰(2018年)研究认为新疆的棉花补贴金额目前可能已经超过了这一标准[8]。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棉农要想获得更高的棉花种植收益,单纯期望政府补贴是不可持续的,除非棉农能够种植出优质的棉花,逐步建立优质优价的机制才能使棉农长久获益。就新疆来说,考虑到棉花资源在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以及新疆的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环境约束,棉花是相对适宜在新疆大多数地区种植的农作物。

棉花是全疆的主要经济作物,关系着无数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尤其南疆四地州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棉花种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棉花质量,提升新疆棉花的竞争力,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科学种植棉花,实现棉花的提质增效是棉农提高收益的迫切需要。以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引领南疆四地州脱贫和实现小康,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需求者拉动:棉纺织企业的需求迫使新疆棉花产业必须提质增效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棉花消费国。这源于我国是世界第一的纺织企业大国,我国棉纺企业对于棉花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给,囿于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这就要求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新疆棉区,必须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棉花资源供给。

其次,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纺织服装作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基本上能够达到数量上的满足,但是随着当前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日益盛行,加之人们不断关注产品的安全性、高品质,这就对纺织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的棉花产业正经历着政策密集调整期,棉花质量整体依然不高,在国际竞争中不具备成本、质量比较优势,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

再次,国内棉纱较国外棉纱不具有市场比较优势。国家棉花市场最新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2月11日-2月15日,中国C32S普梳纱市场交易价22950元/吨,越南C32S普梳纱折人民币进口成本22440元/吨,印度C32S普梳纱折人民币进口成本22318元/吨,中国比越南、印度每吨棉纱同期分别高了510元、632元。国外棉纱的进口价要低于国内生产的棉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棉花植棉成本较国外高所导致。为了避免国内纺织企业大量采购国外面纱或者使用化纤来替代棉花,从而影响棉花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新疆棉花生产成本,提升棉花质量已经迫在眉睫。

(三)棉花供给资源的国际竞争

从表4可知,2018/2019年度我国棉花消费量为903.56万吨,位列世界第1;总产量587.86万吨,为世界第2;进口量152.41万吨,为世界第3。从棉花进口上看,前两位为东南亚的孟加拉国和越南,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以及不受关税配额的限制或者关税极低甚至没有关税,比我国的纺织企业用棉成本要低很多,所以孟加拉国和越南的棉花进口量比我国多。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这得益于我国的棉花单产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平,但是近年来国际植棉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印度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产棉国和第二大棉花消费国,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棉花全产业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表4 2018/2019年度世界棉花总产量、消费量与进口量排名(单位:万吨)

从国际棉价进行比较,2019年1月28日-2月1日,进口棉花的到岸平均价格折算成人民币是每吨14429 元,同时期我国的3128B棉花价格是每吨15480元,我国的棉花价格每吨比进口棉花高1051元,与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比,我国的棉花价格同期每吨分别高2178元、2207元。

长期以来,美国是我国重要的棉花进口来源国,在中美贸易摩擦及国际棉花种植、消费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了保证我国棉花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棉花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新疆的棉花在各个环节必须提质增效,方能应对棉花市场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

四、提质增效面临的困境

(一)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没有突出质量导向

目前,新疆对棉农的补贴政策除了全疆按照棉花交售量进行补贴外,南疆四地州还有10%的棉花种植面积补贴,这反映出新疆棉区仍然是以产量为主要补贴标准。虽然有五试一定的棉花质量检测政策,但是在采棉旺季可操作性存在困难,受限于人力、场地,不可能所有的运花车都停在轧花厂排队等待逐项测试,而且棉农为了节约运输费用以及避免棉花的水分蒸发或者其他损耗也不愿意在轧花厂长期排队等待。最后,几乎所有的轧花厂在棉花收购中均依据约定俗成的38%的衣分率来定价,在此基础上每高1%的衣分率,籽棉价格上涨1毛/公斤,相应地导致棉农在棉花种植中片面追求高产,而不重视棉花的质量。

(二)棉花生产技术存在不足

第一,国产设备较国外落后。采棉机作为重要的棉花采收技术装备,在新疆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早在1996年,新疆兵团就投资了3000万元立项进行机采棉引进示范,在2005年与贵州航空开始合作研发国产采棉机[9]。目前,新疆的采棉机品牌以约翰迪尔(美国)、凯斯纽荷兰(美国)和石河子贵航3个品牌为主,近10年来,新疆引进的所有采棉机中进口的占65%左右,国产采棉机占35%左右,这表明新疆采棉机仍然以进口品牌为主[10]。虽然,国产采棉机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在棉花实际采收应用中也比较常见,但是相比国外的采棉机仍存在故障率高、采棉效率低、机器性能不稳定等问题,而且部分技术难题(比如采棉打包一体化技术)长期难于突破。采棉打包一体化技术在棉花采收中可以避免棉花与地上的泥土、杂草、地膜及其他杂质的接触,减少棉花的杂质含量,在棉花销售和以后加工中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是进口美国的机器,国内尚未突破这一技术。

