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秀,贾辛未
(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经成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通过快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范围[1]。但PCI术后易发生无复流现象,导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2]。除手术因素外,已知的药物治疗如强化抗栓治疗、强化他汀治疗后仍未能杜绝无复流现象发生[3]。吗啡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常用药物,但研究显示吗啡可延迟抗血小板药物起效时间,可能影响术后TIMI血流。吗啡可扩张血管影响患者血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4~6]。羟考酮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通过镇痛、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优于吗啡[7,8]。但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术前采用口服羟考酮缓释片,观察其对无复流的影响。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102例,男84例、女18例。入选标准:诊断符合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的STEMI诊断标准;发病在12 h以内,或即使超过12 h,但仍有缺血性ST段抬高或合并严重心电、血流动力学紊乱;无急诊PCI禁忌证;同意行急诊PCI并同意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排除标准:超出行急诊PCI时间窗(发病12 h内),且心电、血流动力学稳定;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急性机械并发症,如血管夹层等;对羟考酮药物应用存在禁忌证;有活动性的内脏出血,不能耐受抗凝药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羟考酮组中男43例、女8例,年龄(58.3±10.7)岁,合并高血压病33例、糖尿病9例,吸烟史35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7例,发生心绞痛症状27例,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的时间>6 h 16例,罪犯血管包括前降支22例、右冠状动脉22例、回旋支7例,病变血管数目(2.37±0.83)条,植入支架数量(1.33±0.55)个,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为(357.08±145.78)pg/mL,肌钙蛋白(8.07±5.98)ng/mL,白细胞计数(11.04±3.73)×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8.50±0.92)fL,肌酸激酶同工酶(167.92±160.95)U/L,LDL-C(2.98±0.77)mmol/L。对照组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56.3±11.2)岁,合并高血压病32例、糖尿病13例,吸烟史28例,既往心肌梗死病史2例,发生心绞痛症状26例,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的时间>6 h 21例,罪犯血管包括前降支28例、右冠状动脉17例、回旋支6例,病变血管数目(2.35±0.89)条,植入支架数量(1.22±0.46)个,NT-proBNP(392.98±178.94)pg/mL,肌钙蛋白(10.73±8.94)ng/mL,白细胞计数(10.12±2.91)×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8.62±2.35)fL,肌酸激酶同工酶(129.61±101.04)U/L,LDL-C(3.48±1.37)mmol/L。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症状、罪犯血管、病变血管数目、植入支架数目、NT-proBNP、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羟考酮组LDL-C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羟考酮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行急诊PCI治疗前给予负荷量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300 mg,氯吡咯雷300 mg或替格瑞洛180 mg)和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羟考酮组术前30 min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口服,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安慰剂(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外观、大小、颜色、剂型、重量、剂量均一致的淀粉片)10 mg口服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无复流发生率 记录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0级、1级、2级、3级,将TIMI血流分级≤2级为无复流现象[3]。比较两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
1.3.2 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 以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19例)、复流(83例)两个水平,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的时间、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症状、罪犯血管、病变血管数目、植入支架数目、NT-proBNP、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肌酸激酶同工酶、LDL-C、是否应用羟考酮进行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NT-proBNP、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平均血小板体积术前抽血,LDL-C为次日空腹抽血。
2.1 两组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比较 两组TIMI血流分级结果见表1。总体无复流发生率为18.6%(19/102),其中羟考酮组发生率为7.8%(4/51),对照组发生率为29.4%(15/51)。羟考酮组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比较(例)
2.2 发生与未发生复流的STEMI患者影响因素 无复流者术前应用羟考酮及NT-proBNP均低于复流者(P均<0.05)。复流者与无复流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症状开始至血管开通的时间>6 h、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症状、罪犯血管、病变血管数目、植入支架数目、肌钙蛋白、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3。
表2 发生与未发生复流的STEMI患者影响因素比较(例)
表3 发生与未发生复流的STEMI患者影响因素比较
将无复流作为因变量,对NT-proBNP、是否应用羟考酮作为自身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羟考酮为无复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20,95%CI为0.05~0.83,P<0.05)。NT-proBNP(OR=1.01,95%CI为1.00~1.02)是预测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羟考酮制剂种类为针剂、片剂及缓释片等。临床上主要用于各种类型中重度疼痛的镇痛治疗,包括急性疼痛(包括术后镇痛)、癌痛、内脏痛、慢性非癌痛疼痛的镇痛治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镇痛强度为吗啡2倍以上、生物利用度高、双相释放双相吸收等特点逐渐取代了吗啡[13,14]。羟考酮对于心血管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研究显示羟考酮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风险期[15,16]。而羟考酮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方面也优于吗啡[7,8]。有研究证实羟考酮比吗啡更为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7]。武春银等[16]研究发现,羟考酮预处理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全身炎症反应。也有研究认为羟考酮激动κ受体后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7]。但目前羟考酮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PCI治疗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发现,羟考酮组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羟考酮缓释片可能降低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应用羟考酮是无复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考虑羟考酮可能通过镇痛抑制交感神经,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无复流现象。NT-proBNP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考虑NT-proBNP越高表示心肌缺血越重,无复流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18]。
综上所述,羟考酮可改善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灌注,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而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