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310000
骨盆由尾骨、骶骨和两块髋骨组成,一般不容易骨折,而当该处发生骨折时,多是由于强大的外力所致,人群中发生骨盆骨折的概率极小,约占所有骨折的0.3%到6%。由于骨盆内含有脏器、血管成分以及神经组织等,所以一旦发生骨盆骨折,其危险也较大,病死率极高[1]。此外,骨盆骨折术后并发症也常有发生,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循环不畅以及消化泌尿系统故障等问题,这些并发症将严重影响预后。因此,有必要采取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争取将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资料,探究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对骨盆骨折愈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49 到92,其中男患者46 例,女患者54 例,按照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外50 例采取术前术后及并发症预防护理。两组患者在骨折程度以及年龄差距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后及并发症预防干预护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术前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和认知程度采取不同的术前沟通方式,向患者讲述盆骨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自身的骨质结构,帮助患者缓解手术前的焦虑和负面情绪。②手术后护理生活饮食方面:为骨盆骨折患者合理制定食谱,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饮食宜清淡营养以加速骨骼痊愈;保证充足的睡眠及足够的水份,保证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情绪心理方面护理:建议家人多陪伴患者,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适时通过深呼吸或全身放松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机体恢复方面:患者结束手术开始应当减少挪动的次数,避免患者因血管破裂而导致失血过多;协助患者采取平卧的姿势,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翻身、拍背等,缓解患者的肿胀或压痛感;医护人员可以在患者的膝关节位置放置抱枕,抬高患者下肢呈30°,协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被动运动,防止关节变形,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进行功能性锻炼。术后一周内使患者保持平卧和坐立姿势,尽量不要避免压迫性运动,当第二周患者病情好转时,可以适当进行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展和屈伸运动,术后第三到第四周时,若患者恢复良好,则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站立和缓慢行走,一个月后拍CT复查骨头痊愈情况。出院随访护理:当患者可以在家属的协助下行走时,或者可以独立缓慢行走时,则可以根据医师的建议办理出院手续,相关医护人员应当做好出院后护理指导工作。督促患者家属定时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注意患者的情绪和神态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此外,医护人员也应当定期电话随访咨询患者的恢复情况,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督促患者定时来院复查。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比如失血性休克、压疮、便秘以及肺部并发症、躯体移动障碍、神经损伤等。
将登记的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 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显示,组间比较用χ2,如果P<0.05 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周期后的并发症情况可知,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n=50)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经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为6%,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骨盆作为机体负重的关节,在支撑人体行走以及各项生理机能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骨盆周围血管比较丰富复杂,一旦发生骨盆骨折,手术过程中极易出现大出血现象,少则造成患者短暂性休克,严重时会危机生命。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一方面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患病程度,另一方面能够稳定患者情绪。盆骨骨折通常会导致全身代谢紊乱,对神经内分泌影响极大,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加速机体的营养消耗,如果护理不当,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便秘、肺部并发症、压疮、神经损伤以及出血性休克等。这些并发症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2-3]。因此,在术后实施合理周密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有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可控的范围内做到最好。本次研究从患者的文化认知水平、个人习惯以及机体患病程度等方面下手,因病制宜,采取更有利于个体恢复的护理方案,旨在将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同时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我们采取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