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多抗旱地小麦新品种临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2019-09-20 04:46樊青峰李宝强李龙王靖周忠新孔令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樊青峰 李宝强 刘 飞 李龙 王靖 周忠新 孔令国

摘要:临麦9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广适、品质佳等优良性状。于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旱地小麦;临麦9号;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6-0010-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6.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new dry-land wheat variety Linmai No.9 was bred by selection from lines of Lin 044190 as female and Taishan No.23 as male by Liny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The variety has good properties such as high yield, resistance to wide range and good quality,and which was certified and approved by Crop Authorization Committee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18.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dry-land wheat; Linmai No.9; bree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小麥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在小麦生产中,干旱已成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1]。近年来,在小麦的生育期内,受到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的程度和频次不断上升,2007年以后的近十年间,黄淮冬麦区连续发生冬春干旱,致使旱地小麦减产幅度较大。山东省常年种植小麦在366×104 hm2左右,其中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占麦田总面积的1/3左右[2]。旱地小麦受品种、气候、技术、土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产量长期低而不稳,限制了旱地小麦单产和小麦总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旱地小麦育种方向转为抗旱丰产、矮秆抗病和稳产优质的旱肥型品种的选育方向[3]。

临麦9号[4](参试代号临091)系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号[5]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育、水旱轮回选择而育成的高产、稳产、抗逆、广适旱地小麦新品种。2018年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山东省中高肥水、旱肥地麦区种植。现将该品种选育过程汇报如下。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

母本临044190,是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以山东农业大学矮秆优秀种质矮孟牛[6]为亲本,经过多年改良而育成的矮秆、优质、综抗小麦品种,其株型紧凑,旗叶上冲,熟相较好,具有抗逆性好、抗寒耐旱、分蘖力强、耐瘠薄等特点。父本泰山23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广适、多穗小麦品种。

1.2  选育经过

2003年以临044190为母本,泰山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采取系谱法处理,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代代选单株,直到选出纯合一致、性状稳定的系统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具体过程如下:2003—2004年种植收获杂交种F1代;2004—2005年F1代整体表现较好,综合性状突出,混收并种植F2代;2005—2006年选择中早熟、抗倒性好、抗病性强,叶片上冲、半紧凑株型的优秀单株并种植F3代;2006—2007年继续选择综合性状较好,落黄好的单穗并种植F4代;2007—2008年选择抗倒性好、抗病性强、抗冻性突出、丰产性好的单穗并种植F5代;2008—2009年根据株型、株高、穗型、抗病性、落黄、子粒品质及单行产量等各方面性状进行选择,收获F6代,并命名为临091。2012—2014年于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参加小麦旱地品比试验,同时稀播繁殖种子。2014—2016年申请参加山东省小麦旱地区域试验,2016—2017年参加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符合山东省小麦审定标准,2018年1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正式命名为临麦9号,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180012。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在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的区域试验中,共24个点次,全部增产。2014—2015年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7 392.00 kg/hm2,比对照鲁麦21增产5.2%;2015—2016年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 602.10 kg/hm2,比对照鲁麦21增产5.7%。在2016—2017年山东省小麦旱地生产试验中,12个试验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7 299.00 kg/hm2,比对照鲁麦21增产5.7%。

2.2  综合抗逆性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5—2016年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主要针对临麦9号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和黄矮病6种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临麦9号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高感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连续4年小区与大田黄花叶病抗病鉴定结果表明,临麦9号高抗小麦黄花叶病。山东省田间自然发病,临麦9号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均较轻。连续6年参加山东省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临麦9号没有出现大幅度倒伏,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耐倒春寒能力强,中抗干热风,适应性好,综合抗逆性表现突出。

2.3  品质优良

根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2015、2016年取样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临麦9号容重772 g/L,子粒蛋白质含量15.0%,湿面筋38.1%,沉淀值32.5 mL,吸水率64.2 mL/100 g,稳定时间4.9 min,面粉白度72.9,该品种白粒角质,子粒卵圆形,饱满度好,品质达到中筋优质小麦标准。

3  农艺性状表现

临麦9号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越冬抗寒性好。起身期后生长迅速,分蘖力较强,成穗多。株高75 cm左右,叶片深绿,株型紧凑,旗叶上举,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伏。穗层整齐一致,长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穗长8~9 cm。后期根系活力强,熟相较好。每公顷成穗585万~675万穗,穗粒数34.0~36.2粒,子粒饱满,卵圆形,角质,外观商品性好,千粒重42.3~45.6 g,不易落粒。生育期230~235 d,旱地麦区与对照品种鲁麦21熟期相当,水浇地麦区比濟麦22早熟1 d。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适量播种

临麦9号抗旱节水,适宜山东省中高肥水、旱肥地麦区种植。山东省最佳播期为10月5—20日,适播期内基本苗一般每公顷225万~270万株。晚播超过10月20日后,每晚播1 d,每公顷应增加基本苗15万株,每公顷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420万株。为保证每公顷穗数,可综合播期、茬口、天气、肥力水平等各项因素作适当调整[7]。播种应均匀一致,深度3~4 cm。

4.2  科学运筹肥水

精细秸秆还田,配方施肥[8],一般每公顷施用纯N 225 kg、P2O5 37.5 kg、K2O 37.5 kg、硫酸锌1 kg;其中纯N 50%作基肥,50%拔节后追施。足墒播种,种肥同播,播后镇压。根据墒情浇好越冬水,小麦春季肥水一般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旱地小麦一般在拔节中期结合降雨追施[9]。根据土壤墒情酌情浇扬花水,一般不建议浇灌浆水,灌浆中后期禁止浇水。

4.3  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药剂进行综合防治,孕穗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10],综合防治对小麦白粉病、锈病、麦蚜有效果,还可增加叶片活性,延缓衰老,预防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

4.4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茎叶全部变黄,子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及时收获,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1] 王  伟,刘愈之,任根深.小麦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14(10):62-63.

[2] 李豪圣,刘  佳,刘爱峰,等.山东省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3):28-32.

[3] 张久刚.小麦抗旱育种研究进展[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2(2):5-8.

[4] 刘  飞,李宝强,李  龙,等.小麦新品系临麦9号水肥高效综合技术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5-26.

[5] 王桂彬,张友谊,唐  霞,等.小麦新品种泰山2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8,167.

[6] 肖  静,王珊珊,李秀全,等.矮孟牛及其后代育成品种的多态性分析与指纹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09,7(3):483-489.

[7] 许甫超,李梅芳,董  静,等.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鄂麦39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3):32-34.

[8] 王铁良,周  玲,司敬沛,等.河南省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8):30-33.

[9]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小麦新品种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学学报,2014,4(4):9-13.

[10]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作物杂志,2013(2):120-121.

猜你喜欢
选育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