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珠
摘 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头颈联合CTA检查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该院科室治疗的患者共计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DSA检查,评价CTA诊断血管病变,对观察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A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以九位法及自动旋转法确定动脉位置,通过检查确定患者头颈动脉是否狭窄。结果 对两组患者诊断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为2.4±0.2和2.9±0.3,显然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较高,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联合CTA诊断敏感性较高,诊断准确性较高。结论 采用头颈CTA诊断技术对脑血管患者病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对患者头颈动脉狭窄可以实施科学诊断。
关键词:头颈部CTA 脑血管疾病 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a)-0213-02
头颈部CT动脉血管造影简称“CTA”,这是目前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可以为临床患者提供科学的诊断策略,对医生对患者的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数。此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病例共计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分析头颈动脉CTA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价值,具体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病例共计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DSA检查,评价CTA诊断血管病变,对观察组患者采用64层螺旋CTA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以九位法及自动旋转法确定动脉位置,通过检查确定患者头颈动脉是否狭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9.5±2.8)岁;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50.3±3.6)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头颈联合CTA血管造影技术在实施时检查人员要注意操作,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扫描,先从患者径部动脉至颅顶,设置好参数和电流,电流设置为200mA,电压设置为120kV,螺距设置为1.2cm,FOV设置为200mm,扫描时间控制在8s左右。患者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20mL,生理盐水30mL,流速为5mL/s,患者扫描结束后要对图像进行处理,经减影、旋转、修剪,以MIP和VR显示。
1.2.2 图像评价
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要进行评分,0~3分:0分表示无法评价。1分表示血管较为模糊,静脉出现伪影,难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血管狭窄。2分表示血管边界较为模糊,血管强化不均匀,静脉处有伪影,血管分支不清楚,可以检查出患者血管是否狭窄。3分表示患者血管内壁和边界十分清晰,静脉处没有阴影,血管分支较细,可以检查出患者血管狭窄情况。脑血管患者病情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头颈部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病情的诊断效果,统计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做好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2作为检验工具,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颈动脉狭窄判断
两组患者有共发现血管发生病变有56处,颈内动脉狭窄有21处,颈内动脉起始部闭有6处,总动脉狭窄有2处,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又处,颈动脉颅内段狭窄有7处,大脑中动脉狭窄有17处,大脑动脉主干闭塞有3处,基底动脉闭塞有1处。不同程度狭窄的动脉中有9例闭塞、13例重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9例轻度狭窄。
2.2 图像质量
两组患者诊断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图像评分为2.4±0.2,观察组患者图像评分为2.9±0.3,可见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较高。
2.3 图像九分法与自动旋转法对头颈动脉显示比较
患者头颈部CTA图像中九分法主要是显示9个动脉造影位置,这样可以充分检查出患者的颈部及头颅内动脉的全貌,可以看到椎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后交通动脉,观察组采取这种方式的诊断效果较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CTA与DS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比较
观察组采取CTA可以准确顯示了38处血管病变,观察组患者存在6例漏诊情况,主要是患者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的图像缺失,对血管狭窄程度估计不够准确,CTA与DSA在头颈部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颈联合CTA总体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
3 讨论
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属于高发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是高发人群,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头颈部动脉狭窄和闭塞,这样会导致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反复发作,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导致患者血管严重狭窄和闭塞,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生存质量较低。采取头颈联合CTA可以了解患者颅内外的血管情况,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
CTA动脉造影质量主要与患者准备和扫描参数设置、对比剂使用、注射速度等有关,此次检查都是在一次检查、一次注射50mL对比剂完成了头颅与颈部CTA检查,图像质量较高。标准化CTA检查过程中,由于患者本身的差异,扫描后难以用一个标准衡量,通过智能触发扫描技术可以保证扫描的准确性,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同时降低检查成本,检查更为安全和经济。
CTA图像的处理也十分重要,处理技术有很多种,目前VR是较为常见的技术,可以显示出三维血管图像,可以清晰地确定患者的血管形态与病变,医生可以多角度观察患者的血管图像,了解血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从而给治疗和手术提供最佳角度。采用头颈部联合CTA技术可以确定患者头颈部血管的扩张或狭窄情况,患者血管的不同层次和密度都可以显示出来,可以观察到患者血管壁是否发生钙化,斑块性质判断较容易。头颈联合CTA对动脉狭窄检测的敏感性较高,能观察大范围头颈动脉。
我国早于国外首次提出统一的九位法,这是判断脑血管疾病判断的标准位置,自动旋转法在工作中使用自带软件,在该组病例研究中,九位法较好地显示了头颈动脉的全貌,CTA显示了所有动脉,动脉重叠影响动脉暴露,九位法以主干动脉为中心,每个位置显示内容明确,不会遗漏血管,减少了周围血管对主动脉的影响。头颈联合CTA检查技术逐渐成熟,不受患者差异影响,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灿,吕红涛.16排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对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筛查的应用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05-606.
[2] 王之平,赵海玲,杨志辉,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变血管的CTA检查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4):677-685.
[3] 薛蕴菁,刘元芬,夏伟委,等.能谱CT结合低剂量碘对比剂个体化方案成像在颈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49(10):77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