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CT与MRI诊断的比较分析

2017-02-28 22:04徐建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CT诊断

徐建华

【摘要】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MRI诊断过程。分别给予脑血管疾病患者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在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9%、96.15%、85.71%,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所用时间(10.42±2.83)min、诊断费用(542.78±23.53)元,均少于MRI检查的(25.62±3.21)min、(756.58±22.8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T与MRI诊断技术均具有较高价值,CT检查快捷、费用低,MRI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安全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先对患者进行CT诊断,再对可疑病例行MRI诊断,保障临床诊断的快捷、准确。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CT诊断; MRI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3-0051-02

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当前的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X线片、CT、MRI诊断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提高了人们对于该病的诊断、防治水平。本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MRI诊断过程,比较两种临床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在70例患者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46~81岁,平均(59.83±5.59)岁;脑梗死37例、脑出血26例、动脉瘤7例。

1.2 方法

1.2.1 CT诊断 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之后,再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过程及结果。其中,CT检查使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非离子对比剂进行造影,对患者第二颈椎至颅顶之间的部位进行来回扫描,对可疑部位、病例进行增强CT扫描;扫描具体参数如下:层厚与层间距均为8 mm,管电流为600~650 mA、管电压为120 kV、窗宽与窗位分别设置为80、35 HU;扫描视野为25 cm,显示野为18~23 cm,准直设置为20 m。

1.2.2 MRI诊断 使用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5T超导磁共振MRI扫描仪进行诊断:指导患者呈平仰卧位,对患者头颈部位进行来回扫描,对横断T1WI、T2WI、DWI、FLAIR进行全面的检查。具体参数如下:层厚为1.0 mm、层间距为0.5 mm、回波时间为6.6 ms、重复时间设置为30 ms、扫描序列为3D-TOF-MRA、扫描视野为360 mm×360 mm、矩阵设置为256×196。70例患者的CT、MRI诊断均由临床诊断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均按照常规的操作流程来完成临床诊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诊断费用及检查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CT、MRI诊断,两种诊断方式对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瘤3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检查所用时间及诊断费用比较

CT检查所用平均时间为(10.42±2.83)min,MRI为(25.62±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费用为(542.78±23.53)元,MRI诊断费用则为(756.58±22.8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早发现、早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预后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尤为重要。X线片检查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快捷的优势。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CT、MRI检查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其临床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成为继X线片检查后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式[1-2]。其中,CT诊断技术是一种结合X线与计算机技术特点发展而来的诊断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T仪能够利用高分辨率的成像将患者脑组织横断面及冠状面等各个角度的图像清晰地呈现在医生的面前,给临床疾病判断提供了较为科学判断依据。此外,CT检查对于患者颅内组织部位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患者急性出血及钙化的情况,在脑出血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3-4]。而MRI检查技术则是继CT检查技术之后的一项新型的临床诊断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MRI扫描仪对患者的颅内、毛细血管组织血流情况、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断率也相对较高。此外,该诊断技术不会产生骨伪影,因此能够避免伪影对临床诊断的干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在进行扫描诊断的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辐射的不利影响,因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6]。与CT诊断技术相比,MRI在脑梗死及非急性脑出血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脑干部位的病变情况,清楚地识别患者的病灶细节。但是在诊断费用方面,MRI的诊断费用高于CT诊断,因此CT检查更为经济,便于推广应用。在检验用时方面,MRI所要花费的时间也相对较长,相比之下,CT检查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确诊。随着临床检验方法的增多及人们对于安全的关注度提高,人们在检验的过程中也更加倾向于舒适、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的诊断方法。CT检查出结果快、经济,但是也会给患者及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辐射,存在放射疾病的安全隐患,而MRI检查不会给患者、操作人员带来辐射,因此安全性高于CT检查。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T与MRI诊断各自存在一定的优缺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次研究中,CT检查在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瘤3种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9%、96.15%、85.71%,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查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所用时间(10.42±2.83)min、診断费用(542.78±23.53)元,均少于MRI检查的(25.62±3.21)min、(756.58±22.8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张连峰、聂中等[7-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T与MRI诊断技术均具有较高价值,CT检查快捷、费用低,MRI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安全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联合应用,先对患者进行CT诊断,再对可疑病例行MRI诊断,可保障临床诊断的快捷、准确。

参考文献

[1]李建志,李洁,熊春梅.探讨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82-83.

[2]翟茂雄,杜松林,郑念华,等.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CT与MRI技术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7):168-169.

[3]杨洁萍.急性多发性脑梗死CT与MRI诊断结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3):114-115.

[4]高文杰,唐云华.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结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53.

[5]李华.MRI和CT对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14-115.

[6]刘兴宇,聂永康.早期腔隙性脑梗死行CT和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7):1080-1082.

[7]张连峰.MRI和CT在脑血管相关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2):1331-1333.

[8]聂中,王健.脑血管疾病CT与MRI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8):5-7.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CT诊断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胰腺癌患者术后腹部感染的CT诊断及鉴别
肺部癌性空洞与其他空洞的CT诊断价值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