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东
摘要:互联网+线下多元、分散的冷链物流需求下,为解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低效、高成本的问题,结合以往研究和协同理论,阐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分析其特点,构建概念模型;并在协同效应的分析框架下,基于最大协同效应的目标指引,分析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建设中各主体协同合作的必要性;最后,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基于协同联通的整体规划、利益分配机制的合理设计,加速推进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协同效应;生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9.22;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6-017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6.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Under the "Internet +" offline multi-element and decentralized cold chain logistics deman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and high cost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mbine the past research and synergy theory to explain the basic idea of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 a conceptual model. Under the synergistic effect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arget guideline of the maximum synergy effect,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main bodies in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ecosystem construction. Finally, relying on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coordinated cooperation, and based o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we will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et+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ecosystem.
Key words: internet+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ynergy effect; ecosystem
随着现代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运输品质和时效性要求日渐提高,由此催生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但是农产品易腐蚀、易变质的特质,以及当下“互联网+”多元化、少批量的购买模式,增加了冷链物流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尤其一些生鲜农产品自身附加值较低,要进行分散、且少量的配送,無法回收成本,成为“赔本”的买卖。面对这些现状,仅仅依靠单一的主体,很难实现快速、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而且生产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投资建设资本高、运营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各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才能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营,但从现状来看,冷链物流各节点的企业协同性差,亟待构建一种合作共赢的生态体系。
目前,国内研究也基于不同视角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贺盛瑜等[1]结合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界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系统,并分析其内外战略环境,杨扬等[2]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阐释农产品生产与冷链物流的联动性,并构建两者协同发展的模型;宁鹏飞[3]以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为目标,测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中的效用。可见,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研究趋势,其是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小生产、大市场无缝对接,促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此,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将链条上的各节点企业进行有效融合,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约束机制下,形成供应链的共生体,产生协同联动的效应,从而优化物流效率和成本,以更好地满足“互联网+”电商风靡发展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需求。
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
1.1 协同理论
根据1971年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理论,各子系统通过协同产生的聚集能量要远高于各自分散能量的综合,此时,系统整体将呈现出有序联动状态[4];相反,若各子系统无法进行有效协作,则可能让系统整体陷入无序混乱状态,无法发挥集聚效用。可见,要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就必须强化各子系统的协同合作性。而研究借鉴该理论,对比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共性与特殊属性,认为可将协同理论迁移至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建设中。分析发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时效性、复杂性、高成本性等特点,在整个冷链过程中需要遵循3T原则,即耐藏原则(Tolerance)、时间原则(Time)、温度原则(Temperature),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为此,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构建应该强化产供销各节点企业的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实现各物流环节的无缝对接,确保产品高效、高质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1.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概念模型
在1993年,Moore首次提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商业生态系统指的是以经济为基础,组织和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合体,不同组合体之间相互依存[5]。结合该生态系统理论和上述的协同理论,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是物流供应链上各个主体如生产制造商(农场、农户)、物流配送中心、农贸市场、消费者等相互信任合作、共享利益承担风险,通过相应的信息流、资金流等手段形成的一种互利互惠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不断运转的动态循环系统,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竞争与合作最终实现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该冷链物流生态系统是基于产供销主体之间的耦合关联性,基于信息共享来实现协同联动来构建“共生型”的物流价值链,实现协同共进,其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三大领域,据此构建的冷链物流生态系统见图1[1]。
