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场所学习与在线课程的特征决定了二者有很高的契合性。文章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开发理念与模式落后,未能满足工作场所课程需求,课程开发主体单一,缺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课程开发脱离具体问题,组织与呈现形式单一等困境。对此,文章基于工作场所学习视角,提出了转变课程开发理念与模式,适应工作场所课程需求,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围绕具体问题开发课程、灵活选择组织与呈现形式等建设出路。
[关键词]工作场所学习 高职院校 在线课程
[作者简介]任锁平(1986- ),男,陕西商洛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38)
[課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0年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课程智慧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LXB0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立项课题“混合式教学理念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公共基础课为研究视角”(课题编号:GZYYB2017150)的研究成果和2018年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三年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建设子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旅游礼仪》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课题编号:2018JGCX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5-0097-05
随着2012年MOOC的兴起,在线课程在我国迅速发展,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且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连续进行了两年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明确提出要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7000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线上线下高等教育精品课。在教育部对在线开放课程大力推进的同时,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了要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需要加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而职业教育又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学科知识体系不同,需要结合产业岗位需求,而工作场所知识类型的划分可以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与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只有遵循这一理念才能建设好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在线课程。工作场所学习目前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渠道,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同样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线课程的出现也逐步转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也为高职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完善的保障,使得高职学生能够有效适应学习场所的变化。然而,如何基于工作场所学习视角推进在线课程的建设,依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场所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校内课堂教学理论,是一种课外学习新模式。针对这一模式的概念,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其一,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不断丰富,主要源于这种学习模式突破了学习的地域限制,使得学习不再受物理环境所影响,被看作一种课堂外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工作场所学习不仅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生产经验的学习,还包含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习者在学习中通过沟通、交流、合作与互动实现个人的提高。其二,随着工作场所学习概念的不断深化,更多专业人士将这种模式视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学习的目的不仅停留在获取知识、交流经验这一层面,还包括在具体的实践环境下,学习者通过集体协作和团结互助,实现集体的实践目标,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
总体来看,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以真实工作情景为背景的课外学习模式,学习者通过与工作场所中不同角色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个人知识的深化和实践技能的丰富,从而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工作场所学习与在线课程的契合性
首先,二者具有相同的时代特色。第一,工作场所学习和在线课程都符合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工作场所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校内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专业实习实践环境中,与企业专家、实践指导教师、同学在互动中进行学习。在线课程不仅能够通过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实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使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工作场所学习和在线课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身的特色发展。
其次,二者都紧贴现实情境。一方面,工作场所学习和在线课程都涉及具体的学习情境。在线课程的学习目标在于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覆盖面,使他们能够解决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协作意识;工作场所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实践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能够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线课程符合工作场所学习无规律的特质。在线课程具有实用、开放、便捷等特点,学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实现随时学习,这种自主学习的理念与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完全契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信技术已经融入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弹性学习的网络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各院校在建设在线课程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以下诸多困难。
(一)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模式落后
一方面,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面对不同学生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缺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考虑,也没有秉承发展性的理念,导致工作场所视角下的在线课程无法满足学生的真实工作需求;另一方面,院校仍沿用旧有的单元化课程结构,课程开发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全面考虑,没有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不同性质开发在线课程,也没有形成在线课程的分段式规划,导致在线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严重不足。
(二)未能满足工作场所中的课程需求
首先,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工作情境的深入研究,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忽略了他们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没有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压力所在,导致在线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不足;其次,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课程需求的正确分析,没有借助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反映自身工作中的各类问题,也没有对每名学生所需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因而也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课程需求;最后,院校在线课程目标没有以学生的课程需求为核心,缺乏对学生课程需求的分析、整理与筛选,也没有将具体问题细化为若干个小知识点,导致在线课程较为笼统,难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三)课程开发主体单一,缺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开发缺乏多个体、多组织的参与,企业在职员工、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专家由于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无法参与其中,院校也没有采取多主体共同开发的模式,导致在线课程的建设缺乏科学性。第二,院校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足,未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缺乏与相关设施设备制造商的沟通与协作,也没有实现校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因而难以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获取相应的软件和硬件支持,同时也无法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四)课程开发脱离具体问题,组织与呈现形式单一
第一,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开发脱离实际工作问题,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先设想,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如此,院校未能对在线课程的内容细化、更新快速等特点进行有效利用,缺乏对在线学生的全面调查,因而无法实现工作场所过程知识的积累。第二,院校在线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呈现形式较为单一,没有结合学生实习实践的真实情境,也没有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作场所学习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高职院校作为综合性、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培训主体,在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逐渐将在线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面对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困境,高职院校还需要从工作场所学习视角出发,转变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模式,适应工作场所中的课程需求,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围绕具体问题开发课程、灵活选择组织与呈现形式等方式。
