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怀古

2019-11-12 22:41韩建彦
火花 2019年9期
关键词:商贸码头货物

韩建彦

探访碛口,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旅游心念,并非单纯追求山水怡情,而是有一重对历史的寻觅。说起黄河,我自幼就有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情。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融汇着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碛口,虽然是黄河岸边的一个小镇,但它从明末到清代和民国早期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曾是一个河运和晋陕蒙商贸的水旱码头,对推动我国北方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六月初夏来到碛口,山峦披绿,河川空灵。碛口就坐落在黄河及其支流湫水河汇聚的三角座标上。古镇的街巷依山而建,背坡面河,山势的雄浑和黄河的壮阔铸就了碛口古镇的魂魄,素有“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称谓。这里河道宽阔,水流平缓,是天然的漕运和渡河码头,对岸是就是陕西吴堡县陈家坪,它同相邻的几个村落,是当时客货西运的通道。碛口以下河段,因河床礁石遍布,无法行船,北起河曲南至碛口的三百里漕运,只能到此为止。碛口黄河码头极大地方便了晋陕蒙和华北西北的商贸流通及人员往来,碛口也因此成为水陆运输的重要枢纽,号称“水旱码头小都会”。黄河南北水运和黄河两岸陆路运输在此有机连通,其运输功能覆盖了晋陕蒙大片地域和太原、京津等地。因之,碛口不只是一个旅游景观,更是一个黄河漕运的古迹聚集地。

横跨湫水河的麒麟桥旁,陡立的崖壁上“九曲黄河第一镇”七个大字赫然醒目,崖壁下面便是宽阔的停车场,给人以雄浑黄河的第一感觉。从停车场西行一百多米就来到进入碛口古镇的丁字街口。走进街口三十多米,便是一条东西延伸的明清街,西向爬坡东向低平,一条古色古香的历史小镇便展现眼前。东向街道大约有二百多米长,鳞次栉比地布满了大小商铺,房屋建筑古朴优雅,伸出的屋檐尤为醒目。在丁字口的拐角处挺立着一座青砖高墙的二层楼房,拾阶而上是一个深长的房间,风格新潮,似为民国建筑。而大多房屋较为古老,具有明显的明清风格。“石板路、高圪台、平板门、长屋檐”,是对碛口建筑特色的精炼概括。纵观街巷,只见长屋檐相连,街道显得狭窄。长屋檐下是宽大的平板门,门和店面融为一体,这种构式很方便商品销售。下面的石板路和高圪台也是古镇一个特色,由于经年踩踏,路面石块磨得平滑光亮,印记着岁月的久远。店铺高出路面两三尺,这样在遇到狂泻而来的暴雨洪水时就不至于漫进店内来。街道下坡一侧,隔不远筑有拱形的石砌门洞,门洞上是造型精巧的亭阁,不仅是人行通道,也具备泄洪功能。黄河两边的城镇街道多有二街三街命名,黄河这边的碛口镇也是如此。这条繁华的明清街就俗称二道街。街道依坡势层次而建,既有二道就应有一道、三道街,然而这些街道已难觅踪迹。只有这二道街得以保存,依然风光亮丽,想必是人们长期同洪水博弈,应对自然灾害的结果。

古镇逢五是集日。恰逢赶集,街面上人来人往,围聚在店铺或摊位前购买东西的人们熙熙攘攘,在挑选和搞价中完成交易,由此可见古镇依然的商贸繁华。古镇从明末始因漕运而兴起,商贸渐次发展,到清中期鼎盛时,店铺达四百家,成为黄河边一个商贸重镇。碛口的商业发展,得归功于一位叫陈三锡的商人,在明末碛口漕运起步阶段,他便看准商机,不仅自己带头落居碛口经商,而且广为招商引肆,吸引各地商家来此开店经商,渐而打造了碛口的商业繁华。走过三百多年兴衰历程后,人们仍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商贸气息。徜徉古镇,感受市场交易,觉得这里民风淳朴,人性厚道,所售商品大多价格不贵,买卖双方互利互惠,传承了晋商诚信的经商道义。

置身古镇街道,抚今追昔,会叫人产生一种历史的穿越感。眼前这些碛口住民,多数是当年开发碛口人的后裔。我仿佛看到一百多年前,后脑垂着大辫子的壮汉和身穿长袍马褂的商客、宽袖长褂的小脚妇人手牵孩童行走在石板路上,出进于店铺的情景……