基于冷链物流供应链各主体的协同合作构建的生态体系,对于产、供、销各主体及整个物流系统均具有积极效用,具体优势表现如下。
1)产供销主体的协同联动将优化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禽蛋水产品、瓜果菜蔬、肉类、奶类等食品采用尖端的冷冻技术把控系统的采摘生产、运输储存、包装配送、市场消费等全过程,其需要产供销协同配合,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需求。当前,互联网+线下生鲜电商发展迅速,规模和数量均呈倍数增长,分散、少量的生鲜农产品订购成为常态,要满足全程冷链、及时配送的需求,需要以物流供应链上产供销主体的无缝对接为必要前提,而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促进了物流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形成了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了整个物流供应协同联动效应。在产生消费需求时,供应链便可快速响应,减少生鲜的在途时间,降低中途中转的成本,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整体效益。
2)能够引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业态聚集。冷链物流上各主体的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性是生态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其基于资源流、信息流,将众多主体聚集到某个区域或物流产业园区,实现了整个物流链条的协同联动。该生态体系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彼此互信的合作性以及聚集的辐射带动性,能够改变各节点企业各自为政、运营分散的现状,且通过资源整合甚至是跨业界、跨领域布局冷链物流,将形成产业化的规模和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在物流技术、软硬件设备及人才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并获得政府的财政政策倾斜,由此,便可形成产业聚集发展的基础。而且,基于物流服务供给的聚集,将引领市场需求的聚集,实现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产业聚集,对于优化冷链物流的整体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协同效应分析
2.1 协同效应模型构建
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会产生协同效应[6],也即整体效应,为验证该效应,以更好地指引供应链上各主体的协同合作。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包含链条内各子系统(产供销系统)之间的协同,以及各子系统内部构成(生产商之间、供应商之间、销售商之间)之间的协同[7],据此,可设定生态体系的协同效应为:
式中,R为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协同效应,F(xi)为子系统产生的效用,F(xij)为子系统内部构成xi产生的效用,F(S)为体系整体产生的效用,i、j分别为子系统的数量和各子系统内部构成的数量。
将协同效应分为三类,R>0时,表明上线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各子系统及各子系统内部构成之间的协同性较好,存在协同正效应;同理,R<0,存在协同负效应,R=0,则无协同效应,因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受不同主体影响,其协同效应不确定,在建设中应追求协同正效应的最大化,努力规避协同负效应。
2.2 最优协同效应分析
结合上述分析,可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协同效应序参量(其取值越大,协调性越优)的表达式:
式(2)中,I、C分别为物流生态体系建设的投资、成本,T为协同程度,a、b、c、d均为影响系数,取常数,?祝(t)为随机影响系数。
可得,冷链物流生态系统协同效应的势函数[8,9]:
基于aI-bC>0、cT>0的考量,将两者增大,则势函数基准曲线V1转变为V2,ΔR为最大利润平衡点的差值,表明新的势函数V2下,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可获得较大的利润平衡点,ΔR为冷链物流各节点主体协同合作产生的协同效应[10],协同效应的势函数曲线如图2所示。
2.3 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中各主体的协同效应
设定冷链物流子系统的数量为m,各子系统投资总额I固定,协同前后对利润增加的阻滞系数一样,协同前各子系统的投资和对应的成本也一样。设协同前各子系统的整体利润势函数为:
式(4)中,Iiz、Ciz分别为协同前物流生态体系建设中各子系统的投资、成本,Iij、Cij分别为子系统内部各构成的投资、成本。
协同后,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中各子系统的整体利润势函数为[11]:
此时,若Ii、Cj固定,因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各企业能够彼此协同合作,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对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技术等的共享及优化配置,C′iz 可见,通过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协同联动性,可产生协同正效应。 3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支撑策略 3.1 建立冷链物流生态体系的协同联动网络 在互联网+分散、少量的生鲜农产品的订购需求下,因链条内生产、供应、销售、运输、仓储等各个节点企业的协同联动性差,影响冷链物流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因此,生态体系建设中应从整体规划入手构建各主体的联动机制。应结合上述协同理论,以全局性、全过程的集约低成本发展为目标导向,依托于政府监管和引导,充分利用现代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对冷链物流进行过程监控,并搭载互联网平台进行各主体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将生鲜农产品物流打造成為一个全程可追踪、无缝对接的服务链条,形成上下融合一体的“生态圈”,协同联动网络见图3。
3.1.1 冷链物流生产环节 在生产环节可构建生产信息系统,在种植园区内安装传感器采集农产品的地理位置、光照强度、温湿度、施肥、农药管理、成熟日期等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数据库,将信息传输到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信息平台,实现生鲜农产品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3.1.2 冷链物流运输环节 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监控中心,采用EPC编码技术对冷链运输的全部生鲜农产品进行标准编码,运用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采集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运输调度信息,追踪车辆,实现智能化库存分析,设计最优配送路线,节省配送时间,减少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此外,运输过程中还会应用温度传感器、射频技术、声光报警器等实现运输车冷藏温度的实时监控[12],当车内的温度超出设置的温湿度阈值时会自动报警,便于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品质。
