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华 张晶晶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创客”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美国《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Maker”一词,其所指是立足个人兴趣和爱好,不以获利为最终目标,努力将个人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一类人。通俗地讲,创客与创业者有本质不同,他们不需要面对用户市场,只需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一边玩创意、玩技术,一边学习知识。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2015年,创客开始进入大众视野,被赋予代表创新的前沿标识。在“双创”大潮和“互联网+”时代,创客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以用户为创新的核心理念正是创新2.0 模式在设计制造领域的典型表现。
创客是创客运动与创客教育的核心,科学理解创客内涵对准确把握创新至关重要。从广义层面而言,创客泛指不以盈利为目的、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其内涵主要涉及“创新、实践、共享”三个关键词,由此创客者逐渐成为通过实践共享不断实现创新的特殊活动体。首先,创客低门槛、高创造的特性使创新更具常态化,只要你有兴趣,够大胆,敢尝试,勇创新,便可做“创客”,创新活动也不再局限于高文化水平学者与高昂实验器材实验室的结合,仅通过简单的程序操作也可实现创造。“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的创意、热情、理念提供了平台保障,助力劳动者向创造者身份转变。其次,实践属性作为创客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创客以过程形式展开,通过经验知识将难题逐步解决,实践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彰显了创客追寻真善美统一的自由境界及个体寻求创造意义的深刻内涵。最后,信息化背景下,欢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客。因受个人能力限制,促使我们急需向他人汲取知识养分,“分享”逐渐成为潮流,通过开设创客平台,不但创客者可以分享经验帮助他人,而且他人也可以给予创客者需求,众人皆秉承开放、共享的精神理念协作学习,进一步搞创作,助创新。
近年来,创客者已经在技术、能力、经验等方面表现成熟,创客心态逐渐趋于理性,由此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创客理念、培育创客文化、推动大众参与创客实践的创新运动开始兴起。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Fab Lab 项目作为全球创客运动的开端,预示着“个人制造”时代的来临,并且美国将每年的6月18日定为“国家创客日”,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创客运动中来,深入传播创客文化。在中国“创客之城”深圳,创客运动方兴未艾,进一步推动着创客空间的拓展延伸。
创客空间是创客者线上与线下融合创新的实践区,是创客者将创意由一个好的想法变为实践的对接空间。目前全国各类众创空间已经超过2 000家,创客团队以及创新项目更是不计其数,无论是联合众创空间,还是政府主导创新平台,其发展都趋于专业化、市场化。例如,“O2O”架构的创客空间,便依托自身的灵敏度为创客者提供了极强的自由性,逐步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全新实验基地。若根据部门单位对创客空间进行区分,可分为校园、社会和家庭三类,其中校园和社会所构建的创客空间相互补充,在虚实融合中为交互学习与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创客空间在保障个性化的基础上更具多样化,能够为创客的创作规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繁荣发展。
随着创客空间逐渐往高校延伸,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创客教育应运而生。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将推动创客教育作为国家战略任务之一。在“双创”背景下,政府推动创客理念、创客文化深入高校,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积极调动学生的实践创新性,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对于创客教育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广义理解,创客教育是培育大众创新精神的一种教育形态;从狭义理解,创客教育将培养创客学习者定为目标。实际上,创客教育作为近年来在校园兴起的一股创新热潮,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以“创新、创业、创造”为核心,边创边学,边学边创,回归本真,将课本上的知识上升到实践中,弥补传统教育忽视兴趣与动手能力的缺陷,实现了从消费者到创造者的转变。
创客教育不是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也不是对教育内容进行增减,而是对教育功能重新定位,平衡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将自主创新创造、社会服务学习、开放包容合作和价值创造发展作为制高点。此外,知识与创造融会贯通、互为因果。可见,创客教育并不排斥知识掌握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而是建立在知识成长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的解放与补充。最近几年,我国高校以内容及产品为主要教学活动的创客空间和创新实验室逐渐增多,创客教育体系得到大力发展。
在全球创客运动和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创客教育已成为助推经济转型、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成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路径。
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简称,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STEM 教育源于美国,初心是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推动学科领域的综合与整合,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目前创客教育作为实行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虽然其不等同于STEM,但是二者之间具有共性,皆强调学生的创作、分享、创新以及作品设计,通过趣味活动让学生将自身学到的多学科零碎知识和机械过程转变为多角度探究世界的知识体系。将创客教育引进高校成为教育改革史上难得的机遇,其以整体、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使教学由简单机械转向内容交织相容,以某一整合点为契机,克服传统教育过于死板化、孤立化、碎片化、片面化等缺点。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他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大自然法则,发展人的天性。当下教育拘泥于课本文字,执着于符号知识,间接扭曲了人性,而创客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在教育中更加侧重人性的原始倾向和天性能力,保证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其从被动受教育者转变为自身教育者。创客教育“边玩边学”式教学,保护了人性最初始的爱好,将传统意义的知识学习转变为经验学习,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念法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同时围绕自然秩序化构建自我世界。让学习无处不在成为常态,任何兴趣点都可能触发创新点,符号知识和精神世界相互贯通,学习者更是在实践中逐渐领会知识的真谛。此外,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变化,其不再是权威的灌输者,而是将课堂打造成创客空间,化身为关键协作者,辅助学生“玩创新”。
