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跃君 成雪娇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 成都610000)
为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从而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和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 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就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 PPP)模式。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乡区域二元对立结构,使得公共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逐步扩大。如何将PPP 模式与“双创”进行有效地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模式,使之能够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中注入新动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以备受关注的“乡村教育问题”为主线,展开对新兴模式的探讨。乡村教育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人力资本竞争的提升。然而,乡村教育受环境、硬件、师资等诸多方面限制,教育模式单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乡政府财政支出能力有限,财政资金配置不足,导致乡村教育资源短缺,这进一步严重损害了乡村教育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因而,要充分考虑乡村政府现有的财政能力,通过建立政府与社会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借助社会力量进入乡村地区教育领域。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实现对乡村地区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补充,为乡村培训教育组织创新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乡村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家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农村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在家务农;第二类,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作为留守儿童留在农村;第三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随迁。第一类留在家中陪孩子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对孩子只能在生活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在学业上对孩子帮助不大,尤其由于家长思想落后,文化基础差,对孩子在学业、心理等方面没有很大帮助。第二类家庭导致留守儿童大量出现。目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1 550.56 万人,其中,小学有1 064.48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0.55%,初中有486.08 万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10.94%。留守儿童数量基数大,占义务教育生源的比例超过10%。《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年)》中提出,由于缺少父母的亲子教育与学习的有力监督,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业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性格较内向等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由“分级办学”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转变,使得义务教育责任下放,责任地方化,县政府对乡村义务教育承担直接责任,发展乡村教育的经费投入组成财政预算的重要核算内容。然而,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统计,从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额来看,农村小学为9 246 元低于普通小学的9 558 元,农村初中为12 477 元,低于普通初中的13 416 元;从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率来看,农村小学增长率为7.8%,低于普通小学的8.1%,农村初中为9.9%,低于普通初中的10.8%。可见乡村教育事业费支出相对不足,增长较慢,如表1 所示。
表1 2017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额及增长率情况
我国西部、偏远以及贫困地区由于资源匮乏,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县政府财政收支困难,难以全力支持乡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税费改革与财政分权的双重影响使本就缺乏财政收入的县级政府财政负担大大加重。但是,乡村教育经费的需求却日益增加,这种矛盾便造成乡村教育财政支出的巨大缺口,乡村义务教育的压力会继续增大。另外,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目标,财政投入会侧重于见效明显的基础建设投资。而教育支出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很难量化,这对以效率优先为出发点的政府来说,会大大削弱对乡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动力与积极性。
基于以上乡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亟待提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模式。从政府角度而言,通过PPP 模式,可以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弊端,让留守儿童以及乡村的学生能够具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同时能够缓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弥补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的缺口,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从社会机构角度而言,在“双创”背景下,借助大量优惠政策,以乡村培训教育这个蓝海市场作为切入点,同时能够为创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资源。社会参与者借助政府的扶持,能得到更多的优惠与利益,进一步调动了社会机构的积极性。从服务对象角度而言,乡村培训教育机构具有年轻的师资队伍,能够解决隔代教育造成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如由于父母监护力不足导致的学业、心理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并弥补情感上的代沟。乡村学生也能通过培训机构接触更多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前沿信息以及新技术技能。
乡村教育培训PPP 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关系到政府以及社会机构多方利益,本文结合“双创”背景,考虑乡村教育的现状以及特点,构建“双创+PPP”的乡村教育培训运营模式,如图1 所示。各个参与方在该运营模式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现详述如下:
图1 “双创+PPP”的乡村教育培训运营模式
对于政府而言,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保证了专项财政经费能够有效地投入到乡村培训教育机构的建设中。政府有对社会机构参与该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优惠与经济补贴的权力,为机构的持续运行和推广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政府还应在建设初期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基于各方的利益让项目能够有序地进行。农村地区由于生源减少存在大量闲置的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施等,这为乡村教育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环境,再利用也避免了公共财产的浪费,节约了建设阶段基础设施投入的巨大成本,使效益达到最大化。