3.1.3 冷链物流仓储环节 生鲜农产品的加工仓储主要应用无线传感器、射频技术融合终端设备,对生鲜农产品的入库、分拣、盘点、出库等进行智能化管理。生鲜农产品入库之后搬运到加工地点,在加工生产线上,可以应用射频技术(RFID)标签记录加工车间的编号、加工人员的姓名、加工工序、包装日期、质量规格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上传到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信息平台,同时,在加工和仓储车间安装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加工仓储过程中的温湿度信息,一旦温湿度数据有异常则立刻进行报警,避免了生鲜农产品的腐坏和变质。
3.1.4 生鲜农产品销售环节 生鲜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利用智能终端扫描RFID标签,追溯、查询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冷藏等信息内容,对物流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让生鲜产品可以保质、保量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此外,在零售过程中,货架上还可以配置能够读取RFID标签的阅读器,一旦货架上生鲜农产品出现缺货情况时,可以及时向销售上反馈缺货信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相关的农产品,便于零售商的管理,避免因缺货而造成的损失。
3.1.5 政府监管 为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监管,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政府应构建监管平台,与冷链物流生态系统进行网络互连、信息对接,并建立对冷链物流产供销企业协同行为的监控预警机制,对全冷链服务中的冷藏温控、时效、品质等进行核查对比,了解冷链物流中农产品品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将启动预警[13],督促各节点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警情;同时,设立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监督产供销企业的协同联动行为,以此提升整个冷链物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
3.2 构建基于利益关系的协同运行机制
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冷链物流各节点企业的终极目标,为此,互联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协调与平衡利益主体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关系。从本质上,冷链物流生态体系中各产供销企业之间是一种利益关系,其协同联动的源动力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但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不是个别企业利益需求的产物,而是全部节点企业利益需求的合理产物,在生态体系之中虽然存在物流高效、低成本的目标约束,然而,各节点企业仍存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生性,在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上各不相同。
为了能够将冷链物流生态系统中产供销企业的个体与整体利益目标相融合,需要构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合理、均衡的利益配置机制,冷链物流生态系统中各节点企业内部或是外部的垄断性竞争,容易引发利益垄断,部分企业获利过多,而部分企业获利较少,由此,抑制产供销主体协同联动的积极性,甚至引发矛盾;而且,产供销主体因所处环节不同,负担的物流服务成本、获得收益存在较大差异,如在生态体系协同联动中,消费者的利润增值是最大的,其不对冷链服务负责。故而,应秉承“公平、效率”的原则,在不损害消费者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可基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税收减免、补贴补偿等利益制衡机制,将利益向产供方向偏移,以达到冷链物流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均衡,从而基于“利益均沾”的制衡分配策略,撬动链条上产供销主体的协同联动积极性,以谋求最大的协同效应。
4 小结
互联网+线下电商销售模式的快速发展,促使农产品走向大市场,消费群体数量和规模日渐增长,但基于分散、少批量的消费需求,增加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成本性、低效性。而研究基于绿色、低碳视角,结合农产品供应源向接收源的实体流动性,从产供销一体化的联动视角,结合互联网+线下信息共享、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技术,构建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体系,能够基于各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整合冷链物流服务信息,通过与政府监管的数据交互,实现对全程冷链服务的协同监管;同时,基于利益分配机制能够创设产、供、销主体协同联动的动力机制,促使其形成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共进的合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控制成本,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全程冷链的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贺盛瑜,马会杰.农产品冷链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机理[J].农村经济,2016(10):114-117.
[2] 杨 扬,朱瑶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产品生产与冷链物流联动机理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9):1-7.
[3] 宁鹏飞.基于冷链物流信息的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水平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9(9):26-28.
[4] 夏文汇,张 霞,夏乾尹.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及协同机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4):321-325.
[5] 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1):31-41,163.
[5] 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6] 朱 明.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及电商销售成本构成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4):129-132.
[7] 陈友益.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4):110-112.
[8] 崔海龙,张玉梅.青岛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整合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7):228-232,236.
[9] 许道云.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10):69-71.
[10] 曾 亮.物流供应链协同运作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 13(4):67-69.
[11] 朱雪丽.山东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9,38(4):14-17,34.
[12] 高 帆.农产品冷链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19(4):143-144.
[13] 劉国山,魏子秋.基于复杂方法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植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