通过行动和实践去发现问题与需求的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验,确保教与学得到深层次融合。以往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书本是学习的载体,学习成果是教学的目的,学生之间是竞争式的同学关系,扭曲了教学的本质。而在创客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不再是单调、标准地向学生搬运符号知识,而成为课题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课程的组织者、学生心态的调节者、成果的强化者。同时,基于创客教育信息开源化,大量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共享,打破教学桎梏,有利于教与学融合成一个整体,提高教学效率。一句话,创客教育使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情感影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教与学的改变将会在学生身上映射出不可思议的力量,确保教学相长,相互提高。
在国内,综合性院校、专业性院校、财经类院校纷纷建设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活动,积极探索、建设、完善创客教育。其中财经类院校以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会计、财务、金融等专业人才为己任,课程开设主要集中为经管类,在创客教育方面缺乏先天性技术优势。目前,国内财经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教师是创客教育的关键因素,培育优质创客教师是完善创客体系的关键一环。许涛等(2016)对创客教育教师与传统教师在教育理念、技能和角色等方面的区别有具体论述,如表1 所示。但目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之风盛行,部分教师依旧将眼光集中在科研、经费上,一再忽略自身的深层次职责。而刚刚盛行的创客教育,工作量大且收益并不明朗,更会使部分教师避而远之。此外,学校层面尚未完全意识到创客教师与传统教师在理念、技能、角色等方面的不同,忽略了创客教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仅模糊地植入了创客教育思维,甚至直接简单地将传统教师称为创客教师,传统教育者若依旧依靠原来相对固定化的课程结构继续教学,自身尚一知半解,就从事创客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虽然,有部分学校开展了针对创客教师的培训,但主要是对创客设备使用说明进行培训,创客理念、经验、能力、方法等关键因素的学习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优质创客教育者本就缺乏,再加上外部环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目前创客师资力量匮乏,可用于创客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十分缺乏,创客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创客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低,创客教育目标不明确,阻碍了创客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表1 创客教育教师与传统教师的区别
创客教育与传统教育存在一定差异,创客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目前,各高校创客教育热情高涨,但对于创客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认识不足,认为创客教育应重实践轻理论,将创客课程建设视为面子工程,跟风现象严重,部分高校甚至将创客教育打造成仅针对精英学生的“小众教育”,将创客教育的想法和相应措施简化为建造几间创客教室,举办几场创客比赛,打磨几节观摩课。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率,使得教育风气恶化,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传统教育领域,助长了高校竞相建设形式化创客教育,“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普遍存在,不但不利于跨学科知识储备,还消解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对于主要开设精品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财经院校来说,其本身缺乏产品创新与设计开发的先天优势,在创客教育方面经验不足,几乎没有成功的财经院校作为典范指引,导致财经类院校更倾向于将创客教育形式化,忽略了创客教育的科学内涵,扭曲了创客教育的意义,盲目跟风,而不是关注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各高校的创客体系尚不健全,创客教学课程单一,甚至仅有片段式的课程体验。相比美国的FUSE 社区将课程分为关于创造用具和设备使用及专业训练类创客课程两类,我国课程教育老套,部分教学仅涉及创客教育的表面,包含创客教育最为简单的要素,将创客教育停留在书本知识,没有切实可行的课程规划和实际操作。而创客教育贵在实践,如果依旧循规蹈矩强行灌输创客教育思维,将创客课程的整合性、研创性、协同性和趣味性抹杀掉,不突出强调其新理论、新工具、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那么创客教育就失去了对传统教育完善与补充的意义。相对于理工类大学来说,财经类高校课程创新较难,很难有技术性突破,更倾向于简单地将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将课本知识与兴趣爱好人为机械地揉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忽略了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忽略了创客实用性、创新性与科学性的协调统一,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与真正意义的创客教育相距甚远。
创客教育依附于创客空间建设,创客空间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学校及教师个人自筹,教育行政部门目前对于创客教育在资金上的支持力度尚且不足。现阶段,约有一半高校的创客教育资金投入不足5 万元,仅有十分之一的学校创客资金高达30 万元,可以打造相对完善的创客平台。由于创客资金不足,致使创客空间建设逐渐演变为原有实验室、科研教室及图书馆等场地的简单改造,再加上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加剧了各高校现有创客空间的分化,学生创新需求难以满足。虽然我国也借鉴了国外优秀创客空间的建设经验,但是资金受限,导致创业园区构造简单,内部设备、实验器材良莠不齐,场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高校创客空间不仅不对外部人员开放,且开放时间安排不合理,如在最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寒暑假阶段,创客空间却大门紧闭。物质资源供给不足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志,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校外几乎没有创客空间辅助,更是阻断了学生对于校外资源的利用,阻断了其与校外成功创客者亲密接触及沟通、交流、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打消学生的创新意识。
