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分析

2019-09-20 02:49黎秀兰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分层管理消化内科护理管理

黎秀兰

[摘要] 目的 分析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患者共146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73)和对照组(n=7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度则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均显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护理缺陷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消化内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c)-0125-02

消化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治疗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出血、重症胰腺炎等危急重症,本身的护理难度就比较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不断改变,消化内科接收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病床占用率和流转率也始终居高不下,不断给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1]。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受护士年龄小、工作年限短以及实践经验不丰富等因素的影响,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还依然存在较多护理缺陷和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的健康预后造成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对护理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创新。该文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通过对照实验分析研究了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共146例,在患者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的前提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73)和对照组(n=73)。纳入标准:①经过医院伦理管理委员会;②患者均需住院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精神类疾病、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器官衰竭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治疗配合度较低的患者。实验组中有男性47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2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7±3.54)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18例,高中学历患者39例,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患者16例。对照组中有男性46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在27~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2±3.51)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17例,高中学历患者40例,大学及大学以上学历患者16例。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负总责,根据病房数和患者例数等因素确定护理小组的组数和组员人数,而后综合学历、职称、工作经验等条件开展责任组长竞选;由责任组长对组员和组内护理工作负总责任,每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医嘱合理安排护理任务,在护理过程中对组内护士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相应指导。②实施护理管理。根据医院科室具体情况制定排班制度,排班时应注意护理人员的新老搭配,对于节假日等就诊高峰期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每组责任组长保证每天8 h在岗且24 h负责,组内成员保证每天至少有1名为整班并在午饭等时间段进行替换;上一责任组完成相应工作后应由组长与下一责任组进行对接,双方签字确认患者的临床情况。③护理质量监控。由责任组长每周对护士进行护理考核,指出护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由护士长2次/d对病房进行加强查房,听取责任组长对护理工作的详细汇报,每月定期组织全体护士召开护理会议,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出现的护理问题進行讨论分析并在后续护理工作中进行纠正;每月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实际表现进行惩罚或奖励。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记录护理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②采用医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访问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熟练程度、沟通语气与频率等模块,问卷总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总体满意度=(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患者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将例数等数据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用(%)表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的组间对比结果均为(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中对护理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的患者例数总和远多于对照组,相应的总体满意度也明显更高,数据的组间对比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传统的常规护理管理侧重于遵医嘱开展护理服务并对患者进行集中式干预,往往并不能使护理人员详细深入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状况,也无法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而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是以团队优化为核心的一种现代化护理管理模式,强调根据经验、能力、需求等因素将护理人员分成不同层次并以此对护理工作进行协调管理,其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具有十分巨大的应用意义[2]。首先,在护理人员不变的前提下选拔优秀的护理组长并对护士分组,就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合作竞争氛围,提高组长的工作责任心和组员的职业成就感,进而使护理流程能够不断细化,有效避免发生护理缺陷或护理不良事件[3]。该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0%和1.37%远低于对照组的9.59%和13.69%,证明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护理风险则显著减少。其次,通过对不同护理人员的分层搭配可以使低年资护士遇到困难时及时向责任组长询问,不断进行自我成长,责任组长在给予帮助的过程中也可逐步增强自身的护理归宿感和荣辱感,进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的实效性和效率。该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投诉率为2.74%远低于对照组的12.33%,说明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进传统护理管理的弊端,使临床护理与临床治疗更加契合并使患者真正成为护理中心,减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不适感和抗拒感。最后,护理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的金标准,而通过以组为单位开展护理工作可以使各项临床护理服务更加合理有序,使护理人员的临床分工更加清晰准确,进而充分发挥团队合力,不断弥补临床各方面不足[4]。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3%远高于对照组的80.82%,就说明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改进护理质量,增强护患和谐关系,同时在王丹[5]的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25%远高于对照组的86.25%,也与该次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凤英.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对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8,45(44下旬刊):178-179.

[2]  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29):270-271.

[3]  杨丽娟.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3(18):122-123.

[4]  刘贤英,刘陈勇,龙晓秋.划片区组长负责制能级对应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 30(16):169-170.

[5]  王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21):234-235.

(收稿日期:2019-03-28)

猜你喜欢
分层管理消化内科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高中班主任分层管理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
分层管理在教育实习中的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分层管理、培优辅困”教学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档案分层管理评价指标权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