(一)转变课程开发的理念与模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的课程开发理念,并将在线课程融入院校的教育之中。工作场所学习和在线课程存在许多的共同点:工作场所学习强调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而现实的工作环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在线课程则是通过知识的梳理和统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时地获取所需内容,与传统课程授课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更具有便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所以,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的课程开发模式,将在线课程完美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践学习之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根据这种实际情况,首先,院校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工作情境调整在线课程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其次,院校应密切关注学生角色转变过程中知识、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从而达到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目的。最后,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工作场所学习中,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与工作任务的共同作用实现个人的提高,每个人的学习成果各不相同,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院校在线课程的开发只有符合这一特点,才能实现与工作场所学习的全面融合。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在线课程体系。首先,院校应突破传统的单元化课程结构,根据生产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发相关课程。与传统课程结构模式不同,在线课程往往是某一个知识点的展开或延伸,课程内容的广度虽然有限,但是具有较强的深度。不仅如此,由于工作场所学习涉及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对于学习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院校要想实现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在线课程开发,需要加强对具体工作需求的研究和分析,探寻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从而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其次,院校应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性质开发系统性的在线课程,还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工作情境规划在线课程,课程开发应采用分段式的方法,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工作场所学习的系统化在线课程体系。
(二)适应工作场所中的课程需求
首先,高职院校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工作情境。高职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实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因此,院校的课程设置应紧贴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境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分析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前沿知识、技术、设备不断更新,企业对产品与服务的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升,院校应关注学生实习实践情境的变化情况,这其中不仅包含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院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全面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压力所在,结合影响他们工作效率的多重因素,分析他们的真实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学习内容。
其次,高职院校应正确分析学生的课程需求。院校在全面了解学生实习实践情况、分析学生实习实践情境的基础上,还应抓住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他们的课程需求做出甄别,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是院校可以通过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反映自身工作中的各类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为在线课程开发目标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二是院校應全面了解学生的实习实践学习效率以及企业专家、实践指导教师对他们的学习评价,分析每名个体的学习需求,归纳、梳理与整合学生所需知识点,这样才能切实满足他们的课程需求。
最后,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课程需求制定在线课程的开发目标。一是根据工作场所学习课程需求多样性的特点,院校应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合理的筛选,选择较为重点或学生普遍需求的内容作为课程开发目标;二是工作场所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大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小知识点,并通过在线课程的形式予以解决;三是对于部分适合课堂教学的课程需求,院校应制订相关课程开发的计划,实现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的融合,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主体参与课程开发,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开发应吸引多个体的参与。第一,院校应鼓励在线课程的相关人员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之中。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在线课程建设涉及企业专家、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等相关人员。他们虽然不具备全面参与课程开发的条件,但与课程开发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此,院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他们的沟通和互动,鼓励他们为院校的在线课程建设献计献策。第二,院校应吸引更多的组织参与在线课程的建设。院校应全面了解各主体对于在线课程资源方面的利益需求,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调动起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此外,院校应采取各主体共同开发的模式,明确各主体参与在线课程开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保障在线课程开发的体制性建设。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借助多方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多元化主体参与建设的在线课程开发能够集合多方资源优势,为院校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学习支持服務强调院校在办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咨询、辅导、答疑等帮助或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能提升在线课程的学习效果。对此,院校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院校应借助与外部主体的协作,实现学习支持服务的硬件建设。院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立需要多种设备和设施的支持。对此,院校应加强与相关设施设备制造商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为院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完备的硬件支持。二是院校应鼓励校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整合现有资源的同时,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软件支持。
(四)围绕具体问题开发课程,灵活选择组织与呈现形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内容要紧贴实际工作问题。首先,院校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相应的知识点。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实习实践情境的研究,预先设想学生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学生在工作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根据实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相应的知识点作为课程内容。院校在线课程内容的设定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包含部分学习活动。对此,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在线课程内容,最终形成知识细化且全面涉及工作问题的在线课程体系。其次,院校应关注学生实习实践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将其加入在线课程的内容。院校应充分利用在线课程内容细化、更新快速的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他们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并将其内容加入在线课程。除此之外,院校还应努力营造开放的在线课程开发环境,给予学生反馈实习实践中各类问题、经验、总结的机会。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灵活选择在线课程的组织与呈现形式。一是在开发在线课程的过程中,院校应根据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境和个人实际需求选择符合逻辑且合理的组织形式。二是院校应根据各知识点的具体特点和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不仅要包含教师讲解、教师实操等传统方式,还应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法,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文军,孙斌.慕课背景下高职教育在线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9).
[2]黄红武.创机制 聚资源 促共享 全面推进福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3]石磊,程罡,刘志敏,等.大规模私有型在线课程建设模式及其质量保障机制——以国家开放大学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8(8).
[4]宋永刚.以创新精神构建在线开放课程服务体系——“爱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1).
[5]张爱龙.以更长的尺度、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17(8).
[6]赵婀娜.慕课,给学习者更多可能[EB/OL].(2018-10-11)[2018-10-16].http://edu.people.com.cn/n1/2018/1011/c1006-3033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