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名号漫话

2019-09-24 06:21:22汪翔
火花 2019年9期
关键词:饮冰书斋好学

汪翔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房取一个寓意深刻的书斋名,这个书斋名往往喻示着书房主人的心志和个性,或寄托怀抱,或以之明志,或以之自勉。久而久之,书斋名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一个人的文字符号、精神符号,甚至是人格符号。那些情趣丛生、品位高雅的书斋名颇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晋书》载:“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这是古代可考的较早书斋名之一。唐代,室名可考者,如颜真卿“三癸亭”、司空图“休休亭”、刘禹锡“陋室”、白居易“池北书库”等。宋代以来,室名渐多,给居室或书房取名几乎成为文人墨客的一种习俗。

书斋名往往能体现主人的情怀、志趣和愿望。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代卫泾因取此句之意,名其室曰后乐堂,寄托忧国忧民之心。明代戴金以力行、责己、克终为三件难事,因名其室曰三难轩,寄托征服三难之心。明代吴钟峦对子孙提出十大愿望,因名其室曰十愿斋,寄托遗愿。明代黄淳耀仰慕晋代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因名书斋曰陶庵。明代学者叶盛书斋名菉竹堂,典出《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菉通绿,菉竹就是绿竹,这是以竹子比喻君子的品德有节而高雅。曾国藩的书斋名为求阙斋,盈则缺,满则溢,保持“缺”是一种对自己的警醒,求阙其实是想不缺。梁启超的书斋名曰饮冰室,斋名出自《庄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一句,意喻自己忧国忧民之“热”,饮冰方能“消暑”。梁启超临危受命,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状况,内心焦灼可想而知。在这间书斋里他完成了《饮冰室合集》。方东美先生的书斋名坚白精舍。典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坚硬的东西,怎么磨也磨不坏;洁白的东西,怎么染也染不黑。这是比喻一个人意志坚定,经得住残酷环境的考验。方东美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坚白精舍,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画家范曾的书斋名为抱冲斋,取意成语“抱冲寡营”的典故。范先生自己认为有许多不足,应向抱冲寡营方向努力。著名画家李苦禅书斋名遗诸斋。他早年生活艰辛,半工半读,晚间靠拉洋车来维持生计。他怕遗漏太多的学习机会,为提醒自己,要时刻珍惜时间,遂取遗诸斋以自勉。

书斋名往往标示着主人的爱好、兴趣和品位。陆游书斋名为老学庵,典出《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陆游一生以坐拥书城为乐,老学庵表达了诗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和信念。明代张溥书斋名七斋录。张溥一生好学,读书有一个习惯,就是边读边抄,抄后即烧,如此反复,竟至七次,目的是为了对所读之书烂熟于心,增强记忆。这种读书方法旷古绝有,于是,中国历史上便留下了令人赞叹的书斋名——七斋录。清代钱大昕书斋名十驾斋。典出《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取读书做学问须锲而不舍之意。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书斋名抱残守缺斋,他生平“嗜古成痴”,人称“竭其力之所至,不以营田宅、治生产,唯古器物是求”,他集藏“上自殷及隋碑,巨若鼎彝,纤如泉珍,旁罗当壁,广及罂登”,这些千年古董,因历经沧桑,难免残缺不全,但他视若珍宝,因此,他的书斋名,表达了甘心一辈子与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为伴的志向。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书斋名积微居。语出《荀子·大略》:“尽小者大,积微者著。”杨树达将书斋命名为积微居,就是勉励自己做学问、搞研究要注重积累,积微至著,集腋成裘。他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近代著名藏书家章钰书斋名为四当斋,取自宋代诗人尤袤著名的四当之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表示自己嗜书如命,为读而藏。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书斋名古槐书屋,他的《古槐梦遇》序云:“古槐者不必其地也,姑曰古槐耳。”意即随地生存,不择环境。当代著名书法家魏启后书法宗晋,画尚宋元,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晋元斋。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出生在一个七代藏石的世家,一生与石交友,他的书斋名为与石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斋名龙虫并雕斋,何谓之?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的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意为不拘大小,只要喜欢,都弄它一把,王力先生的言行与著作果然是龙虫并雕。

书斋名往往是主人思想、文化甚至人格的体现。明末清初国学大家黄宗羲书斋名惜字斋,一生著述甚多,他的写作简洁明快,惜字如金,于是,便将书房取名为“惜字斋”。鲁迅先生曾把其寓所居住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房,起名为绿林书屋。起因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先生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评为“学匪”,先干脆将书斋起名为绿林书屋,讽刺反动文人的污蔑,以此也见出先生的幽默、通脱和叛逆人格。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书斋名为三松堂,不仅因为寓所旁有三棵古松,更因为松树具有四季常青、苍翠挺拔、不畏严寒等品格,古人云:“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松树与冯先生可谓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古人书斋名号依稀可见那些消失在时间洪流中的书斋主人的逸闻趣事、情感传奇以及特立独行的志行、跌宕坎坷的经历,依稀可见他们拥坐书城、黄卷青灯、挥毫疾书的身影。

猜你喜欢
饮冰书斋好学
谦虚好学的陈能宽
名家的书斋
做人与处世(2022年3期)2022-05-26 00:32:18
我的书斋
张锡良
中国古代“饮冰”史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 01:02:10
三尺书斋容天下
担心等
大美于斯书斋外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