财经类高校创客教育已经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了电子商务创业班,引入实践课程,建设创客空间,并且建设了以服装O2O 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的创客教育,营造了浓厚的创客氛围;义乌工商职业学院建有创业学院,在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方面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淘宝C店、跨境电商、微商等多种平台开展创业,同时该校创建了校企合作基地,拓宽了学生的实践机会,目前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创客教育体系,对于其他院校开展创客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的创客空间集成多种资源,集结众多乐于实践、敢于冒险的年轻创客者,为其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同时举办多类活动,服务创客教育建设,推动了创新创业浪潮;浙江财经大学打出重磅拳,构建了由双创通识教育、双创模块课程、双创训练与实践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的双创教育与实践体系,逐步建立个性化教学管理体系,丰富了人才培养结构。可见,在“双创”背景下,财经类院校虽自身不具备创新技术研发等物理优势,但不甘落后,积极探索,正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客之路。未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鉴于目前创客教师缺乏、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高校应尽快完善创客教师培育体系,打造优质教师团队。“互联网+”与“双创”发展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作为创客教育中最重要的主体,亟须转变教学理念,深度融入创客教育。高校可以采取鼓励措施及相应的培训、考核计划,提升教师参与创客教育的积极性,其中财经类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对教师采取订单式培训,按需培训,提高人才利用率。由于财经院校开设课程特殊,致使教师并未深入探究创新性,因此,高校可以建设教师培训平台,定期进行教学研讨,聘请优秀创客者做报告,支持鼓励教师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师创造热情,使其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及扎实的跨学科知识,真正实现自身由教育灌输者向知识引导者、启发者、促进者的身份转变。同时,各财经院校之间还可以建立创客教师联盟,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招聘校外创客教师,拓宽学生实践渠道,实现校内校外一体化师资服务,使创客创新顾虑减少,有效资源增多,为创客者营造轻松愉悦的创新氛围。创客教师在创客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唯有真正明确创客内涵,接受全方面培训教育,创客教育力度才能加大,创客教育理念才能深入校园,创客精神才能在学生身上体现。
在“互联网+创客教育”背景下,创客空间的建设更应独具特色,方能真正实现为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的教育宗旨。创客教育侧重实践,所以创客课程应该将趣味化、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目前各高校创客空间建设力度不足,部分甚至沦为“面子工程”,利用率低下,因此建设特色化创客空间成为完善创客教育的关键一步。
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利用资源,必要时可以请求有关部门帮助,打造最利于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的创客空间,实现众创教育空间高质化发展。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技术发达,为财经院校创客空间及创客课程的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此,财经院校应立足精品课程打造共享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如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远程控制平台、虚实结合平台,打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禁锢,在创意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打造理论变为现实的孵化基地。利用特色创客空间进一步开设多元化创客课程,实现从普及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到将创客课程嵌入专业课程,再到自主研发强化创新能力,实现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创新课程相互交织,而又层层递进,使知识贯通,虽错综复杂但时刻以培育高端经管人才为主线。加大多元化创新课程建设力度,改变现阶段主要围绕电商、物流等进行创新的理念模式,结合社会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甚至鼓励开设跨学科教程,大胆探索试错以寻求更加合理的创客教育课程,使创客教育长远发展。
创客文化是创客教育发展的土壤,是创客教育可持续化的内在动力,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开拓作用,同时推动创新型国家社会的建设,有效促进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推动创客文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步伐。业界研究表明,近年来财经行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明显,形成了教育上的闭环,专业流通性差,虽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综合素质差,忽略了高层次财经人才培养尚需具备的“软实力”。而创客文化是创客教育的灵魂,财经院校是与我国市场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院校,所以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建设特点的创客文化成为推动创客教育改革在财经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因此,高校应该加大政策倡导与宣传力度,并且开展实践行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创客活动,如创客比赛、创客作品展览、创客文化节等;构建市、区、校创客平台,打造高端创客品牌,通过与政府、市场合作,形成共促创客教育的协同效应,将学校作为创客教育的主战场,同时加大与企业、社区的合作,坚持以“学”为中心,引领创客教育与我国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实现创客文化促成创客教育整体与长远发展、理念与体制创新、共生与持续兼顾、竞争与共存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