对于社会培训机构而言,充分发挥自身的运营管理优势,与国家公共部门相比,在项目运营上具有无法比拟的高运作效率,与此同时也会分担更多的运营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多元的项目资金来源渠道是保证乡村教育机构良好发展的关键。由于各种政策优惠,民间资本大量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对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的压力。借助“双创”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乡村教育培训这个尚未开发的潜力市场,鼓励专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组成乡村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就业难的问题。
社会各机构根据政府项目建设需求提供计划书,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方式选择符合资质的投标者承接该项目。在选择乡村教育培训机构时,应当基于公正、透明的招标方式选取最优的投标者。
超声造影检查乳腺癌患者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超声弹性成像检查,P>0.05,数据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于政府而言,在整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政府应当从“治理者”的角色向“监管者”的角色转变。作为整个项目的带头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监督和调节作用。
政府应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借助多种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得到服务对象的认知,鼓励家长和学生参与到乡村教育培训项目中。在运营阶段给予项目承接者税收优惠和补贴,提供及时的经济支持,通过优惠和补贴措施增强教育市场的活力。
对于社会培训机构而言,为了确保该模式能够长期盈利经营,该模式的收入除了政府的辅助与支持以外,最重要的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开支。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家长外出打工比在家务农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将子女带在身边与留在农村相比,将花费更高的学费以及日常开支,因此为了弥补教育缺失带来的问题,父母比较愿意支付子女在农村的教育支出。
社会培训机构要摆脱主攻知识学习的方式,针对特殊的服务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艺术、技能、品德等方面的多元化服务,实现校园与家庭教育并重的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在运营过程中,政府与社会机构可以通过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私有化服务等方式进行运营。例如,在特许经营的运营模式下,政府可以将闲置的图书馆、教学楼等基础设施,给予培训机构一定的优惠使用政策和特殊权力,降低运营成本,最终使双方达到合作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的。
乡村教育培训项目应该建立评估体系,可以从评估主体、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对于评估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公平性、独立性的原则,不涉及项目参与过程中的任何利益。其次,项目的评估对象应当明确,涉及到乡政府、承接项目的社会机构以及服务对象。最后,评估内容应当全面,对于不同的评估对象,侧重评估的内容应该有所区别。政府是以发展乡村教育为目的,应当注重评估社会效益。社会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应当考虑其经济效益。服务对象是该项目的直接消费者,最能反映该项目的实施效果,应当权衡评价其综合效益。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有效地监管和激励各个参与者,使得PPP 项目在乡村教育培训领域发挥其真正的优势作用。
广兴镇乡村社区教育学校是由最初的巴蜀乐学堂教育培训机构与当地乡镇政府整合而形成的乡村教育培训学校。
在全面深化改革、鼓励高校创新创业、培养“双创型”人才的背景下,成都某高校四名在校大学生于2017年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广兴镇创建了一所培训教育机构——巴蜀乐学堂。该机构在成立之初,通过对广兴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区的乡村教育培训是一个待开发、具有潜力的蓝海市场。由于当地外出打工现象普遍,家长缺乏对子女学业的监管,市场上一线、二线品牌的培训辅导教育机构由于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还未在广兴地区开拓市场,这使本就缺乏教育资源的乡村学生得不到社会教育机构的外界帮助。巴蜀乐学堂创业项目便在此背景下诞生。巴蜀乐学堂规模最初的资金投入为2 万元,机构培训学生规模不足50 人,经过一年的经营,发展到学生规模超过500 人,办学成果获得了学生以及家长的一致认可,引起了当地乡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当地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平台,当地政府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双创”的政策,通过与巴蜀乐教育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按照PPP 教育培训模式建立了广兴镇乡村社区教育学校。2018年,在招生规模、经营成果等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突破,见表2。
表2 2018年广兴镇乡村社区教育学校招生人数情况分布表 单位:人
通过调查统计,2018年广兴小学在校人数1 000 人,广兴初中在校人数700 人,广兴幼儿园在读300 人(主要针对幼升一),共计2 000 人。从招生人数的分布情况来看,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托管人数、补课人数、艺体培训以及特殊补课人数都呈现逐期上升的趋势,说明PPP 教育培训模式的建立为乡镇社区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助力。
从表3 可以反映出,2018年四期的营业利润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全年的营业利润达到了235 220元。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乡村社区教育学校2018年的盈利是相当可观的,说明PPP 模式下的乡村社区教育学校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表3 2018年广兴镇乡村社区教育学校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表 单位:元
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将“双创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目标,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乡村振兴的发展需要大批深入认知“三农”并且愿意服务“三农”的人才。创办巴蜀乐培训机构的大学生立足于乡村现状,将创新创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发展模式,找到了适合自身以及当地地区发展的项目。乐学堂的师资团队是以专业、优秀的大学生为核心力量。首先,这些大学生具有爱农、服务于“三农”的意识,这为乡村社区教育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该师资团队具有年轻的特点,师生之间融洽、无障碍的教育和沟通能够解决隔代教育所造成的情感代沟问题。
农村地区由于生源减少,存在大量的闲置基础设施。乡村社区教育学校的学习场地,除租赁居民闲散房间外,充分利用了当地政府的阅览室、图书室、文化馆等基础设施,尽量减少资产闲置。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再利用率,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该项目初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成本。
乡村社区教育培训学校的建立包含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属性。学校培训产品不仅包含幼、小、初、高的课外专业课程,还提供了跆拳道、美术、舞蹈、音乐等兴趣课程,针对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乡村社区教育培训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或公办学校相比具有它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农村和城市公办学校的办学资金以国家拨款为主要来源,不具备乡村社区教育培训学校的民间资本融资的多种资金来源渠道。目前有多种融资来源,如商业银行、大型企业和个人投资等。融资方参与该项目的运营过程,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该项目能够顺利、持久地经营,同时,也缓解了政府在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的压力。多种融资渠道也激发了乡村社区教育培训行业的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