第二,相关配套技术不完善。在机采棉成为趋势的情况下,新疆要产出高质量的皮棉,就要求在品种选择和研发、田间管理、脱叶催熟、采收拉运、清理加工、公检销售等环节的配套技术必须相适应[8]。但现实情况是新疆棉花生产中各环节脱节、技术不配套等问题较为突出,诸如,适合机采的品种并不多,品种多乱杂,机器与品种不匹配;喷施脱叶剂时机把握全靠经验,未能实现科学指导;使用厢式棉花打包机时,田间防三丝措施未能按照规定落实;很多其他的机采管理手段和措施在实践中落实难以到位;机采棉质量标准未形成;在9-10月新疆集中棉花采收期间,这期间的采收能力和轧花厂的加工能力不相匹配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棉花的质量。

(三)棉农对机采棉的认识存在偏差

机采棉是棉花产业发展的方向,但目前仍然有很多人不赞同机采棉,原因是他们认为使用机采会导致棉花质量下降,影响其籽棉的销售价格。事实上是因为机采没有手采干净,农民为了追求产量进而追求高采净率,每多采收一遍增加了采净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杂质,含杂率的增加影响了籽棉的销售价格。仔细思考可知,含杂率并不属于棉花的内在品质指标,而近年来在北疆机采比较成熟的地区(比如兵团第八师)棉花内在品质比如长度、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这些指标远比非机采地区好。而含杂率高只是由于使用机采或者复采带来的负的外部性效应,很多农民则将棉花质量低片面地认为是机采所导致的,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认识。对比新疆不同区域,机采地区的棉花内在品质更好,而不是机采使棉花质量下降了,我们认为通过生产技术改进和提高管理措施可以减少这种负的外部性。

五、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一)从补贴政策上引导农民重视棉花的内在品质

当前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下,使用产量补贴的方式会导致棉农只是重视产量,而不重视质量,因为只要实现高产就能够获得高的补贴收益,所以非常有必要从补贴政策上引导农民重视棉花种植的内在品质。

第一,使用面积补贴方式替代产量补贴,辅助推出高质量补贴,在补贴的基础上强调质量的重要性。从技术上来说,使用面积补贴已经不存在困难,现有的GPS技术可以实现对棉花生产的多个环节进行操作,比如使用GPS设定无人机喷施脱叶剂、叶面肥,使用GPS可以很容易地测出棉花的种植面积,分别对播种期、壮苗期进行两次测量,足以保障测算的植棉面积的有效性。这样做有以下益处:一是由于棉花产量每年都有一定的浮动,政府难于依据产量进行稳定的财政预算,而使用面积补贴的方式相比产量补贴更利于政府进行稳定的财政预算;二是现有产量补贴存在浮动的空间,有部分农户跨区域利用这一浮动的制度骗取补贴,而使用面积补贴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这一制度空间下的农户败德行为;三是因为新疆的农户在棉花生产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赊账来从事当年的棉花种植,目前按照目标价格补贴分两次进行补贴会影响农户下一年度的生产计划,而用面积对农户进行补贴,补贴的金额更容易计算,可以使棉农更早地拿到补贴,不会影响家庭的生产计划和生活的基本支出。在面积补贴的基础上辅助推出棉花的高质量补贴,可以激励农户在棉花种植中种植棉花质量,让农户认识到棉花质量的提升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第二,改变当前的补贴方式,使用棉花价格保险替代当前的补贴政策。由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自身具有程序多,执行成本高,政策执行中的质量检测标准难于落地,无法突显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将对棉农目标价格补贴的数额转为价格保险的方式补贴给农民,采取偏向市场化的措施,可以减少政府的干预,使农户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让市场需求促使农户在棉花种植中重视棉花质量,而且有助于发挥棉花质量在市场定价中的作用,有利于优质优价机制的实现。

(二)加强技术集成体系的构建

对于新疆当前的机采棉来说,虽然具备了各种技术,但是存在部分专业技术还不成熟,未来应该加大在相应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克服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还存在各环节技术联系不够紧密或者不协调的问题,比如,从种植到采收,甚至加工环节,各环节的棉花质量管控缺少沟通协作,也未能从技术上形成统一化、标准化、一致认可的技术集成体系,因而导致在不同的环节由于操作上的不当或者管理不规范,对棉花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未来对于新疆棉花产业的提质增效应该将选种育种、栽培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综合起来构建一套完整的技术集成体系,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在各个环节中对质量效益提升不利的负外部性效应;只要能够形成完整的技术集成体系,不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益,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棉花质量控制。

(三)加强机采棉相关技术的宣传

机采棉是未来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机采替代人工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节约成本,以采收阶段为例,根据2018年最新的调查数据得知,北疆兵团五师机采费用为每公斤0.4元,人工采收每公斤至少2元,每公斤可以节约1.6元的成本;二是减少对棉花内在品质的损伤,比如在棉花喷施脱叶剂阶段,使用无人机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人在棉田穿梭中对棉花纤维的损伤;三是从管理的角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棉花生产过程中,棉农始终是掌握信息资源更优的一方,监管者或者其他管理者相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就越会增加信息收集或者实现目标的成本。虽然信息不对称不能完全消除,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在棉花生产过程中使用机采棉及相关的技术集成体系,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投入,对机器的管理也远比管理人员的成本要低,在棉花种植的各个环节上的管理更加方便。因此,应该加大对机采棉的宣传,转变棉农对机采棉的错误认识,让棉农逐步接受机采棉,这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棉农机采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农
棉花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心中的“棉花糖”
第三讲 棉花肥害诊断及其防治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