返回丁字口的西侧,则是盘桓而上的弯曲街巷,这里叫作后街。如果把东面的明清街比作商品营业和消费区的话,那么后街则更像一个运输生产区。它正对下面的码头,更能方便地服务于码头货物的运输。这里除去同明清街风格一样的门板房店铺外,还有客货栈房的大院子。一座座高墙厚壁,二、三层楼的楼体,圆形或方形的大门,宽敞的院子,窑洞叠加的楼房,非常适合货物储运和商客住宿。后街的坡上坡下,还分布着钱庄、票号和当铺等,房门旁挂着票号或当铺牌子的院落引人驻足。但走进一看,多已成了住家户,或是空空如也。但这些房舍旧址,仍然彰显当年水旱码头商贸的兴旺和配套设施的周全。沿后街上行便是显赫的黑龙庙,殿堂挺立,气势恢宏,是依凭河运商贸富起来的商户们捐款而建,以求天神保佑。上下筑有两处戏台,唱戏时的声音能传到黄河对岸。

碛口后街的坡下就是前街了,因它紧邻码头,是货物装卸和转运区域,这里除客货栈外,还有很多车马店。道路从门前通过,黄河漕运而来的大宗货物,由此转入陆路运输。囿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这些陆路运输多以驮运为主,最多的是骆驼运输。漕运繁忙的时候,一行行驼队走在山间小路上,昼夜不停,驼铃声在峡谷中悠然飘荡。

这里有紧靠黄河码头的“碛口客栈”,是碛口历史悠久也是最兴旺的客货栈之一,地理位置优越,船上货物的装卸都很方便,常常是货客盈门,货物搬进搬出,商客出出进进,一派繁忙景象。如今的大院已成了旅游景区最好的接待场所,大院深长,修葺一新,老式的三层楼房张灯结彩,喜庆红火,吸引着八方游客。

昔日的黄河码头就在前街店铺下面一段。河床距地面约四五米深,沿着斜坡下去,就是黄河开阔的河滩,几步之外便是宽阔的河道,水流舒缓平静,遥望对岸,大约两百多米的距离。从这里往下游看,河道明显变窄,河底碛石遍布,难怪先民们把这里设为河运的码头。百年前的黄河流域降水多于现今,黄河水流自然比现在气势宏大,秋水期河水溢满河床,水涨船高,船舶可靠岸装卸货物。如今水流不足,河道变窄,露出直立的崖壁。崖壁上居然有“风陵渡”三个大字掩映在草木枝叶丛中,不免引人好奇!平日印象的风陵渡是晋南芮城县的黄河渡口,怎么碛口码头也出现风陵渡的字样?有关风陵渡名称的由来,史书有记载:黄帝与蚩尤打仗,大臣风后给黄帝制造了指南车,才得以打败蚩尤。风后死后埋葬于此,为纪念风后,把渡口冠以“风陵渡”。可碛口河壁上的风陵渡与这个典故风马牛不相及,远隔数百里,怎能叫风陵渡?思来想去,只能说是一个对风陵渡的仰慕、图腾和借作吉言了吧。

岁月沧桑,世事变迁,眼前黄河静静地躺在那里,水势不大,恐已难于有效地载船长途运输。但是置身在黄河滩上,也难免勾起历史的追忆,看着上游天际而来的黄河水,眼前会幻化出一幅漕运景象:黄河波涛汹涌,水面上舟楫风帆,船排驶行,在峡谷蓝天映衬下,满载粮油皮毛盐碱等货物箱包的船只,行驶到碛口码头。据资料记载,碛口漕运最兴盛时,每日过往船只五十多艘,货物运输达百万斤,商客来往成百上千。码头上一片繁忙景象,身强力壮的装卸工们把一包包货物扛上岸来……随着滚滚黄河漕运,大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到山西中西部地区。这三百年的辉煌河运,对当时的山西和整个晋陕蒙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彪炳史册!

猜你喜欢
商贸码头货物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SIAL国际食品周(5月16至20日):打造集“峰会、展示、商贸对接”的食品贸易新生态等
逛超市
备年货 迎新春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大学商贸英语翻译的语境因素运用之探
路遥知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